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2023.3)(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古人尚未有自觉的诗歌语言观念,在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之前,诗歌语 言还是与散文语言相似的。然而两者的难分难舍造成了古诗语言自身的窘境,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吻合人们 的“约定俗成”而使诗歌意脉过分清晰,由于过分完整正常而使意义过分明确,这种符合人的思维与语言 习惯的诗句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变得更像诗歌,才能更好地构造一种与散 文全然不同的诗歌语言世界呢?从谢灵运、齐
2、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令人想起俄国形式主义诗论家什克洛夫斯基 的“陌生化”理论。谢灵运诗的“典丽新声”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歌质直、自然语言习惯的有意矫正。他 的诗里越来越少用虚字,多用对语,讲究韵律,善镶丽字等趋向,使诗歌语言大大变形,并影响了一代诗 风;谢眺等人“务为精密”的努力与“八病”说的提出,更进一步使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道扬镌,逐渐 完成了对日常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过程。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是“歪斜” “别扭” “弯 曲” 了的语言,“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 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因
3、此,当古诗经过漫长岁月仍以与散文语言相 近而不能引起人们新奇感的语序讲述各种内容时,人们就感到了变革诗歌语言习惯的意义。同时,中国古 诗的主题多集中在道德与功业、爱情与仇恨等“老生常谈”里,如果意象与形式再重复而陈旧,诗歌便将 衰亡了。因此,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在意象更新(自然山水中的生命意识与人生情感)的同时,也开始了 对语言形式的开拓逐渐把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距离拉开,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诗歌美学形式,而省 略与错综正是构成它的重要内容。首先是省略(介词、助词、动词、主语代词、句尾虚词等均可省略)。省略不仅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 意象化,具备了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的前提条件,而且使诗歌意蕴复杂化。副
4、词、介词在诗中的逐渐消 失,使时空位置模糊了,因而“直线的过程”还原为“平列的组合”,时间空间一下子变得无限广阔;主 语性代词的逐渐消失,使诗句的视觉角度模糊了,读者可以从这边看那边,可以从那边看这边,这种“视 角转换”构成了电影蒙太奇的奇异效果,使诗境处于一种不断的叠变之中。其次是词序的错综。省略使诗句结构关系松散,关联词逐渐消失,就像本来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下子松 散开来一样,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松动了,因而词可以互相易位,这种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至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文章围绕我对范仲淹的赞美、敬佩之情,选用大量历史史实对 范公进行高度赞美。局部段落构思独特。“衡王创造
5、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 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就被风吹雨打去。倒 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 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碑 楼和山上的寿字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据动历史车轮的人”,衡 王刻“寿”字,既是游踪所至,记奇记趣,也是以其求长寿永恒却转瞬即逝的结局来反衬出范仲淹精神的 永恒。【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文本二说“第一
6、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如文 本一第段对树的描写“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粗,却坚韧挺拔,都生在石 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患迎风”,有形有色,有点有面,以比喻生动形 象地展现了树挺拔的姿态与坚韧的精神,体现了描写美;第段“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 嫩绿的叶片。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作者用“新”“嫩绿” “春光”等带有象征意味的 词语写景,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范仲淹精神永驻,体现了描写美。文本二说“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如文本一第段“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
7、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回忆着回忆 着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利大庙里的震悟 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通过想象老人在院中大彻大 悟的画面形成意境美,运用排比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范仲淹一生的忠君忧民,运用比喻生动写出范仲淹对后 世的影响,震撼人心,达到共鸣,体现意境美。第段“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作者想 象范公端坐祠内的场景,让文章显得含蓄隽永,呈现意境美。文本二说“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如文本一第段“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 发奋读
