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1.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名称荆轲刺秦王三维目标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2、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3、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4、情感与态度: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重点目标目标1难点目标目标2导入示标目标三导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 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殊不知,在9000多年前 的中国,早就有人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了,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 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故事的主人公,一 方是力孤势单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大家想知道这 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个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 吗?想去亲历这一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弦的历史场面吗?那就让我们随着 汉代刘向的笔触,走进两千年前的秦国吧!成语“图穷匕现”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哪位同学知道请讲给我们听一 下: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初中语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 策魏策C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十一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
3、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 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定语后置句(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E、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F、固定句式(1)、为之奈何?为何? 译为对怎么办呢?3、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感情、语气。4、结合原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写法。太子丹:有责任感,有仁爱之心。荆 轲:有勇有谋,城府很深,正直果断,擅于辞令。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胆衷肠,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写法: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4、。5、劝说的艺术:语言委婉而不失力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二、拓展训练:劝说设定情景,由学生进行表达训练,体会劝说的艺术。情景一:本班有一同学在考试中因作弊而获得高分,成为本班第一名。请以好 朋友的身份劝他向老师认错。情景二:本班有一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但不愿帮助同学。请你以班主任的身 份劝说他去帮助班上成绩落后的同学补习功课。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自由结合小组三、布置作业:1、通译前四段。2、试着写一首咏荆轲的小诗或写一篇荆轲小传。达标检测反思总结课后练3、示范原创诗。咏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秦王纵横平赵燕。男儿有志纾国难,太子无奈求圣贤。家国重任擎一身,樊首舆图封两函。始皇幸存统四海,荆轲忠勇高云天
5、。板书设计朗读点读太子丹:有责任感,有仁爱之心。美读荆轲:有勇有谋,城府很深,正直果断,擅于辞令。析读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胆衷肠,顾全大局,勇于牺牲。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二、学做思一:背景介绍:战国四大刺客(1)、吴国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 此,与其交好。后来,吴国公子光欲行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 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隐居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 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均被派 出使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
6、阖闾。(2)、吴国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连,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 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 忌冒腾肉飞,走愈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 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 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 就了一代霸王阖闾。(3)、魏国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轨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宵避居齐国都城 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将其荐给富豪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地 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4)、燕
7、国荆轲战国末期燕国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嬴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 晓。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 以瞎眼之刑。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 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 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 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 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 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
8、政,使秦“内有 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发生的。三、学做思二,检查预习:1、字音:(课件)找同学读。a.拜谒(y4)濡(rU)缕 变徵(zhi)淬(cui)火b.忤(wd)视 图穷匕(bi)见(xidn)八创(chudng)c.箕(ji)踞 堪(ch爸n)之 偏袒(tin)陛(bi)下d.拊(珀)心 瞋(chOn)目樊於(yil)期 怒叱(chi)答案:a2、整体感知:指出本文中的主要事件。课件出示主要事件:(一)开端:行刺缘起。(二)发展:行刺准备。(三)高潮:廷刺秦王。(四)结局:荆轲被斩。四、精讲前四段:1、介绍文言文读法:朗读、
9、点读、美读、析读。2、分段朗读。3、分段点拨重点字词。(学生质疑、互相答疑、教师补充)总结:通过检查,发现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很好,只是对人物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和辩 证,待通篇学习之后我们再进一步讨论。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 . 了解本文按时间及事件发展的顺序,完整的叙述故事的特点。2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 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二、整体感知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 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 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开端(秦将王翦破赵一一愿足下更虑之):行刺
10、缘起。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 “略” “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 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 的展开定下丁悲剧的基调。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荆轲在此危难之 际,毅然回答,“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体现他“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 然而“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他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 督亢地图”不可。主人公一亮相,就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但 由于太子丹“不忍”,与荆轲意见分歧,事情起了波折。(二)发展(荆
11、轲知太子不忍一一终已不顾):行刺准备。这一部分包括准备信物、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易水送别五个场面,其 中“准备利刃” “配备助手”是行刺的必备条件,然属次要情节,只一笔带过。其 他三个情节均突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特别是“准备信物”的关键是激樊於期 献头。荆轲体谅太子“不忍”,果断地决定“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先动之以情, 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 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三言两语 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继而“偏袒扼腕而进”,甘心自刎献头。这一段对话和 动作描写,展示了两个异中有同的人物的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教案 第二 单元 课荆轲刺 秦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