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2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3 .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豁达的胸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天不怜见,要我下苦海,丧姻缘,弃抱负,穷一生心血不得。而我偏要笑春雨,看秋风, 过尽劫波,天不渡我我自渡。为何苏轼有如此心境呢?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苏轼,走进 记承天寺夜游。二、预习检查二、作家作品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初任朝官,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 州、徐州、湖州。与父苏洵、弟苏辙,
2、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艺术表现方 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 集有东坡乐府。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 黄州的第四年。作为文人难免喜欢在政治上抒发己见,苏轼也不例外,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 的转折,苏轼在赴任湖州曾写过一篇湖州谢上表,其中有些句子被认为是讽刺新政,随 后御史台大臣接连弹劾,紧接着苏轼被捕入狱,御史台四处查抄苏诗,牵连众多,包括已经 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能幸免。上至驸马,下至友人一
3、心要铲除苏轼,而之后又 经历大理寺反复裁判,最终判处苏轼贬谪黄州。文本体裁:记。记,原本是据实载录的实用文的文体,古文运动后渐可记事、记物、记 人,写景,以打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或散文。三、初读感知1 .听读,明确句子节奏划分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音,初步感知课文。2 .强调重点字音。3 .齐读三遍。4 .释义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的形式翻译课文,疑惑问题举手发言。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 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 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
4、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 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苻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第2课时四、整体感知“一切景语皆情语”,绮丽山水带给陶弘景愉悦之感,明月清风又带给苏轼怎样的一番 情思呢?我们继续走进记承天寺夜游。1 .从标题来看哪个字是关键?游师:(结合体裁初步了解游记)游记就是将旅行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以及作者表达 内心情感的一种文体。2 .通过我们刚刚初步了解课文,苏轼在何时、何地和谁、做何事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形 式完成以下表格。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11 短文 记承天寺 夜游 教学 设计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