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docx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学习的策略作者:葛梦佳/章乐作者简介:葛梦佳,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章 乐,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编写人员。原发信息:中小学教材教学(京)2022年第20225期第4-9页内容提要:美德之教的困境呼唤道德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 道德学习就是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过程,即关注生活、反 思生活和改变生活的过程。虽然学生是道德学习的主体, 但并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在关注生活方面,教师可以通 过真实的问题聚焦现实生活,以典型的生活事件唤醒生活 经验,以调查探究类活动深入生活等策略促进学习。在反 思生活方面,
2、教师可以通过多维度的对话引发不同经验的 冲突,以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在与“类经验”的 互动中拓展学生的视域等策略促进学习。在改变生活方 面,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作为改变生活的起点, 以生活智慧的学习突破改变生活的障碍,以教师的评价引 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生活等策略促进学习。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学习/统编教材期刊名称:素质教育 复印期号:2022年09期 论还是在实际操作上,生生对话都更为平等,它使学生有大量的、均等的 机会发表自己的道德观点,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对对话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这两种人与人之间的言语型对话10,忽视了生本对话和自我
3、对话。传统 的德育教材倾向直接讲述道德,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感,不接童气,学生 无法对教材中的“异己经验”产生共鸣,更不要说与教材对话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针对以往的问题,努力让教材接上童气,教材中 的“儿童与学生过着相似的生活,有着相同的烦恼和问题。教材中的儿童以自己的生活为出发点向学生提问,留白部分是为了促进学生进 行反思和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遭遇向教材中的“儿童倾 诉,从而更好地体验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双向对话。11因此,在教学 中,教师应该发挥教材的对话功能,促进生本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反 思自己的生活。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1课我是独特的中,教材设计 了对不倒翁先生说一说自己
4、的缺点的环节。以不倒翁先生,我最近 总觉得事情做不好开头的留白,为学生提供了向教材诉说的机会,并与 随后的不倒翁先生的鼓励形成了回应。一来一回的对话,让学生充分 体验和反思自己的真实生活。学生的自我对话是德育课堂中最容易被忽视、最具难度的对话形式, 因为这种对话属于反思型的对话。11自我对话联结了学生的过去与现 在、现实与理想。12自我对话也是一种真正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道德上的自我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 行沉思默想。学生想了之后,不一定非要说出来,可以写出来,或用行动 表达出来;当然也可以完全不
5、用表达出来,仅仅就是在自己心里默默想一 下。例如,四年级上册第2课”说话要算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做到对 别人守信、对自己守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难免会有说到做不到的情 况。让学生从中获得守信的知识经验的前提条件是让他们进行自我对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让学生默默地想一想,有没有由于诱惑或其 他原因失信于人。此时,学生开始反思过去,对自己进行道德审视,发现 自己存在的问题,学会对他人守信,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2 .以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换位思考体验活动是改变一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 生反思生活的重要方法。因为在体验活动中,学生更容易从他人的视角思 考问题,进而超越思考过
6、程中的自我中心倾向。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5 课”这些事我来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 开展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在认知失衡的状态下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家长不让 孩子做家务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同时使学生学会用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智慧地争取做家务的机会,提高做家务的 水平。3 .在与类经验”的互动中拓展学生的视域类经验往往以知识的形式存在。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不 以知识学习为终极目的,但是它不忽视知识学习对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作用。这套教材涉及的知识有三类:事实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关于道德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引入唤醒了学生的思考,不同的经验造成学生的认知失
7、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事实性知识是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事实性知识可以让学生获得 在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经验。例如,通过地理知识、风俗习惯知识的教 学,可以促进学生获得道德的体认,有利于学生自主道德的建构。策略性 知识是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学习策略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更有效 地学习。例如,在说话要算数一课中,教材对学生自我对话的引导就 是一种策略性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是客观的、规范性的知识。它以情感 和体验活动为中介通达道德之知,与道德知识相区别。这种知识具有“道德脱盲”的作用,往往外在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支持学生的道德学 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涉及的校园规则、法律条文和生活风俗等就 是
