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1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业一、选择题1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自叙身世、遭遇,情真意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 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B.阿Q正传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贫苦雇农阿Q的一生,揭示了 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C.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这些现象 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的依据。D.一个消逝的山村专注于描写著名的山水胜迹,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 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思考。2 .分析下面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
2、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 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二 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 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那样的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J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因 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J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A.举例子B.举例子C.列
3、数字D.举例子列数字列数字 打比方 列数字打比方 分类别 作引用 打比方作引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3.下列几句分别运用的说明方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2)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3)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5.9万亿英里。(4)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1秒钟后速度达到32英尺每秒,2秒钟后为64英尺 每秒,3秒钟后为96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32英尺。景更加集中,叙述节奏紧凑明快,极为巧妙地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
4、。B.小说注意细节的精心设置与安排,前文写“我”请猿人喝纯净水,看似不经意的 闲笔,实则是为下文猿人批判纯净水埋下伏笔,前后照应,颇具匠心。C.小说多处运用反讽手法,如“你是我的老祖宗”“人类不断在进步,怎么能倒退 呢”“站立行走迟早要被爬行所代替”等,趣味横生,寓意深刻,富有个性。D.小说末尾通过“我”描述想象中的理想家园和美好愿景,既有对诗意的自然美景 的向往,又有对人性的深刻反省,寓意着对美好家园和健康人性的呼唤。19 .小说以“从人到猿”为标题,有何妙处?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20 .小说看似荒诞,却蕴含真实,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荒诞”与“真实”的关系。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5、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 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达尔文以诚实的态 度提出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寒武纪(距今5.7亿年前至5.0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 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 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 在我国澄江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突然爆发的 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逐
6、步进化,即连 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中间型过渡生物 他在物种起源中,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自然界 无跃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第一个缺陷,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生 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寒武纪初期一次,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 等;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演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N埃尔德雷奇和SJ吉尔德于1972年提出了生命演 化的全新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 程,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
7、线性进化图 形,根据基国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 变异积累过程,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 待生物进化史,向达尔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生命历史上的 许多化石纪录:即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 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但是古生界 的生物与中生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变,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 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 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
8、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 变论无法解答的。(摘编自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材料二: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达尔文是错误地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 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 遗传的。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如果你拿来一捆纯种大麦,一个麦穗一个麦穗地测量它们的麦芒的长度,并根据统 计数字作图,你将会得到一条钟状的曲线。换句话说,一定的中等长度占优势,以一定 的概率向二个方向偏离。现在把一组麦芒明显超过平均长度的麦穗拿出来,麦穗的数目 足够在地里播种并长出新的作物。对新长出的大麦作同样的统计时,
9、我想,达尔文是会 发现向右方移动的相应的曲线的。换句话说,他可以期待通过选择来增加麦芒的平均长 度。如果用的是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从选出来播种的大麦的 后代那里得到的新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将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选麦芒特别短的麦 穗作种子,也将是完全一样的。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所以选择没有效 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 也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 “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
10、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 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这使我想起 了量子论物理学家在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不发生中间能量。打个比喻说,德弗里斯 的突变论,不妨称为生物学的量子论。以后我们将会明白这可不是比喻。突变论实际上 是由于基固分子中的量子跃迁所引起的。1902年,当德弗里斯第一次发表他的发现时, 量子论的问世还不过二年时间。因此,要由另一代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足 为怪的!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比如,上面讲到的 大麦的第一次收获中,会出现少量的麦穗的麦芒长度大大超过了变异范围,比如说是完 全无芒。它们可以代表一种德
11、弗里斯突变,并将生育出一模一样的后代,就是说,它们 的所有后代全都是无芒的。因此,突变肯定是因此宝库中的一种变化,而且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 明它。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 适者生存而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 的“突变,,来代替他的“细微的偶然变异,。(摘选自薛定诺生命是什么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1944年出版)2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寒武纪初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在世界各地儿乎不约而 同地突然出现,充分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B.达尔文认为,
12、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是生物逐步进 化的结果,人们感到突然,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C.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间断平衡图形,而非达 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线性进化图形。D.所谓“跃迁式”变化,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 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2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所留下来的化石记录完全 颠覆了科学进化论,使“间断平衡论得到比较合理地证明。B.基本找不到达尔文所说的“中间型过渡生物”,证明生命演化过程不是缓慢变异 积累的过程,新种的
