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课《大学之道》教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第5.2课《大学之道》教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2课《大学之道》教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之道教案一、课文解读:本篇课文节选自礼记大学,围绕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强调的是“修身为本”。 全文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二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大学中的相关论述,准确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以及其内部关联。结合了解到的历史文化知识,思考先秦儒家的思想智慧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二、课文重点: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三、课文难点:认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培养的关键。四、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启示。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那古代中国人到底是如何连接自我、家 族、民族、国家和天下观念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大学的一段文字,感受古代圣贤的智慧。【知人论世】1 .知作一作品介绍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 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北宋
3、程颍、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嘉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 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梁(郡治今河南商丘南)人。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 开创者。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等人曾跟随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成就 卓著,史称戴德为“大戴”,戴圣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博
4、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节和文化课。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3 .论世一一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个体家庭开始从宗族社会中独立出来并迅速成 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西周 宗法封建制度的日趋瓦解和礼乐制度的逐渐被破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文化垄断也发生了改变, 一批旧贵族由于战乱和亡国等原因,其身份由贵族转变成士民和庶人,其所掌握的贵族文化也随之流传到
5、 民间。在这种情况下,原先在贵族社会中广为流传的“礼”(主要是维持家庭成员关系的各种礼节)逐渐下 移并为普通家庭所接受。这便是礼记成书过程中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的社会现实。【整体感知】播放视频【文本研读】 第一段研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动词,彰明 明:形容词,美好的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止:达到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1 .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三纲”的内在关系?作用: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关系:“明明德”,注重的是对个体主观精神状态的一种规定或启发
6、;“在亲民”,涉及个体道德完善 之后如何扩充至天下万民;“止于至善”,是“明明德”和“亲民”二纲的最终归宿,也是对二者发展的要 求。因此,“三纲”之间存在一种递进的逻辑关系,从“明明德”出发,经过“亲民”的发展,最终达到“止 于至善”的理想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得:处事合宜近:动词,接近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 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7、。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 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第二段研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齐:使整齐有序修:修养正:使端正诚:使真诚致:获得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 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先要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之道 5.2 大学 教案 语文 教学 课堂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