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 码信息;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 .学生和家长可关注公众号查询个人分析报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人凭着经验和智慧,发现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的山川水土的差异,影响了生物存在和器物制造 的品质,又体验到山川水土上氤氤着一种“气”,与人类呼吸相通,生命相依。地理环境以独
2、特的地形、 水文、植被、禽兽种类,影响了人们的宇宙认知、审美想象和风俗信仰,赋予不同山川水土上人们不同的 禀性。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地理环境制约较多,又以为“万物皆灵”,崇拜自然物象,特殊地域 的万有物象就在冥冥中嵌入其心灵深处,形成原始信仰,并携带原始信仰这份文化行李,习惯成自然地走 向文明。在中国,“地理”向来是经史子集四部中“史部”的分支,这种“以史为干、以地为支”的原生知识 结构,使“中国地理学”带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言其地分” “条其风俗”,成为地理学的基本思路,并 将之与圣人的学统联系起来,有所谓“凡民含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 之风:好恶取舍,动
3、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言圣王在上,统 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乎中和,然后王教成也”。剔除其间的圣王教化说教,可 以看出其在知地理中强调“观风俗”,形成非常深厚的“风俗地理观”。早期文献是史地纵横,文学蕴含于其间,而蕴含则是以“风俗”作为萃取剂的。众所周知,中国诗歌 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诗经的收集,汉书艺文志根据刘歆六艺略, 提出了 “采诗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 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里也隐含着一个“风俗地理观”。如此采诗,自然采
4、来了不少平民的或泥土的声音。那么,朝廷乐师又是如何对之结构和编撰,最终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选择“牛爷记”的理由:原文围绕“梁老汉养牛”来写,“牛爷的名号一时响亮,就连省里都来过人上门拜访牛爷。这名号顾名 思义,自然与牛有关。耄耋之年的人,养了十二头牛,前不久刚卖了两头牛犊,收入两万多元”“当初镇 上给他投放基础母牛,就是让他培育肉牛,发展平凉红牛产业的。牛出栏上市,就是为了卖钱致富 的” “文章是做出来了,惹得来访的人踏破了牛爷家的门槛。他和他的窑洞不断地上报纸,上电视”,表 明梁老汉通过国家政策,成为养牛能手脱贫致富。由此看出,人物上:梁老汉是核心人物,称梁老汉为“牛
5、爷”含有敬佩之情,凸显人物形象。原文围绕牛爷组织故事情节,如写牛爷养牛有一手,远近闻名,收牛人也慕名而来,作家也对他进行专 访,以及牛爷的生活经历、家庭情况和致富后的幸福生活,还有牛爷的情感念想。由此看出,结构上:围 绕“牛爷”讲述故事,以“记”统领全文,突破时空限制,结构更紧凑。原文“耄耋之年的人,养了十二头牛,前不久刚卖了两头牛犊,收入两万多元”“当初镇上给他投放基 础母牛,就是让他培育肉牛,发展平凉红牛产业的。牛出栏上市,就是为了卖钱致富的”。由此看出,主 题上:“牛爷”是新农村建设的致富典型,通过对其赞美,唱响新时代旋律。选择“牵牛花”的理由:原文写牛爷成为养牛能手脱贫致富的内容,正与
6、题目中“牵牛”的内容翔对应;“花”象征着美好幸福 的生活。由此看出,内容上:“牵牛花”含有“牛”及“花”双重意蕴,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原文“当初镇上给他投放基础母牛,就是让他培育肉牛,发展平凉红牛产业的。牛出栏上市,就是为了 卖钱致富的”,体现出国家帮助农民攻坚脱贫的好政策。由此看出,主题上:“刚刚绽放的牵牛花”象征 着越来越好的日子,暗含着对新农村建设的赞美之情。原文“牛爷长烟锅下面原来还吊着一个荷包烟袋,上面还绣着花呢,一朵好看的牵牛花,刚刚绽放,仿 佛能闻见清香。大家一时来了兴趣,纷纷上前,把那荷包烟袋捏在手里把玩。有人好奇,发问,这是谁绣 的呀?牛爷亮堂的眼眸里忽然暗了一下,他吸了一口
7、烟说,老伴么,走了十年咧。原来,牛爷心里有一个 温柔的念想”。由此看出,情感上:以老伴绣的“牵牛花”为结尾意象,更增添了一种温情之美。原文”荷包烟袋,上面还绣着花呢,一朵好看的牵牛花,刚刚绽放,仿佛能闻见清香”,把烟袋上 的牵牛花描写得生动鲜活,吸引读者。由此看出,表达效果上:以“牵牛花”收束全文,增强阅读美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郤铸见,其语犯;郤箪见,其语迂;郤至见,其语伐:齐国 佐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郤隼之谐。单子曰:“君何患焉!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郤其当之乎!”鲁侯
8、曰:“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曰将 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 ”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郤之语矣, 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且必处义旦必龙旦令看俵视匹面尺 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 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 信;听淫,日离其名。夫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也。偏丧有咎,既 丧,则国从之。晋侯爽二,吾是以云。“夫郤氏,晋之宠人也,三卿而五大夫,可以戒惧矣。高位实疾颠,厚味