8、书,后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 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第段“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 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利大庙里的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 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第段“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 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碑楼和山上的寿字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 用生命去据动历史车轮的人”,文章盛赞范仲淹的“永恒”,不仅体现在他的勤勉治事、勤政爱民上,更 体现在他创造的精神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9、乐”这一符合民心、历史规律的忧乐观,予 人以哲思,体现哲理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 ”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 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 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不兴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 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汉刘向说苑政理)五代之际,时君以杀为嬉,视人命如草芥,唐明宗颇有仁心,独能斟酌援救
10、。天成三年,京师巡检军 使浑公儿口奏:有百姓二人,以竹竿习战斗之事。帝即传宣令付石敬琏处置,敬琏杀之。次日枢密使安重 诲敷奏,方知悉是幼童为戏。下诏自咎,以为失刑。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仍戒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五代滥刑)长孙皇后遇疾,渐危骂。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廖,请奏赦囚徒,并度人人道,冀蒙 福祐。”后曰:“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 大事也,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也。”贞观中,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减死徒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
11、 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甑生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治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 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唐吴挽贞观政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 不赦者/正为此也B.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 赦者/正为此也C.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
12、以必 不赦者/正为此也D.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 赦者/正为此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下诏自咎”和“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两句中的“咎”字含义不同。B.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和“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 同。C “医药备尽”和“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D. “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和“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
13、一项是()A.姜太公认为,治国就应该做到官吏不苛刻,赋税有节制,费用要适度,这样才是贤君的治国之策。B.唐明宗对浑公儿所说的百姓二人“以竹竿习战斗”之事未加调查,便直接交给石敬瑞处置,自认为 “失刑”。C.长孙皇后没有因为自己生病便同意皇太子“请奏赦囚徒”以求福佑的想法,做到了 “不以私善害公 法”。D.高甑生因违背李靖的调度、又诬告李靖谋反而获死罪,有人因他过去有功便要求从宽处理,唐太宗并 不同意。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兴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2)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仍戒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答案】10.C11. C
14、 12. D13. (1)不新建宫室来耗费钱财,不多筑观赏游玩的亭台水池来使民力疲困,不雕花镂刻来供自己耳目享 受。(2)(他)减少自己膳食十天,用来向冤魂谢罪,还告诫各道州府,凡有死刑,都须仔细裁断处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况且国家从太原起兵以来,一开始就响应以及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人很多,如果甑生获得赦免,哪 个不存侥幸的想法?这样有功劳的人,都要犯法了。我决不赦免的原因,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太原”前面省略了介词“于”,“于太原”是“建义”的状语,所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皆须犯法”的主语是“有功之人”,所以应在“有”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C。【
