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课《〈老子〉四章》教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第6.1课《〈老子〉四章》教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1课《〈老子〉四章》教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四章教案一、课文解读:老子四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篇文章。本篇课文选自老 子道德经注校释,从“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的方面探究“对待”的关系。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偏执于一方面,如“有” “知人”“胜人”,可是老子却总是提醒世人要重视那通常 被忽视的一面,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老子的相关知识及老子的思想主张,体会其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 直接论说道理的特点。同时,还要把文章中包含的哲理提炼出来,结合生活经验,看看是否有道理。二、课文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三、课文难点:
2、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体会其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思想。四、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相关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篇课文的主旨寓意。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中国的神仙里,有一大派,他们受玉皇大帝的掌管,呼风唤雨,各显神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 世界一道家学说。“道”无形亦无象,但却可以孕育天地万物,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走近道家世界,一起学习老子四 章。【知人论世】1.知人作者介绍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
3、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思想 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 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 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老子八十一章,计五千余言,也叫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原书分
4、上下两篇,一篇为 道经,一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 论。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一辩证法辩证法即概括性的二分法。老子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具有许多矛盾的对立项,如美恶(丑)、有无、难 易等,而且这些对立项都是对立统一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另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还有相互转化的趋势。比如本课中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点明了 “自见”与“不自见”、“自是”与“不自是” “自伐”与“不自伐”、“自矜”与“不自矜”之间的矛 盾转换。2.论世一一写作背景老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
5、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 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同时丁他们也出于忧患意识,为社会开出了一 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 用“无为”实现“有为”。老子就是秉持这一思想的大哲学家。播放视频【文本研读】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一个车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无和泥制作陶器, 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
6、房屋四壁中空 地方的“无”。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主题:本章重在“论道”。通过对车轮、陶器、房屋等的观察和思考强调“无”的用处。1 . “有”与“无”的关系是什么?老子是怎样来说明的?“有”与“无”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运用比喻,用生活中常见的车轮、陶器、房屋等来说明。“无”就是“空无”的意思,也就是留有空间。车毂的中空处、陶器中空的部分、房舍的内部,正是因为“空”,即“无。才使本体可以使用。2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有什么现实意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被眼前看到
7、 的表象迷惑,而忽略了隐含的有价值的东西。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 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 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主题:本章重在“修身阐述了有道者不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道理。3.“企者不立自矜者不长”这里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比喻论证。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四章 6.1 老子 教案 语文 教学 课堂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