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高一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i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 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2、。回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它的主流是由许许 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 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也许是世界各地民族形成的共同 过程。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 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 异族吸收进入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
3、的网 络,奠定了以这个猥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 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摘自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世界上今天存在的民族,不论大小,都是由古代众多的族群融合而成。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过程是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民族融合往往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是相邻的两个以上的民族,大小相 当,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近,关系密切,长期互相学习、容纳、婚配,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 个新的民族。二是两个民族的大小悬殊,生产力水平差别很大,虽亦有交流、互补,但最大的、生产力 高的民族在融合的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小的、生产力低的民族逐渐消失自己的民
4、族特点,变成大民族 的一部分,也丰富发展了大民族。民族融合,在原始社会后期的任何一个地区,只要有不同的族群存 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今天下学官猥以资格授,强加之诸生之上而名之曰师尔,有司弗信之,生徒弗信 之,于学校无益也。如此而望师道之立,可乎?下州小邑之士,无所见闻,父兄所以导其子弟,初无必为学问之实意,师友之游从,亦莫辨其邪正,然则所谓贤材者,非自天降地出,岂有可望之理哉!为今 之计,莫若使守令求经明行修者,身自师尊之,至诚恳恻以求之,俟其德化之成,庶几有所观感也;其 次则求操履近正而不为诡异骇俗者,确守先儒经议师说而不敢妄为奇论者,众所敬服而非乡愚之徒者, 延致之日,诚诵其书,使学者习之,
5、人耳著心以正其本,则他日亦当有所发也;其次则取乡贡至京师罢 归者,其议论文艺犹足以耸动乎人,非若泛泛莫知根柢者矣。”(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六年,虞集除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仁宗尝对左右叹曰:“儒者皆用矣,惟虞伯生未显擢 尔。”会晏驾,不及用。(选自元史虞集传) 文本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韩愈师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 士之所受教
6、/以 至于成德达材者也/B.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 于成德达材者也/C.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 于成德达材者也/D.集贤修撰虞集/独谓当治其源/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 士之所受教/以 至于成德达材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中的“当”,与登泰山记“当其南北分者”句中的“当”意 义不同。B. “及第”中的“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及第”就是科举考中,而“落第”“下第”
7、则指没能 考中。C “父兄所以导其子弟”句中的“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义和用 法都不同。D. “文艺”,此处指有关文章写作方面的学问,与赤壁赋中“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都属 于古今异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庆三年八月,朝廷下令各地郡县推举贤能之人,经过考试选拔,分别赏赐不同的名次等级。B.虞集认为,那些凭借资格成为老师的人,得不到官府和学生的信从,对学校也没有什么好处。C.学生跟从严格选拔出来的老师学习,诵读其著述,就能够端正本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D.虞集就教育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
8、仁宗的认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4 .韩愈和虞集认为选择合格老师的标准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答案】10.D11. C 12. A13. (1)我希望的,是使百姓安定来谋求天下太平,然而不任用儒生,怎样达到这个目的!(2)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14. (1)能够传道;(2)通晓经学;(3)有操守,品行端正,不妄言;(4)学问、见解有令人敬佩(惊异) 之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集贤修撰虞集单
