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换届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级组织换届工作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村级组织换届工作调研报告 为扎实做好全县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好驾驭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探讨探究符合实际的换届工作阅历,为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村级换届实施看法打好基础。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深化镇村进行调研。 一、村级组织基本状况 1、干部队伍现状 全县现有行政村351个、村党支部337个。现任支部书记337名,其中“一肩挑”的6人,高校生村官任支部书记的1人,女性村支书的6人;中学及以上学历的有126人占比37%,初中学历的有164人占比49%,初中以下学历的有47人占比14%;60岁以上的79人占比23%,45岁至60岁的189人占比56%,35岁至45
2、岁的51人占比16%,35岁以下的18人占比5%,平均年龄为53岁。现任村主任349名,其中女性村主任5人;中学学历的有112人占比32%,初中学历的有173人占比49%,初中以下学历的有64人占比19%,平均年龄为48岁。我们依据换届工作对351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其中“好”类村223个占比63.53%,“一般”类村112个占比31.91%,“差”类村16个占比4.56%。 2、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作不敬业。有些村干部习惯“官老爷”作风,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做出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但不解决实际问题,既损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
3、干部形象;二是干事不务实。有的村干部只认上级,不管群众,在相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村干部和群众达成共识难。有的村干部热衷立项目,包工程,出政绩,而对身边存在的手机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屑一顾,群众一肚子怨气,敢怒不敢言。三是学习不深化。有些村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化理解,政策法制不懂,业务学问不会,详细工作中,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办事。四是创新不主动。有的村干部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如此种种,严峻束缚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4、、村级换届存在的问题 1、外出人口多,参加热忱低。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很大一部分优秀人员不愿回村竞选,而留守的大多为老少、病残人员,给村级换届选举带来了肯定的影响。通过调研初步了解到,我县目前外出流淌人员,西区少,东区多,人数少的村在20%以上,多的达90%。流淌人口多数长期在外,有的一年一归,有的几年一归,有的多年不归。一个村的人,非但生产生活不在一起,连见一面也成难事,近几年兴起的农村村民聚会,足以证明这一点。生产生活常年在外,有的与本村早已了无瓜葛,有的除了家中老人再无牵挂,相当一部分人对村情、村务已了解甚少,对村集体的事也冷眼旁观,换届主动性、参加度不高,抱无所谓看法。少数人
5、即便因家族、亲朋参选受邀返乡,也是人云亦云,同流合污,敷衍了事。如此,外出选民不愿返乡,正规书面托付难以实现,电话、微信等手段参选不合法,势必造成选民参选难。也就必定导致村里实际参与选举大会人员与选民登记人数相去甚远,选举大会达不到法定人数,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等情形。 2、家族观念强,民办法识差。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特殊是通过历届“两委”换届选举的探究和实践,绝大多数群众的民办法识大大增加,懂得了“民选官、官为民”的道理,因此特别看重手中的民主权利。但由于山大沟深、信息闭塞,日常教化培训不够,加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夫整体思想素养提高不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民在公与私的利益冲突
6、中,“小农”意识凸显,对发展和服务的需求和愿望增多,而参加、协同、自治、自律、互律的主动性却不高,有的甚至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应用在各个方面,少数村民只要组织照看,不讲组织纪律。一是部分选民因受文化水平、思想境界、宗族血缘关系、利益趋向等因素的影响,选举带有各种目的性,体现不了真正意义的民主选举。二是部分村干部是凭借家族宗派关系当选的,这就注定了这些成员的思维、行为必定要维护其家族、宗派团体利益,其结果必定会失信于非家族、非宗派成员,使新一轮的村级换届家族、宗派间的较量更趋激烈,促使家族、宗派观念越来越强。三是换届选举中既有出于“公心”想为集体村民办实事好事,也有出于“私利”为自己谋取政治资
7、本;竞选手段更加多样化,有的实行和风细雨、语重心长做工作,或者明目张胆威逼恐吓,或者以金钱、实物、承诺;选民心态比较困难,有的选民正直公道把选票投给优秀竞选者,也有少数者投“金钱票”、“家族票”“宗族票”、“人情票”。 3、党员老龄化严峻,注入簇新血液少。全县现有农村党员8835人,其中女性1358人;中学以上学历2216人占比25%(其中高校本专科359人,多为高校毕业转回),初中及以下学历6619人占比75%;35岁以下1071人,占比12%;35至50岁1656人,占比19%;50至65岁3746人,占比42%;65岁以上2362人,占比27%。全县农村党员50岁以上占比达69%,老龄化
