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 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 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课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依、尽”等5个生字,会写“依、尽”等4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登鹳雀楼,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背诵古诗。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鹳雀楼图片。教师:这是鹳雀楼,坐落在山西省永济市的黄河边上,因为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 所以人们就称之为鹳雀楼。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登上此楼,为 此还作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出示诗歌题目。探究新知一、预习检测1 .读好题目。教师
2、:同学们,谁来读读诗歌题目?学生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停顿,指导学生据义断音。2 .认读生字。出示本首诗中要求会认的字:依、尽、欲、穷、层。教师指名让学生读生字,然后去掉拼音,再指名让学生读。注意“尽”是前鼻音,“层” 是后鼻音。可以让学生说“自己家住第几层”来强化巩固。3 .识字形。识字方法:加一加。 +衣=依;尺+两个点二尽;谷+欠二欲;穴+力二穷;尸+云二层。教师还可以指名让学生组词来记一记。学生齐读生字。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初读古诗。让学生按照所画的节奏来朗读,教师指名让学生读,相机指导朗读节奏。预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3、层楼。教师指名读。教师:哪些诗句是写诗人看见的景象?哪些诗句是写诗人想到的呢?我们再来好好读一 读、想一想吧。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二)探究二:细读品味,理解诗意,熟读成诵。1 .出示第一、二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教师: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学生:白日、山、黄河、海。教师:“白日”是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依”是紧挨着的意思,“尽”是消失的意思。 这句诗是说“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下去”。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两句诗为 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教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学生: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奔流。2 .出示第三、四句:欲穷千
4、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这两句诗中,除了写了 “楼”,还有登楼的人,诗人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想怎 样呢?学生:欲穷千里目。教师:对,“千里”是夸张的说法,指的是很远的地方。怎样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呢?学生:更上一层楼。教师:“更”是再的意思。这里的“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指更高的楼层。这两 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3 .熟读成诵。教师让学生结合着插图,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自由读。)出示插图,将诗歌挖空,让学生试着背诵。只出示插图,让学生背诵。【设计意图】通过抓住诗句所写的景物以及在教师对关键词的指导下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通过想象,让
5、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画面背诵古诗。(三)探究三:指导书写生字。4 ,出示“依”字。出示书写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厘清笔顺。教师范写指导:“彳”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写在竖中线右侧,长撇 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彳”侧,竖提的竖段写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竖中线处起笔。整 个字左窄右宽。让学生在课本生字框中描红,然后练写。5 .出示“尽”字。出示书写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厘清笔顺。教师范写指导:“尺”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要罩住下方两点,下方两点斜向平行, 都收笔于竖中线上。让学生在课本生字框中描红,然后练写。6 .出示“黄”字。出示书写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厘清笔顺。教师范写指导:第二、三笔的竖,左略短右略长,第四笔横最长,上部耍写得扁、宽;“由”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下部的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中下部要写得长、窄。让学生在课本生字框中描红,然后练写。7 .出示“层”字。出示书写视频。让学生边看边厘清笔顺。教师范写指导:“尸”从左上方包围“云”,“云”的上横写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 竖中线上。让学生在课本生字框中描红,然后练写。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读准、读通了诗句,认识了 5个生字,通过想象画面,理解了诗歌大意, 并试着背诵了古诗,会写了 4个字。课后任务1 .背诵登鹳雀楼。2 .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学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