9、单认为应该治理产生人才的根源,趁机会集中商议有关学校的事情,于是上奏议 说:“从师的风气树立起来好人就会增多。学校,是土人接受教育,使他们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的地 方。“治其源”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因”为副词,修饰“会议”,中间不分开,排除AB;“学校者也”是判断句,主语“学校者”后断开,排除C。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正确。应当/处在。句意:经学(考查)应当以程颐、朱熹的传注为主/在那(阳谷和阴谷)南 北分界处的。B.正确。C.两者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都是固定结构,可译为“用来”。句意:父亲兄长用来引导自己的子弟 的/用来传授道理
10、、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D.正确。美人,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 的女子。句意: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皇庆三年八月,经过考试选拔,分别赏赐不同的名次等级”表述错误,从原文看,皇庆三年八 月应是各地郡县推举贤能之人的时间,考试选拔则是第二年的事情。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安”,使安定;“图至治”,谋求天下太平;“致”,达到。(2) “固”,本来;“先乎吾”,状语后置,应为“乎吾先”;“师”,以为师。【14题详解】本题
11、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可知,韩愈认为要选择能够传道的老师。根据“为今之计,莫若使守令求经明行修者,身自师尊之,至诚恳恻以求之,俟其德化之成,庶几有所 观感也”可知,虞集认为要选择通晓经学的老师。根据“其次则求操履近正而不为诡异骇俗者,确守先儒经议师说而不敢妄为奇论者”可知,虞集认为要 选择有操守,品行端正,不妄言的老师。根据“其次则取乡贡至京师罢归者,其议论文艺犹足以耸动乎人,非若泛泛莫知根柢者矣”可知,虞集 认为要选择学问、见解有令人敬佩(惊异)之处的老师。参考译文:文本一:皇帝(元仁宗)让程钳夫和李孟、许师敬商议实行科举考试的
12、事。程钳夫建议说:“经学(考查) 应当以程颐、朱熹的传注为主。文章应该革除唐、宋以来的弊端。”于是(皇上)命令程4巨夫草 拟诏书予以实行。命令全国在皇庆三年八月,郡县选拔推举有贤德有才能的人,贡举到官府,第二年二 月,在京城举行会试,中选的人由皇上在朝廷上亲自考试,按成绩赐给及第、出身等。从此以后,遵循 每三年举行一次科考。皇帝对侍臣说:“我希望的,是使百姓安定来谋求天下太平,然而不任用儒生,怎样达到这个目 的!设科选拔人才,希望得到有真才实学的儒生加以任用,天下太平之道可以兴起了。”集贤修撰虞集 单单认为应该治理产生人才的根源,趁机会集中商议有关学校的事情,于是上奏议说:“从师的风气树 立起
13、来好人就会增多。学校,是土人接受教育,使他们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的地方。如今天下的学官 多是凭借资格授职的,强加到学生之上而称他们为老师,(实际上)官府不信从他们,学生不信从他们, 对学校来说也没有益处啊。像这样却希望从师的风尚树立起来,可以吗?偏远地方的读书人,没有什么 见闻,父亲兄长用来引导自己的子弟的,开始也没有一定要做学问的真实意图,与老师朋友之间交游往 来,也不能分辨他们的好坏,既然这样,那么那些所谓的有贤德有才能的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 不是从地上长出来的,(这样)哪里有值得期望的道理啊!当今之计,不如让地方官寻求通晓经学有品行 修养的人,亲自以老师的礼节尊敬他们,然后用真诚肯
14、切的态度来请求他们,等到他们能够以德感化他 人,这样才差不多会有所成就。其次就是寻求操守品行素来端正不做诡异惊俗事情的人,坚持遵守先儒 经议师说而不敢妄发议论的人,要众人尊敬信服的而不是乡村老百姓的人,从邀请到他们的那天起,就 敬诚诵读老师的著述,让学的人反复练习,听了之后牢记在心来端正他们的本性,那么将来某一天也应 当会有所兴举。其次是选取乡里推举为贡生到达京城后落选而回来的人,他们的观点见解和文学经术还 是有惊人的地方,并不像那些普通的不知道根底的人一样。”(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六年,虞集担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仁宗曾经对身边的人感叹说:“儒生们都被任用 了,只有虞伯生没有重用提
15、拔啊。“适逢(元仁宗)驾崩,虞集没被重用。(选自元史虞集传)文本二: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 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 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节选自韩愈师说)(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潺阳三题渝浦竹白居易济阳十月天,天气仍温蟆。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谁肯流浦头,回眼看修竹。其有顾盼者,持刀斩且束。剖劈青琅开,家家盖墙屋。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胡为取轻贱,生
16、此西江曲。【注】玄冥:冬神。琅叶:竹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沼阳十月天,天气仍温,从地点、季节和天气特征等方面交代了溢浦竹的生长环境。 B.第三到六句紧承前文,写初冬虽有风霜,但草未凋零,树未落叶,为下文写温浦竹的境遇作了铺垫。 C.最后四句,先宕开一笔写汾晋之地的竹子,后反问温浦之竹,抒发了对溢浦竹受到不公待遇的慨叹。 D.本诗和琵琶行中的“黄芦苦竹绕宅生”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6.本诗和琵琶行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溢浦竹寄寓了诗人什么情感。【答案】15.D16.盆浦竹抗霜耐寒,却要被当做建筑材料白白
