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理解语句的含义。2 .深入领会文章深沉的文化底蕴,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本文写作特点。3,梳理文中景、物、情的关系,品味文中蕴含的哲思之美。核,L*素养语思维发展与提升:领悟文中意象的丰富内涵。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散文的语言特色。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不息的赞美,感受作者对时空变幻的哀叹,对珍爱生命、 珍爱和平的呼唤。重点:理解文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用现存的事物来追溯曾经的世
2、界”的 联想手法。学习提示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 颇有诗意。阅读时要随着作品的描写发挥联想,读出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之美,理解文中 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学习如何在描写中融入想象与思考,让文章富有内涵。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代文豪鲁迅却被另一位文人所折服,并称他是“中国 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李广田也曾说他近年来写了若干散文,实在都是诗的,那么明净, 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他就是冯至,他的散文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一 个消逝的山村。二
3、、作者介绍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1923年加 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 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 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诗集十四行集、 散文集山水、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等。鲁迅称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三、背景介绍本文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1942年秋,冯至将过去写的十篇散文集在一起,题名 山水。1938年底至1946年,冯至任西南联合大学外文教授,在昆明的七年是他的创作 高峰期,
4、最重要的作品都作于此时。为躲避空袭,也方便创作,冯至经介绍在昆明城外杨家 山林场茅屋住了一年多(19401941),之后也常去那里休息、写作、聚会。在国家危亡图 存、兵燹战火围困之际,在林场相对隔绝的生活空间中,冯至对世事的应对进入了一种生命 的内转,在与自然、历史、先贤等的对话中,冯至将个人性的生命体验和思索提升到了普遍 性的对生命存在的审视和生命价值的探寻,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在特定历史境遇中向着时代 和大众发声。四、知识支架山水哲思人与大自然声息相通,有着深刻的默契,这一关系印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之中。“山水” “田园”“风景”,具体到某种花草,都属于广义上的“自然”。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自
5、 然也因人的存在而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自然,往往是和人世相对立的;在这里,人获得 了心灵的独立和自由;也是在这里,人获得了思考社会人生的空间以及养料。同样的情况, 有梭罗的瓦尔登湖。但冯至的山水观也受到了德国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他认为:“人不应再物质地去感觉它 为我们而含有的意义,却是要对象地看它是一个伟大的现存的真实。”“山水”不是静物,而 是自我独立、自我演化的存在,它跟我们完全是另一回事。正是不同,我们才有可能从自然 中获取新的启示。在这一意义上,与其说作者在写一个消逝了的村庄,还不如说是在描绘一 个自然演化的独立的自然,并从中获得了精神的力量。五、整体感知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一座消
6、逝了的山村的余韵,但作者并没有把笔墨放在山村本 身,而是主要借助自然草木即“山水”去体味。作者先后描绘了消逝中因着平凡而永存的自 然风物,如小溪水源、山坡上的鼠麹草、雨季的菌子、高耸的有加利树、风夜的野狗、静夜 的鹿子,运用诗化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联想,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显示对自然、人生、历史 的思考。作者并没有凸显出带有地域特征的山水,而是普遍意义上的山水;在山水中,在现 有的居所与消逝的山村、当下与历史、人与自然、此刻与永恒中,在特殊的生存境遇中,作 者完成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人关注平凡的山水。第二部分(4-10)
7、:作者由眼前之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第三部分(11):总述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联系。六、题目解说文章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加上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 去和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作者对滋养自己的美好家 园的热爱之情,表达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以及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七、文本研读L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如何发现已经消逝了的山村?原文: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这条石路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原文: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
8、引 我走到过去。任何一篇散文都要借助一定的人和事、通过一系列文学手段来传递作者的一种情感或理 性的思考。 本文中小山村里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什么?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叫、鹿子的嘶声2 .任何一篇散文都要借助一定的人和事、通过一系列文学手段来传递作者的一种情感 或理性的思考,本文中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风物)什么?作者抓住了风物的哪些特点? 又产生了哪些联想?以及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思(感悟)?根据“小溪”示例,勾画出文 中原句并概括。示例:风物:小溪的水源特点:清冽、养人联想:它曾养育昔日的人们作者情思(感悟):人类声息相通展示:小溪的水源、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叫、鹿子的
9、嘶声等风物的提示,让学生找 出文中描写这些风物的特点,作者产生的联想,还有作者的感悟。风物:鼠麴草特点:谦虚、纯洁、坚强联想:少女、村庄作者情思(感悟):生命的宁静之美风物:彩菌特点:点缀、滋养联想:滋养过山村里的人作者情思(感悟):生命的美好风物:有加利树特点:每瞬间都在生长、最高联想:严峻的圣者作者情思(感悟):生命的渺小风物:野狗的嗥叫特点:威胁、吓人联想: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作者情思(感悟):生命对疾苦的恐惧风物:鹿子的嘶声特点:温良、机警,难逃人的诡计联想:幻境作者情思(感悟):死亡的可怕3 .通过分析这些承载作者感情的风物,我们可知: 自然是美好的,值得我们珍惜。作者在写泉水、鼠
10、麴草、菌子等事物时,充分表现出自然多姿多彩的美好,值得我们珍 惜。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应该懂得敬畏、感恩自然。泉水滋养了当时的山村和现在的我们;菌子“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 幻想”。 自然滋养人类,人类声息相通,人与自然、人与人应和平共处。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 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情感小结: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人类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作者对承载情感风物的描写,都集中在4-10自然段,由此我们可以明晰本文的脉络 结构。八、文本探究1文章题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但文章主要篇幅是在描绘自然,该如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7.1 一个 消逝 山村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