8、问题不言而喻。缘由是多方面的:一是党员素养偏低,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损,有的党员甚至落后于群众,使许多青年认为,党员与一般一百零一姓没什么两样,总觉得入党不入党无所谓。二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有志青年担心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外出打工创业者居多,党组织可供选择、符合党员条件的主动分子大为削减,后继乏人。三是基层党组织没有把发展党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综合研判不精确,审批程序过于简洁,入党把关不严,日常教化不力,党员素养偏低。四是有些村支书在入党主动分子的培育上,解除异己,压制符合条件并可能对其地位构成威逼的青年主动分子入党,反之,竭力拉拢家族成员或亲戚入党,不仅为其长期占据职位供应保障,使其
9、好处常有、利益常在,而且为其家族连选连任培育了接班人。如此,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文化结构与整体素养偏低的现状无法改善,导致基层组织及其党员队伍结构扭曲,严峻地影响了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质量。 4、并村有遗患,引发冲突多。行政村规划调整后,通过几年时间的磨合,各村表面均呈现和谐气氛,但不行否认的是,仍有不少村之间由于受地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名合实分,各自为政。一是行政村规划调整缺乏分析研判,调整后存在融合难问题。特殊在换届中,大村与小村、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派系宗族势力冲突、问题更加激烈。二是在涉及村际事务处理、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心里有“怨”的村民往往会借故赌气,特殊少数村原任村干部
10、落选后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态,与现任村干部唱反调、搞对立、设障碍。三是旗鼓相当的两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党员和村民数量都不差上下,选举势均力敌,竞争尤为激烈,一旦不得均衡,选举往往失败,甚至出现村民拒绝参选的现象,导致换届工作无法顺当完成。即使选举胜利,当选的村干部也难以履职,工作难见成效。 5、待遇不均衡,工作有差异。随着村干部相关待遇的提高,一年12万多元的工资,不论是交通便利的还是边远山区、不论是经济富有的还是贫困的人,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加之,并村必定导致干部职数削减,选拔干部的标准也从年龄、文化、实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尽管符合条件能
11、胜任村干部的人少了,但想当村干部的人却多了,群众对村级组织换届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换届竞争也将趋于激烈。另外,村干部待遇细化不够,粗线条的框架下,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多劳不多得,有的劳而不得。开展工作须要整体班子的协作,有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回报,往往出工无心思,牢骚满腹,久而久之与享受待遇的村干部形成显明的对比,班子整体工作成效因此会大打折扣。 6、群众期望高,发展压力大。新农村建设不行或缺的先决条件是“资金、资源、项目”,一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缺资金、缺资源、缺项目,几年来村级建设面貌改观不大,换届后村民群众对村两委干部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从换届后各村建设的进展状况来看,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
12、村,仍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头,而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新官”终究架不住“底子薄”的重压,村级建设进展缓慢。村级集体经济优劣村不同的建设现状,使得群众舆论导向归集于对村干部实力的质疑。加之,部分村由于遗留问题,分散了村干部本可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精力,影响了村内工作的开展。 三、村级换届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通过对当前换届形势分析,综合研判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1、夯实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的职责。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群众普遍关注的难事,必需切实加强领导,整合力气,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抓、民政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务必夯实各级
13、党组织的职责:一是县级领导要真正把换届选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化所包抓镇村进行巡察指导,驾驭工作动态,发觉存在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二是镇党委要从干部中抽调精干力气,组成强有力的特地工作班子,驻村全程参加换届选举过程,指导村两委制定实施方案,组织选举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刚好指导协调处理。三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要全程参加本村换届工作,特殊在换届选举进入到关键程序和重要环节的时候,主动视察,强化监督,抓好指导,保证工作程序规范,各项措施落实,选民权利实现。四是纪委、组织、宣扬、民政、财政、公安、农业、司法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解决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为换届选举供应