9、实腊毒。今郤伯之语犯,叔 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 焉。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吾闻之,国德而邻于 不修,必受其福。今君逼于晋,而邻于齐,齐、晋有祸,可以取伯,无德之患,何忧于晋?且夫长翟之人 利而不义,其利淫矣,流之若何?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十二年,晋杀三郤。十三年,晋侯弑,于翼东 门葬,以车一乘。齐人杀国武子。 (节选自国语周语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
10、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B.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C.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D.目以处义/足以步目/今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瞽史,瞽是执掌音乐风气的盲人,史是观测预言天时的官员。上古时期瞽史都有占卜凶吉的职责。B.翟,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部分和中原民族杂居,这些翟人后来基本被汉人同化。C.弑,居下位的人杀害在上位的人的特
11、称,秦汉以后改称为杀。此处为晋厉公被大臣栾书等所杀。D.国武子,即前文所说的国佐。国是氏,武是国佐的谥号,子是先秦时期对男性的尊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柯陵之会上,单襄公从晋侯视远而步高的仪容,判断出他日渐自绝于正义、抛弃仁德,已经失去两 种应遵从的礼节规范。B.郤氏家族三卿五大夫,君宠位尊,三卿却不知戒惧,在语言上犯了冲撞、矜夸的毛病,这是在树怨, 从而推断出他们将会带来祸患。C.单襄公认为,有德的国家和无德的国家为邻,一定能得到好处。鲁国和齐、晋为邻,一旦齐、晋有 祸,鲁国必定能称霸,根本无需担心。D.结尾交待了晋侯和三郤的可悲结局,证实了单襄公的判断
12、正确,展现了单襄公目光敏锐、善于识人的 政治家形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日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2)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14 .单襄公是如何从晋厉公的眼神和举止中分析得出国家不能长久的结论?【答案】10.D11. C 12. C13 . (1)寡人害怕将遭到晋人的杀害,现在您却说晋国将发生内乱,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 (2)有道德的人靠眼神决定手足(的行动),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因此,看一个人的仪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心啊。14 .眼光用来关注礼仪,而晋厉公眼望远处,常常看不到合适的地方;行为用来履行道
13、德,而晋厉公脚 步抬高,常常会失去应有的德行;目标和行动不相配合,国家难以长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眼睛看东西的目光要得当,行步的快慢随眼光而动。现在晋侯那样子,眼睛看远处而脚步抬得高, 眼睛所视与手足的行动相违背,脚步的进退不与眼光相协调,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别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动 已经不相跟从,这个人怎么会长久呢?“目以处义”和“足以步目”句式相同对称,其间断开,排除AC;“何以”表示反问语气,属于固定搭配的词汇,其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秦汉以后改称为杀”错误。秦汉以后没有改称“杀”
14、,“下杀上”依然是“弑”。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鲁国必定能称霸,根本无需担心”错误,原文“国德而邻于不修,必受其福”,前提是“国家有 德”,并且“必定”说法过于绝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惧”,害怕;“敢”,请;“抑”,或者、还是。(2) “目以定体”,靠眼神决定手足(的行动);“足以从之”,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是以”,因 此。【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今晋侯视远而足高”可知,眼光用来关注礼仪,而晋厉公眼望远处,常常看不到合适的地方; 依据原文“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目不在体
15、而足不步目”可知,行为用来履行道德,而晋厉公脚步 抬高,常常会失去应有的德行;依据原文“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可知,目标和行动不相配合,国家难以长久。参考译文:诸侯在柯陵会盟,单襄公见晋厉公眼睛只看远处,走路脚步抬得高。晋大夫郤锈拜见单襄公,单襄公 见郤铸说话盛气凌人;郤隼来拜见,见郤箪说话绕弯子;郤至来拜见,见郤至说话总是自夸。齐国的国佐 来拜见,见国佐说话过于坦直。鲁成公拜会单襄公,说到晋国将加罪给自己以及郤皇在晋厉公前诬陷他的 事。单襄公说:“您有什么可害怕的!晋国很快会发生内乱,晋君和三郤大概都会遭难啊!”鲁侯说:“寡 人害怕将遭到晋人的杀害,现在您却说晋国将发生内乱,请问是从天意看出