17、糟蹋。作者借溢浦竹的不公命运,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 “都采用了托物言志”错误,琵琶行中的“黄芦苦竹绕宅生”不是托物言志,诗人借“黄芦苦竹绕 宅生”这一居住环境来抒写自己谪居卧病的凄苦,这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遭贬后的精神苦闷和生活的 单调乏味。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根据题干所述得知此诗与琵琶行在同一个创作时期,都处于作者被贬谪到边远地区的时候。再根据 诗中所写的“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可知,盆浦竹品质坚韧,非常能适应这种严寒且带霜的天气。 后文很快笔锋一转,写道“其
18、有顾盼者,持刀斩且束。剖劈青琅讦,家家盖墙屋”,说明当地不识货的 人家并没有怎样重视这种品质坚韧高洁的植物,不过是把它当做了建筑材料白白糟蹋。再跟“汾晋 间”“重如玉”的竹子一对比,更凸显出了这种命运的不公。结合写作时间和背景可知,作者是想借此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的“, ”两句,以“木”和“金”为喻说明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2)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者只有扎根于人民,才能获得“(苏轼赤壁赋)的源泉。(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既能体现作者性格又能表现诗歌主旨的两句是“,【答案】 .故木受绳
19、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绳,砺,竭,摧。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一直是传媒的工具,偶被提及也只是作为文艺作品中的配角。央视纪录片频道在兔年春节长假 的黄金时段开播了其最新纪录片中国话,是第一部我国以语言为对象的纪录片。该片 我们:语言学既是基础科学,也是应用学科,语言需要我们给予关注,需要我们积极发展。在横向空间的尺度上,除却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同样是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支持与载体。就我 国而言,中国的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20、识的重要基础。该片定名中国话而非“汉语” “中 文”,一方面因为使用口语化的称呼更加亲切,另一方面则是彰显中国的语言范围十分 广泛。在纵向时间的尺度上,语言是维系我们与祖先、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纽带之一。价值、情感、公 共记忆无不以此为,更深受语言本身的影响。所以民间才有“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先 言”的说法。可以说,继承中华语言是对中华文化最关键的继承,而传播中华语言也是对中华文化最重 要的传播。因此,推动语言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我们希望每个个体都能有意识地过好自己的语言生活,教 育者重视语言的关键性地位,政府部门努力推动语言和相关技术、服务的发展,共同,我们的语言文化。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
21、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警醒涵盖媒体宏大B.提醒涵盖媒介光大C.提醒覆盖媒体光大D警醒覆盖媒介宏大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材料末段明确提出了推动语言发展和繁荣的要求,请根据这一要求拟制一条公益宣传语。要求:语言 生动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答案】18.B19.央视纪录片频道在兔年春节长假的黄金时段开播的其最新纪录片中国话,是我国第一部以语言为对象的纪录片。20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警醒”,警觉醒悟;使人警觉
22、醒悟。“提醒”,从旁指点别人或促使别人注意。此处语境是 指中国话促使人们注意,所以应该用词语“提醒”。第二空,“涵盖”,包容、覆盖。“覆盖”,遮盖、掩盖。此处语境是指中国的语言覆盖范围十分广 泛,所以应该用词语“涵盖”。第三空,“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媒介”,能使人或事物两方 面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此处语境是指价值、情感、公共记忆无不以语言发生关系,所以应该用词语“媒介”。第四空,“宏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光大”,使显赫盛大。此处语境是指共同使我们的 语言文化显赫盛大,所以应该用词语“光大”。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23、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是第一部我国以语言为对象的纪录片缺主语,不能承接前面的主语“央视纪录片频道”,把“开播了”中的“了”改为“的 O二是语序不当,“第一部”是数量词,放在“我国”后面。【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语的能力。宣传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题目要求为推动语言发展和繁荣拟制一条公益宣传 语,所以要紧扣主题“推动语言发展和繁荣”,“树立语言规范意识”符合这一主题;要求至少使用一 种修辞手法,可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树立”对“提高”,“语言”对“民族”,“规范意识”对“文 化素质”。(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都说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 菏泽市 2022 2023 学年 教学质量 检测 语文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