15、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动词,责备,追究过错/名词,过错。句意:后唐明宗于是下诏自遣罪过。/那就责罚郭攸之、费 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B.正确。均为“病重”。句意:长孙皇后生病,日渐濒于死亡。/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 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C错误。副词,者旷动词,准备。句意:医药都用尽了。/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 D.正确。副词,确实/名词,诚意。句意:他过去在王府的功劳,实不应忘记。/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 诚意。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获死罪”错误。高甑
16、生坐违李靖节度,减死徙边,是指“被减免死刑,流放边地”,并非“死刑”。 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多”,多筑;“罢”,通“疲”,使动用法,使疲困;逞”,满足意愿,称心。(2) “谢,向谢罪;“戒”,告诫;“裁遣”,裁断处理、裁决。参考译文:周武王问姜太公说:“贤明的君主怎样治国? ”太公回答说:“贤君治国,他的政治清平,官吏不苛 刻,赋税有节制,他的个人享用很节省。他不因个人的喜好而损害国法,赏赐不给予无功的人,刑罚不施 于无罪的人;不因为高兴就赏赐,不因为动怒就诛杀;残害百姓的人有罪,推荐贤才检举过失的人有赏; 后官不荒淫,不允许嫔妃干求请论;居
17、上位的人没有邪恶不正的行为,在下的人不会暗中作恶;不新建宫 室来耗费钱财,不多筑观赏游玩的亭台水池来使民力疲困,不雕花镂刻来供自己耳目享受;官府中没有腐 烂虫蛀的粮食和财物,国内没有流浪饥饿的百姓。这就是贤君治国的景象。”武王说:“这太好了! ”(汉刘向说苑政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之际,当时君主用杀人当作玩耍,看待人命和草芥一样轻微,后唐明 宗李嗣源很有仁爱之心,唯独他能考虑援救他人。明宗天成三年,京城巡检军使浑公儿向皇上亲口奏说: 有百姓二人,用竹竿演习战斗的事。皇上立即传令让石敬琏处理这件事,石敬琏将二人杀死。第二天枢密 使安重诲陈述奏言,才知全是幼儿游戏。后唐明宗于是下诏自遣罪
18、过,认为自己有失于刑罚。(他)减少 自己膳食十天,用来向冤魂谢罪,还告诫各道州府,凡有死刑,都须仔细裁断处理。(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五代滥刑)长孙皇后生病,日渐濒于死亡。皇太子向皇后禀告说:“医药都用尽了,现在您的贵体仍然没有恢复 健康,我请求报告父皇赦免罪犯,并让人出家奉佛,希望得到神灵的保祐赐福。”皇后说:“生和死是命 中注定的,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干预的。如果做善事可以延寿,我从来不作恶事;如果做善事无效,有什么 福可求呢?赦免罪犯是国家大事,佛教本身,皇上往往指示只不过是保留一种从异域传来的宗教罢了,怎 么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混乱国家大法?不能依照你说的话去做啊。”贞观年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
19、都督高甑生违背李靖的调度犯罪,减免死刑流放到边远地方。当时 有人上书给太宗说:“高甑生过去是秦王府的功臣,请从宽处理他的罪过。”太宗说:“高甑生违背李靖 调度,又诬告李靖谋反,他过去在王府的功劳,实不应忘记。但治理国家遵守法制,处理事情必须一致, 现在如果赦免他,就开创了企图意外免去惩罚的先例。况且国家从太原起兵以来,一开始就响应以及在战 争中立下功劳的人很多,如果甑生获得赦免,哪个不存侥幸的想法?这样有功劳的人,都要犯法了。我决 不赦免的原因,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唐吴挽贞观政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西江月为赵元父赋雪梅图王沂孙褪粉轻盈琼喝,
20、护香重叠冰绡。数枝谁带玉痕描,夜夜东风不扫。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寞魂销。峭寒未肯放春娇,素被独眠清晓。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词将咏物与咏画结合起来,精工细巧,达到了画境与词境双美的境地。B.冰雪如白纱,层层护梅花,所以虽然有东风夜夜地吹,也不能将梅花吹落。C. “溪上”两句,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呈现的梅花气质不同。D.词人吟咏画中雪梅可谓独具匠心,全篇不著一个“梅”字,却又无处不在写梅。15.宋人常常“雪梅合咏”,认为“有梅无雪不精神”。试结合词句内容,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 的。【答案】14. B 15.雪护梅花,更衬梅的冷艳幽香。
21、冰雪让梅褪却浅粉深红,转换素裳,并守护暗香, 映衬梅的素淡清幽。雪之清幽,衬寒梅的孤高落寞。梅有雪覆盖,故夜色中影淡,独自在梦中醒来,清高绝俗,又觉落寞孤 寂。雪之寒冷,衬梅的坚贞凛然。在料峭春寒中,梅花不肯盛放,愿在冰雪的素被中独眠,直至清晓,彰显了 坚贞凛然的气概。【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8. “所以虽然有东风夜夜地吹,也不能将梅花吹落”说法错误,“数枝谁带玉痕描,夜夜东风不扫”意思 是眼中这几枝玉梅是谁画描?夜夜东风吹,不见落花飘。诗中所写的梅花是画中之作,以此表现梅花画的 很逼真,所以并不是冰雪层层护住梅花,它才不被东风吹落。故选Bo【15题详解】本
22、题考查学生评价诗词主旨内容的能力。“褪粉轻盈琼倚,护香重叠冰绡”意思是冰雪让梅褪却浅粉深红,梅花体态轻盈,不施脂粉,容貌如玉, 枝头积雪似洁白的纱巾将花朵层层护绕。这两句写出了冰雪护着梅花,让其转换素裳,衬托出梅花的素 淡、冷艳与幽香。这体现了宋人常说的“雪梅合咏”。“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寞魂销”意思是溪水上梅枝横斜花影疏淡俏丽,但独自在梦中醒来却孤独寂寞, 心神损耗。梅有雪覆盖,所以在夜色中花影疏淡,这两句以雪之清幽,衬托出寒梅的清高绝俗、孤高落 寞。这也体现了 “雪梅合咏”“有梅无雪不精神”。“峭寒未肯放春娇,素被独眠清晓”意思是梅花在料峭寒意中不肯恣意怒放,向春天撒娇,却蒙着白色的 被子
23、,在春天的晨色中独自睡觉。这两句以雪之寒冷,衬托梅花的坚贞,彰显了它坚贞凛然的气概。这两 句雪、梅合咏,以雪衬梅,赋予梅花冰玉品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用“” 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 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2)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出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 制,而早在离骚中“, ”两句就对此有所体现。(3)边塞诗词中常有对军中号角的描写,比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有“”,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有“”。【答案】 .弃掷通迤 .奈何取之尽锚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重点中学 2022 2023 学年 联考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