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S9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 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孕育而成的意识,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以及民众共同生活、共 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离不开民 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
2、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 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 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 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但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 忱,呼唤人们
3、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 奋起。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古 稀之年的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当地医院工作人员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 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士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 城,在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和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 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 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
4、。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 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兵大,性格沉稳”“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儿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爷爷从树后转出 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等分析,爷爷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 酒,挂在路边的树上,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等,这支队伍不拿 群众的东西,有严格的自律精神。结合“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
5、说笑、哼歌”“老兵大喊一声: 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放子旁”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 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等分析,他 们相扶相助,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说笑、哼歌;白天行军,晚上住山洞;遇到危险时候,不顾一切救助他 人等,这是一支有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队伍。结合“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 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那次轰炸牺牲了七 人,年龄最大的是拉棍老兵,
6、38岁;最小的扛锅小鬼,仅15岁”“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 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敏子旁”等分析,老兵在情急之下救助战友和爷爷,急步蹿到爷 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等,他们有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结合“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作 响”“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天空墨黑,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爷爷的 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等分析,“雷雨天”交待了小说故事发生的特殊 天气情况,“爷爷
7、”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从情节安排看,“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 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 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当年“爷爷” 为给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军轰炸,右脑重伤,直到现在,每逢雷雨天气,他总会回忆起当年的战火硝烟, 以此为题,不仅设置了悬念,而且串联了情节。从人物刻画看,“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 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老小
8、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乡人的至宝。 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每当雷雨天气时,爷爷的言行及乡邻的“配合”,再现了当年他身手矫健、慷慨大度、不避艰险为红军带路的英雄形象及人们对他的景仰,以此为 题,丰富了人物形象。从主题来看,以此为题,告诫人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珍惜现在,不忘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个年代的鱼水情深,时时刻刻保持着对英雄前辈的尊重与敬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
9、欲誉,则必谨其左 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乘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 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 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 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数其过;民有大罪,必 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
10、也,莫善乎 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 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 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 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11、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 事父母。”(节选自孟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 鱼/人至察则无徒/B.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C.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 鱼/人至察则无徒/D.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 鱼/人至察则无徒/1
1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B.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C.入官:旧指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也指从政、做官,文中是第二个意思。D.四海,可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拟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 患,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依据。B. “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为政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
13、容、与人为善的 原则处理事务。C. “先虚其内”“以身先之”“以道御之”是说上位者虚心听取意见、率先示范、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 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D.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 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14 .“孔孟”本为一家,那么这两个文段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0.A11. B 12. A13 . (1)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
14、众的感情。(2)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 主的人。14 .都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文本一主张“君子莅民”“以仁辅化”,文本二说“先王有不 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两者意思基本相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们不愿 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一些邪僻之事。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 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莅民”是“君子”的谓语和宾语,不能断开,“不责民所不为”“不强民所不能”是对称结构,各
15、自单 独成句。排除BD。“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是对称结构,“强民所不能”后要断开,排除C。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B. “百姓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说法错误,原句意思是“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故应 是第一个“百姓”之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比拟”的修辞手法错误,句意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致力于高处却更加害怕掉下来。应 为“比喻”。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观点的能力。(1) “莅”,治理、统治;“而”,表递进,进而;“达”,通晓、明白。(2) “是”,这;“端”,开端、萌芽;
16、“贼”,害、伤害;“自贼”,宾语前置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材料一 “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 也”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 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 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 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材料二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
17、人之政,治 天下可运之掌上”可知,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 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 由此可见,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君子莅民”“以仁辅化”与“先王有不忍人之 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参考译文:文本一: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亲自挑选身 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谨慎对待身边的人。在 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致力于高处却更加害怕掉下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
18、乱跑,定是在四通八达的 交叉路口;百姓背叛正道,必定是因为君王政治措施的错误。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 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 能恭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 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一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因为做好了自己。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 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 就会痛恨;痛恨就会
19、做一些邪僻之事。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百姓犯了小罪, 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 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会服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不习惯遵守法令法 规,就不可能命令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先要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治 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的道理来管理他 们。所以如果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就不能取
20、信 于平民百姓。文本二: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 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一个人)如果没 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 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 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 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 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
21、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 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 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朱湾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袍醉春风。【注】朱湾:生卒年均不详,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火燧:古 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灰心:庄子齐物论有“形固可使如槁木, 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之语。故人:古
22、人,此指介子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中“寓居” “再”表明诗人在外漂泊已久,这是他在平陵寓所度过的第二个寒食B.首联数词和动词“几回”“每遇”“泣”“叹”使用巧妙,写尽长期旅居的沧桑与凄苦。C.颈联写诗人告诫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美景,表明其心境要由“叹”转向“醉”。D.尾联说贫寒和疾病不能使自己屈服,在美好的春色中只管将理想和抱负暂时放下。16.有评论说,颔联中“灰心” 一词巧妙而隽永,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15.C 16.同意。“灰心” 一词与“火燧”对仗,既照应了钻燧改火时的灰烬,又暗用庄子 “槁木死灰”之典,构思非常巧妙;“灰心”即
23、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诗人言“灰心还 与故人同”,是说自己如古人介子推一样,淡然于名利权位,语意深刻隽永。【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 “告诫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春日美景”理解错误,诗人劝在外漂泊的游子,不要只去听黄鹏 的悲鸣,春天来了,自有花儿在心中开放。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本题中“巧妙而隽永”是解题关键。“巧妙”是就结构而言,“隽永”是就思想情感而言。颔联是“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意为:人们请新火用的引火之物随着时节而变化,但我对 人生前途的悲观心态依旧和以前一样。结构上,“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市 山区 S9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