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9月5日二次备课一次备课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形的气 体;进一步认识水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同一物质。科学态度目标在探索水的活动中,能主动与同学们交流有关水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 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 是水的一种形态。难点: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探究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相同的透明水杯两个,保鲜膜,水,黑
2、色记号笔。 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探索1、用湿毛巾在黑板上板书“水”字,请大家观察这个水字有什么变 化?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学生猜想)2、生活中像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们能举几个吗?(学生举例)出 示课件水干了的现象。3、黑板上的水、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以及大家所说的这些地方 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空气中)变成了什么?水慢慢飞到空气中变成了 一种气体,叫做水蒸气。4、下面我们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2)、 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3)、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
3、9月5日一次备课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 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 解现象。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 验。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 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 异同。教师活动与预设学生行为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放映驴子驮盐过河的动画视频。质疑:为什么驴
4、子 驮盐过河跌倒在河水中,站起来的时候背上越轻了? 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知道盐能溶解于河水中,海绵能吸大量水。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L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子在水中不溶解。提出实验方法、要求。为每个组准备了食盐和沙子,通过实验 来观察它们的变化。(说明实验要求)启发:说一说食盐在水中的状态。说一说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2 .观察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指导学生取一些面粉放入水杯中,轻轻搅拌。静静观察一会儿, 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学生观察、叙述:食盐溶解在水中了。面粉溶解在水中了。面 粉没有溶解在水中。沙子没有溶解在水中。3 .引导观察。怎样描述面粉在水中的
5、状态?观察过滤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4.演示过滤:食盐没有过滤。沙子和面粉过滤出来了。三、观察实验结果,课堂小结:通过过滤理解溶解、不易溶解、不溶 解的现象。实验物质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食盐放入水中不搅拌搅拌沙子放入水中面粉放入水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9月5日一次备课1.6加快溶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搅拌、加热、压碎等方式可以加快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速度。2、过程与方法:设计相关的实验计划,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 实验,得出实验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认真负责、科 学严谨的态度,激发学生科学
6、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和不变量的控制。教具:准备实验记录表学具:全班分为4个组(每组4人) 每小组:3个烧杯、2根 搅拌棒、冷水/热水、冰糖块/颗粒、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课件出示:猜谜语.(指名)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 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一试水甜吗?(选一生试喝)有什么办法能较快地喝到糖水?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 题:加快溶解。(板书课题)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2 .出示课件.,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呢?我们今天就来 做一回
7、小小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一下。3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指名读)(集体默一遍) 实验提示:(1)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记录表。(3)注意实验安全。4 .小组汇报结论:实验在热水里溶解比冷水里溶解的快(也就 是跟温度有关)。板书:温度(二)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师:我们已经实验证明了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怎样证明 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呢?3 .发放试验记录单二,小组讨论填写。4 .师发放实验器材。5 .师强调要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6 .小组代表汇报,得出结论: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三、拓展1 .师:同学们实验做的那么认真,老师奖励给每个人一颗糖
8、, 想一想,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的更快呢?2 .课件展示。“咬碎”也就是减小物质的颗粒大小。(板书)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知 识?(指名)生:洗衣服、炒菜放盐、冲牛奶、吃药等。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展示课件)五、布置作业:(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9月11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 且存在于我们周围。2 .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
9、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 气特征。2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 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3 .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2 .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小组: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 气球、哨子
10、、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 .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2 .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3 .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 养一一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4 .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二、探究研讨:空气特征(一)游戏一:感受空气材料准备:每组1个大透明塑料袋、1个气球、1个哨子1 .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个哨子、1
1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 玩?2 .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 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 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3 .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4 .学生汇报交流: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小结: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填入气泡图中) (二)游戏二:传递游戏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1 .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 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2 .学生小声讨论实验方法。3 .出示实验记录单,明
12、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 并思考理由。4 .学生汇报交流:(1)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小结: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填入气泡图)(2)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预设)空气和石头共同点: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三、拓展:认识物质三态介绍固体、气体和液体,学生举例。四、小结与延伸1 .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的。2 .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二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2年9月11日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1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 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2 .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科学态度目标1 .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2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 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教师准备:
14、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 .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 怎样?(预设:会湿)2 .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 .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 点。4 .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 .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 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1)
15、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一)压杯入水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 .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3 .小组汇报交流。(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了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没变)(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预设:没湿)(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 子里面?(没有)(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预设: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 的空间,水就
16、进不去了)(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 你们的纸团会湿呢?(预设:杯子压下去倾斜了,空气泄露了,水进到杯 子里,纸团就湿了)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二)扎孔观察1 .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 进到杯子里吗?(预设: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2 .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 带纸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验。(1)按住小孔,压杯入水(2)松开手指,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二)扎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在图3和图4
17、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还有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3 .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4 .简单交流:(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预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预设:水跑到杯子里面了)(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预设:松开手指以后)(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预设:空气被水挤出了小 孔)(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 占据了?(水)(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预设:湿 了)(7)湿了的纸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三)打气观察1 .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
18、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 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2 .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 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3 . PPT出示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三)打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慢慢向杯子打气的时候,杯子里面有什么变化?4 .小组反馈:(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杯子 里的水慢慢变少,水位下降。)(2)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1 .提问思考(投影展示学习单):在刚才的三次实验中
19、,你们分别看 到了哪些现象?(预设: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 入了杯子把空气挤出去了,纸团湿了,第三次往杯子里打气时空气把水挤 出杯子,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2 .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3 .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现在谁能 告诉大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去“吗”字四、拓展延伸,应用挑战1 .谈话激趣:刚才李老师让小朋友们玩了气球,还想不想玩?但是 老师要你们自己把气球吹大。谁会吹气球?2 .出示瓶子和气球:今天这个吹气球有点不一样,老师要你们吹瓶子 里面的气球,谁来吹?(1)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谁
20、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给大 家说说原因。(预设:子里面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气球 就吹不大。)(2)能吹大。怎样能吹大?(预设: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去)你要 不要再试试?(3)看瓶解惑:老师在这个瓶子上施了魔法,瓶子底部有个小孔, 第一次吹的时候,老师把小孔堵住了,瓶中的空气没法跑出去,占据了瓶 子的空间,气球就没法吹大;第二吹的时候,我把手松开了,吹气球的时 候就把瓶中的空气挤出外面,气球就吹大了。(4)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空气占 据空间这一原理(PPT出示气垫等图片),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生活中研 究一下这些物品。【板书设计】3 .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湿
21、水进入杯子不湿杯内有空气教学反思: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 的变化。二、研讨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1)、虽然我们看不见,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水是怎样变成我们 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呢?闭上眼睛想象。(2)、老师这里有一幅漫画形象地表示出这一过程。(出示水变成 水蒸气的漫画演示)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 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靠近水面一些淘气的微粒就会跑到周围的空气中, 就像这样一个一个跑出去的。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画箭头)叫做 蒸发。(3)、像刚才黑板上的水变干蒸发了,我们可以说黑板上的水蒸
22、发 T,那玻璃上的水会蒸发吗?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吗?敞开的杯子或盆里的 水会蒸发吗?江河湖海里的水会蒸发吗?还有哪些地方的水会蒸发?(小 结:只要有水存在,蒸发现象无处不在。)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气有 什么关系吗?四、课后延伸1、蒸发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大的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便。家 里经常有水果,放久了,水分会怎样?变干了,这个时候还好吃吗?马上 就要播种了,这是如果土壤里的水分都蒸发了,种子还能发芽吗?大家课 后思考,我们要怎样利用蒸发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2、了解雨雪霜露等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二单元主备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三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