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红烛》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2. 2红烛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以领悟文义、体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2、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3、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意诗情,更好地欣赏诗句。教学重难思重点:理解红烛的意象。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 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 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
2、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 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诗集红烛不但以 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 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二)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 24日生于湖北流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 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 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3、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 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对红烛的赞叹第二部分:(27)对红烛奉献精神的讴歌第三部分:(8一9)对红烛精神的总结。四、学习课文1、诗人在第二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确:比喻。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2、第二节中作者对红烛的认识如何?明确: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 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3、第二节中诗人最终是怎样理解红烛的?明确: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
4、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 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4、第五节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确:拟人。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 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5、第六节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情?明确: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 ”诗人同情,惊 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 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 ”他寻求到的答案,是 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烛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