16、还是从人事预测?”回答说:“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和听三郤说话的语态,料定晋国必定会发 生祸乱罢了。”有道德的人眼神决定手足的行止,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因此,看一个人的仪容就可以知 道他的内心啊。眼睛看东西的目光要得当,行步的快慢随眼光而动。现在晋侯那样子,眼睛看远处而脚步 抬得高,眼睛所视与手足的行动相违背,脚步的进退不与眼光相协调,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别的。眼睛和手 足的行动已经不相跟从,这个人怎么会长久呢?会合诸侯,是国家大事,从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 败。如果国家没有什么祸患,它的君主参加会盟,走路说话看物听言,必定都没有可指责的,就可以看出 君主的德行
17、。眼睛看着远处,一天天自绝于正义;脚步抬得高,一天天抛弃了仁德;说话不算数,一天天 的更加违背信义;听多了奉承话,一天天背离君主的名声,那眼神用以表现道义,行步用以表现德行,说 话用以庇护信誉,耳朵用来分辨万物的声名,不可以不谨慎啊!丧失了部分,本人有灾祸;全部丧失,国 家随之而灭亡。晋侯已经丧失了两样,我才有这样的推测。“另外,那郤氏是晋国得宠的人,宗族里有三卿五大夫,早该警醒自身了。因为地位愈高垮台愈快, 味道越美毒性越大。现今郤氏三兄弟,大的说话盛气凌人,老二说话绕弯子,小的那个只知为自己摆功 劳。盛气凌人容易得罪人,绕弯子是用不实之词加害人,自己摆功劳是想压倒别人。有这样恩宠的地位,
18、再增加得罪人、加害人、压倒别人这三种怨恨,那还有谁能容忍得了他们!就是齐国子也不能幸免灾祸。 处在淫乱的国家,却喜欢讲直话,列举别人的过失,这是结冤家对头的根源啊。只有善人能接受坦直的 话,齐国难道有这种人吗?我听说,自己的国家有德而又与不修德的国家为邻,必定会得到福佑。现在您 受逼于晋国,而又与齐国是邻居,齐国、晋国有祸,正可以取代他们霸主的地位。没有德行的人带来的祸 患,有什么值得为受晋国的逼迫而发愁的?况且叔孙侨如那家伙贪利而行事不义,他喜好骄奢淫欲,把他 放逐了怎么样?”鲁侯回国,就驱逐了叔孙侨如。周简王十一年,诸侯在柯陵会盟。十二年,晋厉公杀掉三郤。十三 年,晋侯被杀,葬在晋的旧都翼
19、地的东门外,只用了一乘车。这一年,齐灵公杀掉国武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唐多令秋暮有感陈允平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以祈使句式领起,开篇即规劝人们别去采撷,就有一种难言苦衷和殊怨之情。B.三、四句写夕阳、鸿雁,呼应题目,说明“休去”的原因;写鸿雁,触发怀人之情。C.五、六句写无端之闲愁,饶有情趣,使无迹可寻的“愁”落在眉间,形迹可见。D.结尾句中的“新月”遥遥升起,给
20、人一种空灵剔透之感,纾解了词人的愁绪。16.此词在揭示主题思想时采取事事关联、环环相扣的写法,十分讲究内在逻辑。请简要分析。【答案】15.D 16.上片写“闲愁”,因“征鸿”而引发怀远,触景生情。下片点明“闲愁”源于“心 事”。有了 “心事”,所以“题红”,又因眼前的秋浓(深秋的景象)而更催人断肠。触景生情,情景交 融,以景结情,产生怀愁的总枢纽是秋浓。如此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并且回环往复,神味宛然。【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 “纾解了词人的愁绪”错。结尾一轮初出之月遥挂在疏疏落落、衰败凋零的梧桐树梢上,更增添了心烦 意乱的思绪。故选Do【16题详解】本
21、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内在逻辑“事事关联、环环相扣”的意思是景与情、情与行之间相关联,一环扣一环,依次发 生,承接而来,这是诗歌的“内在逻辑”。上片开篇即言“休去采芙蓉”,下文便说明原因:一是暮秋时节,无可采撷;二是夕阳西下,征鸿南 飞,易引发相思之情。正由于心中思念远方的人,即有心事,才会触景生情,闲愁便表现在两眉之间。 下片点明“闲愁”源于“心事”。闲愁怎么排解呢?于是引发“题红”,但桥下流水无情,加之秋意甚 浓,心事仍无法排解,便只能回楼。归去后,抬头见到新月挂梧桐,一番心事又不免被勾出,又因眼前的 秋浓(深秋的景象)而更催人断肠。触景生情,
22、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产生怀愁的总枢纽是秋浓。如此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并且回环往 复,神味宛然。此乃因物牵情,物情交织,物景生情,情味宛然。(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是“,(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从早到晚精勤 修德,践行忠善之道的句子是“,。(3)登快阁中“, ”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 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答案】 .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解析】【详解】本
23、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焚、搴、毗、揽、洲、莽、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中运用1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有个无所顾忌毁坏风景的最可悲的事例在西部灌木蒿原野上演,那儿有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要除掉 灌木蒿换成绿草地。如果有什么事业需要自然景观的历史和意义的观念去论证的话,这场运动就是了。因 为这儿的自然景观,雄辩地说明了创造这一景观的各种自然力量的相互作用。它展现在我们眼前,像一本 打开的书,我们能从这些书页中读到这片土地成为现有状态的 以及为什么我们要保持其完整性。但是,书页并未被阅读。灌木蒿地地处西部高原,位于高山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91 高中 联盟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