14、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抓住关键,分类支配换届。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握时间节点和选举节奏,对重难点村要提前摸清底子,早做打算,主动稳妥地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一是对工作基础好、村情稳定的村,根据法律程序,充分酝酿,配好配强班子。二是经济基础较好,但竞争较为激烈,村干部自身不过硬,党支部懦弱瘫痪的村,实行领导联系、派驻工作组、部门帮扶等措施,先进行整顿,再进行换届选举。三是村“两委”班子的凝合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成员素养不均衡、群众基础较差的村,先下大力气整顿,取得预期效果后再进行换届。重点整治三类村:一类是村庄人口少、党员少,班子不健全,缺乏干部人选的;二类是支部书记、
15、村委主任因种种缘由不能接着担当的,班子不健全,冲突纠纷多的;三类是村内群众基础较差,班子懦弱涣散的。各镇党委、政府要召开专题会议,仔细分析主要缘由,找准突出“症结”,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确定实行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选举工作方案。 3、强化教化,加强思想建设。一是宣扬发动,注意教化引导。通过镇黑板报、村务公开栏、村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扬,帮助村民了解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选举程序和步骤,珍惜和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增加抵制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实力和自觉性,真正把农村优秀人才选进村民委员会。二是社会意识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使广阔农夫、党员特殊
16、是村干部能够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就必需克服在他们身上存有的无过便是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保守思想和“老好人”思想,增加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实力。三是在教化的内容上,要重点抓好市场经济与科技致富学问和致富实力的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更新他们的观念,增加他们的商品意识;在教化的形式上,应实行敏捷多样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党员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对年轻党员要集中时间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基本路途,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年老的党员要实行上门宣教的形式,重点对他们进行形势、政策教化,使他们人老心不老,带头遵纪遵守法律,接着发挥余热。
17、4、主动建设村级后备干部库。进一步拓宽村级干部选人用人渠道,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为村级组织培育和储备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形成富有朝气与活力的村级干部队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供应坚毅的组织保证。在全县范围内,探究推行“四推三审两公示”选拔模式,形成“发觉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运用一批”的村级后备干部常态化培育选拔机制。“四推”即党支部举荐、村委会举荐、党员联名举荐、村民联名举荐。各村要坚持公开、公允、公正、择优的原则,主动举荐村级后备干部。其中,党员10人以上、村民占总数10%人以上可联名举荐。“三审”即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代表会初审,“三委”联席会复审,镇(便民服务中心)党(
18、工)委审定。要依据“四推”状况,对初步举荐人选的思想素养、群众基础、廉洁自律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多方位审核。“两公示”即提名人选公示和审定人选公示。村级后备干部提名人选名单要刚好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镇党委探讨审定人选名单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所在行政村党支部,并予以公示。 5、拓宽渠道,全面提升村级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结合撤村并支(合并村),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须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行党小组、村民小组制度,优化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推行选聘结合制度。受相关规定、农村现实、村民素养等诸多因素制约,部分村组织意图与群众愿望达到统一尚有难度。推行选聘结合制度,可以极大地拓宽村干部选用的视野和途径,有效
19、弥补传统用人模式带来的弊端,加强对村干部的调控,切实保证村干部的整体素养。三是针对农村大量人口外流,长期在家的党员群众仅为少数,部分合并村村域扩大,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党员会、村民会无法按时按点召开,“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得不到充分贯彻执行,村里需集体审议确定的事项,不能刚好进行,村两委决策的民主性、广泛性、科学性以及对其的监督,都不能充分体现。为此,推行“三委会+村民议事代表”工作法。四是通过教化培训、外出考察、学习沟通等多方面途径,全方位提升村干部的整体素养。特殊是作为村两委主要干部的“领头雁”,要进一步提升实力,树立起良好的干部个人形象,成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气。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