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中华文明之光》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中华文明之光》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中华文明之光》测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中华文明之光测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偶,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 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无 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 吾何以助? 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
2、。饥者弗食,劳者弗息,晅照胥 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 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 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 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浴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
3、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孳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注】 雪宫:齐国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转附、朝僻: 均为山名。大师:同“太师”,乐官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2)
4、况且有相同情况的人应该互相成全,有相同利益的人应该同生共死。请两位君王还 是仔细考虑吧。10 .答案:第一问:晋阳能够保住,众大臣认为是张孟谈的功劳。第二问:赵襄子认为作战的功劳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解析:第一问:结合原文“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 可见晋阳能够保住,众大臣认为是张孟谈的功劳。第二问:结合原文襄子曰:晋阳之围 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 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可见赵襄子认为作战的 功劳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参考译文】文本二 智伯率领韩、魏两国攻打赵国,
5、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 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 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这该怎么办? ”张孟谈说:“国家面临 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些有智谋的人了。 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见韩、魏两国的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去见韩、 魏两国的君王,游说道:“我听说,唇亡而齿寒。现在智伯率领两国君王来攻打我们赵国, 赵国就要灭亡了。赵国如果灭亡你们两国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 灾难很快就要落到你们两国的头上了。韩 魏两国君王说:“智伯这
6、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 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一定会失败,这该怎么办? ”张孟谈说:“话从两位君王 口中出来,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呢?况且有相同情况的人应该互相成全,有相同利 益的人应该同生共死,请两位君王还是仔细考虑吧/于是韩、魏两国的君王与张孟谈暗中 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 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 韩军和魏军从两边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打败了智伯的军队,杀死了智伯, 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于是奖赏有功之人,但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询问:
7、“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得首赏,这是什么缘故? ”赵襄子回 答:“当晋阳被围困,(在)我的国家社稷危难之时,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 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1由此看来,义,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功劳,也比不上施行忠义 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11 .答案:C解析: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高祖”“人”“禁中” “户者”“群臣” “哙”“大臣” “之” “上”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恶”的意思是“厌恶、讨厌”,此处是说 高祖讨厌见人,“见人”属于动宾短语,此
8、处作“恶”的宾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 B两项;“上”的意思是“皇上二是“独枕”的主语,且前一句中,“随”是动词,主 语是“大臣”,宾语是“之”,主谓宾俱全,应在“之”和“上”之间断开,排除D项。12 .答案:D解析:含义不同吾适丰、沛”中“适”指到去”吾与子之所共适”中“适” 指享有 享受。13 .答案:A解析:A项,“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跟从沛公攻打沛县” 错误,时间和事件不一致,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 以哙为舍人二由此可知,刘邦称沛公,樊哙为舍人,是在攻下沛县之后。14 .答案:(1)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
9、羽,(向项羽)道歉,说明自 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2)这一天(如果)樊哙没有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解析:关键点:“从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此处译为率领;“骑二骑兵;“因”,介词,通过;“面见”,当面拜见,“面”,名词作状语,当面;“谢”,道歉。“是 日”,这一天;“微”,(如果)没有;“谯让”,责备;“几”,几乎;“殆”,危险。15 .答案:鸿门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比本文更胜一筹,如写樊哙闯帐这一情节, 鸿门宴详细描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而本文却在言辞上比鸿 门宴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解析:鸿门宴选自项羽本
10、纪,以项羽这一人物为中心而展开描写;而本文则以描 写樊哙为主。两篇文章中都有关于樊哙闯帐的情节,相比之下,很容易看出鸿门宴中对 樊哙的刻画非常详细,既有详尽的语言描写,如“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臣死且不 避,卮酒安足辞!窃为大王不取也”“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又有生动的动作 描写,如“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樊哙覆其盾 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而本文中描写樊哙比较简单,略去了很多动作 细节描 写。鸿门宴是楚汉相争,项羽由强转弱的一个关键事件,所以司马迁倾注笔墨写得特别精彩, 而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生动形象方面,就明显不及鸿门宴一文。【参
11、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居在乡间。当初跟从 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 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在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 项羽)道歉,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 ,大家喝得正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谋划着想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 (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如屏风般遮挡沛公。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 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
12、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闯了 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 赞)道:“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杯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 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杯吗? ”樊哙说道:“我连死尚 且不怕,难道还在乎这杯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军队露宿霸上,来等待 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到这里,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 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 所,招呼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如果)樊
13、哙没有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 完了。以前翻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 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于是就推开宫门径直闯 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 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 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 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到死只想和一个宦官(在一起)吗?况且您难 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 ”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
14、上起来。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 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敲击其刀杀狗或 贩卖丝织品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依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B.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C.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D.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巡狩”,此处指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并狩猎,是
15、上级对下级的关系,西 周上下级的主要行政联络方式还有朝觐、天子发布政令和聘。B. “乐酒无厌谓之亡”中“厌”指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中 “厌”含义不同。C. “养生丧死无憾”中的“养生”与庖丁解牛中“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中“养 生”含义相同。D. “孝悌”,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 做学问的根本。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 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8 .选文中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说明君主外出巡
16、 游的正确性,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C.选文中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 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 政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百姓进行教化。D.选文恰到好处地陈述了孟子的“民本、仁政”的政治主张,陈述的时候运用了比喻、 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观点易于接受。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一(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10 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 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之光 部编版 高中语文 单元 主题 阅读 中华文明 测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