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集训)古代诗歌阅读第三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2.docx
《(考点集训)古代诗歌阅读第三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集训)古代诗歌阅读第三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与其 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鉴赏诗歌,首先 就是要准确理解诗歌词句的意思,通过品味语言,去把握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活内容,领悟其 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高考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涉及炼字、炼句、赏析诗 眼和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对应学生用书p167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 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 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
2、,一般是考查动词、名词、形容词,有时是虚词或数量词等。类型作用典例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 赋予形象以动态感。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动词“怨”字明 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又如杜甫春望“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 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 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 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 动、直观、形象。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中,潜,偷偷地;细,细细 的,脉脉绵绵,不仅写出了自然
3、造化 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令人 深感诗人的喜雨之情。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和 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 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 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杜牧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中 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城郭、 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 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活用词临时改变词性的词,往往为诗眼,具 有化静为动、化庸常为神奇的功效。查慎行早过大通驿“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均为形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一剪梅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
4、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的景点。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答:解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春光容易流逝, 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春天过去夏天又到了。从手法上来看,时光流逝 本是不可见的,这里词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光以人的情感,用“流光容易把人抛” 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利用樱桃变红和芭蕉变绿这两种植物的颜色的变化,把抽象的时光流逝 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飞逝,表达出词人的感慨。答案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
5、红” “绿”形容词 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 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对应学生用书p170l.常见设问方式(1)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某句诗的妙处。(2)某句诗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3)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某一联或某一句。(4)某一联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辨别的标志是:题干中有“X X诗句” “X X句” “X X联”“赏析” “妙处”等字样。2.掌握鉴赏要点(1)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 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
6、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 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 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鉴赏就是要找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从这个角度说,它就是一种表达技巧题中的暗考题。(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篇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篇 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表达技巧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 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 承上启下之
7、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3.牢记答题步骤第一步: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第二步:多角度进行赏析,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 了什么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典题示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 一句妙在何处?答:解析鉴赏时要考虑诗句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其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 然后分析表
8、达效果。答案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第一步)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 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诗人运用了以 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耸立与广阔、跃动与静止相结合的画面。 (第二步)对应学生用书P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武均州: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制忠义军。 西京: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
9、复西京后即可 派朝陵使前往祭扫。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解析赏析诗句,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还要看诗句有什 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 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根据“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的诗意,“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朝祭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西京”,可 知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的手法。结合注释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分析,“梨花 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答案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
10、,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 派出的朝祭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西京。“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 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和答元明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 黔州安置,长兄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朝云:化用楚怀王梦见 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脊令:鸟名,即鹊鹑。本诗的颈
11、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解析赏析诗句,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 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作答时,围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喻和对比三种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组织答案即可。答案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 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运用比 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鹊鹑鸟、牺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运用对比,“脊 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对
12、应学生用书p172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风格特色。解答此类题, 要知人论世,除了分析具体的诗歌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对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的积累来帮助 判断。但鉴赏的主要根据是作品本身,特别是对于不熟悉的作者,更需要细读诗句,整体把 握诗歌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语言风格类别风格说明例句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歌,多用具有气势和节 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 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 向上的思想感情。登高壮观
13、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诗歌的作者 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 再三,勃发于笔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悲壮感慨此风格的诗歌,含思悲壮,出语高昂, 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 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 郁结,愤慨不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 幽州台歌)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
14、饮酒(其 五)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昨解 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 陵春)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的 诗歌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 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 思而得之。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清晰明丽这种风格的诗歌往往用清丽的语言 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 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 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
15、水面清圆,风 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幽默讽刺在诗歌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唐宋主要诗人作品的语言风格诗人语言风格诗人语言风格陈子昂古朴雄浑李商隐幽婉典丽王勃雄放刚健温庭筠精巧艳丽张若虚清丽自然李煜凄婉柔丽孟浩然闲静淡远韦庄清丽疏淡王之涣清朗雄健晏殊闲雅婉丽王昌龄自然雄浑梅尧臣朴素平淡王维恬淡幽美欧阳修清新疏畅李白清新飘逸秦观清丽典雅高适雄厚浑朴柳永伤感缠绵岑参雄奇瑰丽苏轼豪放旷达杜甫沉郁顿挫王安石遒劲峭拔白居易通俗流丽黄庭坚瘦硬新奇韩愈古朴奇险周邦彦富丽精工刘禹锡清新豪丽李清照凄婉清丽柳宗元明净幽峭陆游悲
16、壮雄浑李贺奇丽诡诞辛弃疾沉郁豪放杜牧俊爽明丽姜夔峭拔雅丽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醉 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 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答:解析题目已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由此,答题 时,就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 顺着这样的思路答下去即可。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
17、山” “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对应学生用书p173l.常见设问方式(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2)这首诗(词)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3)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某一语言风格的?请结合诗(词)句进行赏析。(4)这首诗(词)的某一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词)句进行赏析(5)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词)句进行赏析。辨别的标志是:题干中有“语言风格” “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等字样。2.掌握鉴赏要点(1)多品味整首作品。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作 品表现出来的
18、语言风格。(2)多了解相关知识。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 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3)多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 语言。(4)多角度入手。鉴赏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3.牢记答题步骤(1)审题。审清题目是不是从语言角度设题的,有没有明确哪种风格。如果有明确的风格,则要注意这种风格在具体诗(词)句中的体现;如果没有指明,则 需要结合语言体会,概括出风格特点,然后分析。答题。第一步:明特色,即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第二步:析文本,即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
19、三步:析情感,即指出该种语言风格对营造诗歌意境、表现诗人情感的效果或作用。典题示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本诗是诗人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元龙百尺 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扬他有文才武略。“百尺楼”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有人评此诗,称其具有“豪迈”之风,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此诗“豪迈”之风体现有二:一是思想情感豪迈,(第一步)如在首联和颔联中, 诗人以横波亭的孤高气势,周围山川的雄壮(第二步)烘托青口帅之
20、豪情;(第三步)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西北神州,(第二步)表现出诗人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第三步)二是用词不凡,(第一步)如“插”“压”形象地写出横波亭下临飞流的险要之势;颔联 “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悠远的角度,(第二步)表现了景的壮观与人的 豪情。(第三步)对应学生用书PmL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答:解析题干已经给出赏析的方向一一婉而多讽。“婉”是指委婉;“讽”,是指讽刺。“婉 而多讽”的意思是用委婉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 集训 古代 诗歌 阅读 三节 鉴赏 语言 教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