13、形成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C.用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播种后得到的麦芒平均长度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 曲线完全一样,证明这些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D.物种发生突变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也需要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 因为突变同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23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A.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 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B.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某种飞蛾的颜色呈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 皮由白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C.新的改良变种必将取代旧的少有改良
14、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 大程度上就成为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D.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 古老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24 .结合两则材料,简述“科学进化论”“间断平衡论”“德弗里斯突变论”三种生物学理论 的异同点。2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七、语言表达26 .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宇宙爆炸在不同的时段物质所发生的变化。每条不超过 15个字。宇宙在爆炸发生后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大约是一千亿摄氏度,比最热的恒星中心 还要热,以致不可能聚集成任何普通的物质成分,即不可能聚集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 核,能够在爆炸中相互飞速
15、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一类是电子,另外一类是正电 子,还有数目大致相等的各种中微子。除此之外还充满了光。随着爆炸继续下去,温度 下降了。在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下降到十亿摄氏度,这个温度能使中子和质子开始组 成复合的原子核。这个时候宇宙的组成主要是光子、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核物质仍然只 占很小的份额。又过了几十万年,温度终于冷却到足够低,可以让电子与氢核和氮核组 成原子。(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3)第三阶段: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四个关键词。水星为什么比月球更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尤其是水星上缺铁,而铁正 是让月球呈现黑色的原因。现在,科学家认为他们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水
16、星这颗距离太 阳最近的行星表面富含碳,并以石墨方式存在,又称“铅笔芯”。科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 (NASA)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发现了水星上碳存在的证据,相关比例比地球、月球和火 星上发现的碳的比例更高。科学家推测,那些石墨来源于水星距今45亿年前的最初地 壳,当时这颗行星正在从一个熔浆岩的球体逐渐固化。当时岩浆海洋中大多数结晶矿物 质逐渐下沉,而石墨却漂浮到了最上层。28 .根据下面漫画写一段话,对该漫画进行介绍和点评,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 超过10。字。2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
17、、发展、壮大的过程之后,“达尔文只承认 渐灭,o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 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 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突 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 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 进化论,o30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生物圈”下一个定义。地球上有生物,这些生物往往有它们生活的范围,也就有了生物圈。如果把地球比作苹果,那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生活在像果皮
18、那样薄的地球表面层里,因为只有这 个表面层有空气、水、土壤,能够维持生物的生命。参考答案:1. D2. A3. B4. C5. B6. D7. B8. A9. 观点一:我赞同这个观点。世界上的生物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经历着被环境选择的 过程,这是谁都不可改变的,弱者,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牢牢地站稳脚 跟的,才是真正的强者。它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得以生存,正是所谓的“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观点二:我不赞同这个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自然生物的领域来说,更多的是在 强调自然环境对物种繁衍与进化的影响。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人为因素已经越来越严重 地干扰到物种自然的繁衍
19、生息,甚至对物种繁衍生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物种 能否继续生存繁衍下去,与人类对它们生存环境的保护或破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已经演变为“物竞人择,适者生存”。10. (1)他是一个发现者。从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了不寻常的事物。他以家养条件下生物有不 同的品种变化这一平常的事情为出发点,进行家鸽养殖试验,最终确定了“所有不同品种家 鸽都源自野生岩鸽”这一事实,而不是神创论者所鼓吹的不同家鸽品种“是由上帝独立创造且 稳定不变的“。五年航行时间中,他通过仔细考察而发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生物间的差别, 因此诞生了著名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了划时代的生物进化思想
20、。(2)他是一位敢于坚持的探索者。在当时的科学界,神创论依然占有统治地位,他坚持反 对神创论的思想,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毫不动摇。(3)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勤奋者。在他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材料, 大量阅读了前人们的著作,涉猎范围极广,他从中提炼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不断总结和酝酿, 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自己的研究工作。11. (1)物种的变异是由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自然选择的基本法则是“最适者生存, 择优弃劣”。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倾向于保护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新的改良变种将替 代旧的、少有改良的变种。优势物种逐渐扩大种群规模,不占优势的物种逐渐灭绝。(2)物种的变异是微小的、连
21、续的、逐步积累的,并且是以努力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为目的 的有益变异。每一种特征一经获得,便可以永久遗传下去。(3)自然选择为自然界带来美感。物种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鲜艳的 色泽、优美的体态、华丽的装饰、悦耳的声音。(4)自然选择并非完美无缺,甚至会出现不合情理的情况。(5)动物的某些本能也是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缓慢获得的。12. D 13. A 14. D15. C 16.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 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不能适用有人质疑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 一种动力或神力借助化学家称各种元素的“选择亲和力”与万有引力控
22、制着行星的运行的 例子作类比,浅显形象地解释“自然选择”这个名词。17.生物物种之间没有道德感,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自然选择”的现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出现。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 中,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人是有感情的,有人性的,有道德约束的,如果将自然选择的说法 简单用于形容人类社会的竞争,那么人就不能称之为人。18. C 19.小说标题与常理相悖,产生陌生化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以“从猿到人”开启,结尾以“从人到猿叫攵束,首尾圆合,形成强烈的错位与反转效果。 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对科技、环境、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20.真实是荒诞的土 壤,是荒诞的现实基础。小说情节和“猿人”的形
23、象虽然荒诞,但内容是对人性异化、环境破 坏、科技隐患等现代性问题的曲折反映,荒诞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反思。荒诞是对真实的艺术化处理,是对真实的超越与提升。小说通过假定性情境进行虚构,运 用反讽等艺术手法,赋予猿人以现代人的思想、口吻和细节描写,让读者产生真实的感受和 思想的启迪。21. C 22. A 23. D 24.相同点:都认为物种是渐进式进化。 不同点:(1)达尔文“科学进化论”只承认渐进式(连续性),即这种进化是缓慢、连续不间断的,不 相信进化中有突变和跃进;(2)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这里的“突进”强调突然发生、 不连续性(间断):(3)“德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选择的证明 13.1 自然选择 证明 同步 练习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