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一)教学目标1 .朗读四首诗歌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2 .品析诗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二)学习要素1 .朗读诗歌,想象诗中情景,读出情感。2 .理解并赏析古诗。二、文本解读-)课文整体解析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诗具有适合吟诵、激发想象、愉悦性情的特点。 学习本课要品味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咏,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 累古代文化常识,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 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2、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 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一个“观”字笼 罩整个沧海,视觉的全景由此展开:眼前见实景,心中生幻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 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的不 幸遭遇之后,写下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中见情,次句直叙其事。后两句抒情,这两句诗所表 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 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 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予
3、,别无他法。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 丽山水所倾倒,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人吴,在沿江东行途中 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诗歌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船在绿水中 向前航行时所见到的景色,来表达诗人对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学们朗读、思考、商量、表达。答案不唯一:如“天涯孤旅”等。根据课堂生成因势利导的方向:(1)描绘画面引导: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 悲凉、感伤之景。(2)哪一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引导:“断肠人在天涯。”(3)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通过凄清
4、、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了游子的悲秋情怀。活动设计三:元曲演唱请同学们试着给天净沙秋思配上合适动听的旋律,唱一唱。(四)课堂小结次北固山下所写景色给人以生机盎然,清新愉悦的感受,全诗笼罩着一 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而天净沙秋思所写景色特别悲凉,从“枯藤老树昏鸦” 读到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有一种让人因为作者的思乡之情忍不住要流下 眼泪的感觉。次北固山下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天净沙秋思借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孤独愁苦的游子强 烈 的 思 乡 之 情 。(五)布置作业1 .背诵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2 .根据课文天净沙秋思展开想象,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描述性
5、文字,要有画 面感。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瘦鹰的西 风,在古道上蹒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 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想到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 肝肠寸断。3 .课后查阅图书或网络搜集与“秋”有关的诗词曲,选择喜欢的欣赏背诵。4 .推荐学习歌曲天净沙秋思。开头两句点题。领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由此他 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
6、实行民族高 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郁郁不 得志,困窘潦倒一生。在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体现了深秋 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肝肠寸断的乡愁。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 哀。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 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重点语段细读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意思为: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 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 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
7、。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荡平了北方 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 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 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 句呢?这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诗人将自己的 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作者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 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 声异常凄切
8、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地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 气。本诗中所说的“五溪”是今天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总称。在唐代,这一 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而这个地方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起首二句看似 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 既点明题目,又为下文的两句抒情张本。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二句承接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 蕴藏着丰富的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 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 诚的关怀,
9、所以诗人借明月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觉。这种联想和表现手 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4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朗。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加精彩。“悬” 是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仅“风顺” 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 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 写景极为传神。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意为残夜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
10、上 已露春意。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都是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孤身漂泊在 外,且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 两句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当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把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 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真切,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 力量。6 .观沧海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以下六句虽然是在描 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却是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表露作
11、者热爱祖国 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借 助丰富的想象,作者充分表达了这种愿望,作者还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 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观沧海完全是把情包含在景中,寓情于景。7 .次北固山下在内容上是如何前后照应的?次北固山下中,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 “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 联的“乡书” “归雁”遥相照应。8 .天净沙秋思,简约之中见出深细。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四首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 诗歌 教学 设计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