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蜀相》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2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2 .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3 .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 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 人以自况的手法。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品的深层意o审美鉴赏与创造: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强烈
2、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正确诵读。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提示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这首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 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 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涵泳,并 联系出师表等文,加深对诗人情志的理解。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位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坚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他饱经忧患,感受到贫富对立,民
3、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心怀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 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 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他就是杜甫。二、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 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 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
4、已饿 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 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 为主。有杜工部集。三、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当时杜甫49岁,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中。 国家动荡,田园荒芜,唐肃宗却信任宦官,猜忌功臣。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杜甫逃 出长安,投奔在凤翔(今陕西宝鸡)的唐肃宗,授官左拾遗。后因营救房培,触怒
5、肃宗,被 贬为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司功参军。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 时政痛心疾首,辞去官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第二年春,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理想却报国无门,深感苦闷的杜甫游武侯祠,写下此诗。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三 顾茅庐,诸葛出山,联吴败曹,成三国鼎足之势。公元221年,助刘备在成都建蜀汉政权, 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勤勉谨慎,政事必亲,赏罚严明;联东吴, 和蛮夷;兴屯田,强战备。前后五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积劳成疾,于234年病逝五 丈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
6、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千 百年来深受广大百姓的尊崇和敬仰,诸葛文化痕迹留存很多。下面是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 庙的对联: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你知道这里面蕴含的典故吗?(一对)隆中对;(二表)前、后出师表;(三分)分为魏、蜀、吴三国;(六出)六出 祁山北伐;(七纵)七擒七纵孟获;(八阵)孔明所设军阵。四、知识支架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严格的格律。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按字数分为五言律 诗、七言律诗和排律。五律和七律,都是每首八句;排律一般每首在十句以上。蜀相是 一首七言律诗。律诗必须一韵到底,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一句是否押韵比较自 由,一般五
7、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律诗要求对仗,颔联(第三、 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首联(第一、二句)和尾联(第七、八句)可以不 对仗。律诗每一句的平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一般可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两句口诀来概括。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如蜀相第一、二句,就看“相、堂、处” “官、外、森这6个字。首联这6个字分别是仄平仄,平仄平。第三、 四句,就看“阶、草、春” “叶、鹏、好”,分别是平仄平,仄平仄。平仄的规律是,第一 和第二句平仄相反(对),第二和第三句平仄相同(粘)。以此类推,第三和第四句相反,第 四和第五句相同,第五和第六句相反,第六和第七句
8、相同,第七和第八句相反。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 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 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 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五、整体感知诗歌以一问一答的设问开头,题目是“蜀相”,却从“丞相祠堂”起笔。开篇即以远望 的视角,开门见山,写出“锦官城外柏森森的不凡气象。接着,诗人又以映阶草碧、隔叶 禽鸣进一步对武侯祠进行环境描写。首联、颔联的写景,是为下文的写人、抒情做铺垫,造 意境。颈联写
9、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相知:一方面是君上的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臣 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君臣相知,着实难得,若能实现“兴复汉室的伟业,该是多么 畅快人心。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怎能不令后世的志士仁人泪湿衣襟?年近半百的诗 人,怀着一颗瞻仰之心寻访丞相祠堂,尾联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 未竟的痛惜,也暗含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六、文本研读(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首联着意表达诗人的景仰之情和寻访的急切心理,点明丞相祠堂的地点、外部环境 等。“丞相”称呼,表景仰之意,“寻”说明是有
10、意识寻访,“何处寻”表现一种钦慕和迫切之感。“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写出了诗人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表现出诗人 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锦官城外柏森森”,“柏”这个意象象征着高洁的品质,用在这里也表达出诗人对蜀 相的崇敬之情。祠堂门前的这株古柏,相传为诸葛亮亲手种植。“柏森森”:既写出武侯祠 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又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 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译文: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鹉隔枝空对婉转鸣唱。颔联写祠堂内的景物,深刻地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怀念、惋惜之情。那么,如
11、何理解 句中的“自” “空”二字?青草映阶,鸟鸣婉转,春光大好,但“热闹是它们的”,诗人心中只有深深的崇敬与追怀, 青草再美丽,鸟声再动听,也入不得诗人的眼、耳,因此只能是“自春色”“空好音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情感?为什么?明确这句中有两个意象“碧草黄鹏”。“自”和“空”两个字是关键。“自”和“空” 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1) “自”独自的意思,“空”徒然、白白地的意思。(释词义)(2)青草翠绿,映照台阶,独自成为春色,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鹏叫声婉转动听,却无 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蜀相 教学 设计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