8、这种类型的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是一种启蒙,在知识和认知维度 上帮助学生克服道德无知;它也是一种积累和素养,在学习体认之知的过 程中,使学生的道德行为随着素养的提高而产生变化;它还是一种标准, 学生可以对照这种知识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做错事。作为类经验”的知识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如何才 能有效发挥类经验对于学生反思生活的作用呢?教师应该促进类经 验”与儿童经验的对流。换言之,在传递关于道德的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问题,引发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例如,在四年级 上册第8课网络新世界一课中,教师要明确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 一作为类经验”的知识。学生享受网络游戏带来的快感,却
9、往往忽视沉 迷于网络游戏的后果。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 引导学生讨论网络游戏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进行 反思,让他们将自己的经验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形成正确看待网络游戏、 合理使用网络的道德思考和道德经验。(三)引导学生改变生活的策略基于对自己生活的关注与反思,学生产生了改变当前生活并超越当前 生活的内在要求。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学生在改变生活时仍需要来自外 界的帮助和引导。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建构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应 该为学生改变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引导。1 .以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作为改变生活的起点很多教师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关注和反思生活
10、后学会 改变生活。实际上,与其讲一些学生不理解的大道理,不如将课堂上一些 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改变生活的起点。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基 于教材和学情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各类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实践的活动带 领学生再次回到生活,进而改变生活。例如,在设计三年级上册第5课走近我们的老师的教学时,教师 可以将感谢卡的制作作为结尾,让学生在两课时的学习之后将对老师的感 激之情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具象为实体感谢卡,并将卡片送给想感谢的老 师,由此产生要理解老师,端正行为,努力学习报答老师的想法,从而使 学生实现对自己生活的改变。2 .以生活智慧的学习突破或改变生活的障碍虽然学生产生了改变生活的内在要求,但是
11、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很 好地改变生活。缺乏相应的生活智慧是学生难以改变现实生活的主要原因 之一。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有意愿去改变却难以实现的事件。因此,教 师在学生产生改变生活的内在要求之后,还应将其他同学的经验、自己的 经验或人类的经验以生活策略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突破或改变生 活的障碍。例如,现在的小学生有内在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主张,但有时不知道如 何克服自己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在四年级下册第2课合理消费”的教学 中,教师通过一个该做或不该做小游戏,自然地引出怎样理性消 费和怎样克制消费欲望”两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 师将一些克制不合理消费欲望的智慧分享给学生,为学生形成合
12、理的消费 需要提供参考。3 .以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生活自主道德建构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教师 的评价不应该是对学生的终结性评判,而应该成为促进学生自主道德建构 的手段。从学生角度看,评价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13因此,在 关注生活和反思生活后,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从课堂 再次回到现实生活,进而改变生活。具体来说,教师的评价可以从两个环节入手:其一,在一节课教学结束之时,给予学生关于改变生活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推动学生接F来的道德学习,并引导他们走向生活,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其二,在后续的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回应前面留下的
13、改变生活 的任务。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中,教材就为教师 的这种评价提供了一些提示。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的最后一个板块设 计为与家务活签约,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履行签约任 务。在第6课我的家庭责任与贡献”的第二板块我也有责任”中要求 学生关注之前签约的约定完成的情况。教师的连续评价将学生后一课 的学习与前一课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了道德学习的完整性,在学生 的自主道德建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杨宁老师执教的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 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自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基于这样的新理念,
1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由传统的单向知识 传授式教学转向促进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教学。为什么要从教授道德转向 道德学习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道德学习指的是什么?教师应该如何 促进学生的道德学习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一、美德之教的困境呼唤道德学习自古希腊以来,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一直存在于道德教育领域。苏格拉底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方面,他假设美德即知识,那 么,美德可教。因为知识可教,所以道德可教。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现 实生活中找不到可以教授美德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必须知道什么是真 正的美德,并知道如何把这些真正的美德教给别人。在苏格拉底看来,那 些自称知道什么是真正美德的人仅仅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道德 法治 课程 学习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