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书愤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愤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书愤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重点: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 报国。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 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二、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
2、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 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 婉的爱情悲剧。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 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 “伤心桥下 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 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 就是最好的见证。三、朗读课文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 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
3、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 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 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 重读,结句降调。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书愤说课稿一、说教材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收录的都 是唐宋诗词,第三课选了六首唐宋诗,其中书愤是最后一首。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 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本课前五首诗中有王 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蜀相、李商隐的锦瑟,学生对律诗的特点也已经了 解
4、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 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 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诗歌鉴赏和默写也是高考中的一个大板块,所 以再设计两个高考练习题。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可以说, 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因此, 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 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1、知识目标:(1) 了解陆游
5、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2、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3、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4、重点: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蹉蹈岁月、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 重情感。5、难点:典故的运用。二、说教法1、诵读法:作为高二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书愤,应该说难度不大,而且诗歌篇幅短 小,那么教学中怎么来教这一课?我采取了以诵读为抓手,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五读”的板 块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是教法,也是指导学法;既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又加强课堂容量, 由诗人的一首诗到他的很
6、多同一主题的诗,由这一个诗人作品到很多诗人的作品,以“爱国 情”这样一个主题统率整个课堂和教学材料,由书愤说开去,提炼出“千秋英雄爱国情”的宏大主题。教师应对诵读有具体指导。2、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深入了解课文。(2)学生提出疑惑, 教师点拨。三、说学法:(1)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从诵读入手,大声朗读, 带着感情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然后将古诗改写为现代诗,在改写中 了解诗歌的内容。做到当堂背诵默写。(2)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更深入 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
7、或者教师解答,多方面理解课文。四、说课堂教学程序(-)导入新课:请两个学生分别背诵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明确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二)介绍陆游的生平经历及南宋的历史背景(用投影打出) (三)诵读1、吟读:体会情味,入文入境阶段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听朗读录音,个别吟读,学生老师评点,齐吟。教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吟读要求,然后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 生试读、听朗读录音、教师点评,强化吟读的要求,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学生掌 握吟读的要领。2、译读:理解内容,披文入情阶段这个环节接通了古典诗与现代诗,不仅让学生入情,并且觉得有趣味有挑战性,可以玩味;学
8、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老师评价,突破难点。(学生改写完后用投影打出,供学 生参考)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曾记得瓜州渡痛击金兵,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有谁能像孔明鞠躬尽瘁,热血沸腾啊豪气如山。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3、背读:积累语言阶段为了便于找到背诵的规律,先思考讨论一个问题:这首诗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 国)经历的艺术概括”,请找出诗歌中陆游的情感经历。(板书内容
9、要点、作者感情线索)然后,自由背读,齐背。4、说读:思考探究阶段教师提问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 什么?(2)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 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之意。你同意“气愤堆积如山”这一说法 吗?(3)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具体说说。(对比、用典。)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解答。5、联读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 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 他诗人作品回答。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愤高一 下册 语文教案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