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部分:研究杠杆的秘密。这部分内容是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 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支点到阻 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 大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 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 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本课的教学结合学生 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
2、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认识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 成三类: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杠杆有三个主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 .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过程与方法1 .利用杠杆尺的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 况。2 .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与分类,得出 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到科学实验中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2 .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3、认识杠杆的作用,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 力。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解释生活中的杠杆问题。教学突破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亲 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给学生。 本着以科学课标的精神指导科学教学的原则,遵循课标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的基本理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处理。在学生探究时, 教师有扶有放,在教学活动中将讲解与指导相结合。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老师先 和一名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看清实验步骤,明白实验的注意点。在师 生合作完成
4、示范实验之后,引领学生分组合作,经历这么一个科学探究过程一一多 次实验、收集数据、初步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教师:木棍、大石块、撬棍撬石头图片等。学生: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杠杆尺的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机械和简单机械。2.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 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一个学生上来也搬不动)哎,总得想个办法呀!能不能用我们学习的简单机械来帮我们完成这件事呢? 用什么工具呢?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一一杠 杆。板书:杠杆二、新课探究活动一:认识杠杆。什么是杠杆?1
5、、出示撬棍撬石头图片。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 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结合撬棍撬起讲台和教材内容,分析杠杆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定义。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出示第四页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学生画三个点,老师巡视指导。6、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找出三个点的正确位置。7、分辨杠杆观察第4、5页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
6、杠杆?并说明理由 (分别找出三个点)8、学生通过逐一的观察分析,说出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简单说明 理由。9、集体交流,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给出正确答案。活动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2、教师对杠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3、教师提问: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六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 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还有其他方法吗?4、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六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 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5、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第6页的
7、“杠杆尺的记录表”内。6、学生动手实验,并按要求记录数据。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填写: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 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7、学生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8、学生分析数据,说出大体意思,但表达不够简洁和完整。9、师生一起对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即杠杆的规律:(1)用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
8、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三、拓展活动1、思考: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2、学生思考,各组回答自己的操作步骤。3、老师引导发现:左边钩码个数X左边格子数=右边钩码个数X右边格子数。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完整:L杠杆的三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杠杆的规律:(1)用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3.发现杠杆尺:左边钩码个数X左边格子数二右边钩码个数X右边格子数。五、课堂练习课后作
9、业阅读资料库“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回答下面的问题。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板书设计2.杠杆的科学活动一:认识杠杆杠杆的三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活动二:研究杠杆的秘密杠杆的规律:(1)用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发现杠杆尺:左边钩码个数X左边格数二右边钩码个数X右边格数。教学反思优点:在导入的时候,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得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在突破难点的时候,通过“左边钩码个 数X
10、左边格子数=右边钩码个数X右边格子数”的方法,使学生突然就明白了,这 种“一点击破”的感觉很开心。不足:学生做实验不能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在分析与归纳时不能给予 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准确的表达。改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时间安排好,把时间留给学生,做到教师的引 导作用。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篇AJ第一步,认识杠杆和杠杆上的三个点,抽了不爱发言的学生到大屏幕前,就上 面的跷跷板、天平、钳子、剪刀找三点,完成不错。对于正常使用情况下不是杠杆 的擀面杖和锥子也进行了分析一一找不到支点,所以不是杠杆,大家学得也不错。第二步,研究杠杆的秘密。为了让同学们收集数据的时候能有规律,我先进行
11、 了示范,选定左边第二格,作为固定的阻力点,分别在上面挂一个、两个钩码,看 右边第几格挂几个时杠杆平衡,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们进行了尝试,成功后列出数 据,让大家看我记录的方法。接下来就是学生动手的时候了。我在教室里巡视,这 个组看看,那个组看看,发现没有章法的就指导一下。可是这一看不得了,二十分 钟过去了,有的组只列出三四组数据,稍一仔细看,发现有的数据根本就不对。一 共十五行呢,这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测完?放学铃响了,我等不及了,就让大家看着 我在黑板上写的数据进行指导,得出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钩码数乘以格 数,然后让大家加快速度继续测。我继续巡视,发现有的组把原来的数据全擦了, 有的组组
12、长和组员争执,有的组里一部分人在测,一部分人在打闹或者趴在那不 动。这哪是科学实验课?于是,我叫停了测试,让大家就我在黑板上写的数据分 析,生拉硬拽着总结了杠杆省力或不省力的规律,让大家放了学。放学后,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费了这么大的劲,用了这么多的时间,连想 要的基本效果也没达到,原因到底在哪呢?我在懊恼中反思着。首先,天时不对,上这节课时已经是自习了,而且学生二节课后没下课休息, 直接上的自习课,还学的是新课。其次,地利不利,窗外面有一个办丧事的,鞭炮声、音乐声,念词的声音那么 响,直接传到了教室里,学生难免分心。科学探究课,分了心怎么行?第三,人和不和。作为教师,我没有考虑到以上具体情
13、况,只认为自己准备好 了,就能去上课了;在1班上好了,就能在2班上好。作为学生算了,他们毕竟是 学生,还处在可塑阶段,如果说学习习惯有待养成,或者合作状态有待磨合,那也 首先是我这个教师该考虑的问题。也许,这个班就是锻炼我的一个班呢!抱怨没 用!接下来,想想补救措施。下节课上。1、复习杠杆有三个点。2、说说杠杆处在平衡状态时的意义(可以清楚地看到哪边力大)。3、挂钩码,让学生尝试利用乘法口诀使杠杆平衡。4、观察杠杆省力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进行作比 较,看能发现什么共同点;依次找出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时的共同点。完成这四 步,学生难道还不会?那就得让会的去教不会的了。小学科
14、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篇九杠杆的科学是六上科学第一单元的第2课,在生活中,学生也经常会使用 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镜 子夹东西,等等。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 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的教学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 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并且通过杠杆尺 的实验,来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本课我加强了实验前的指 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学科学,尽可能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 悟,整堂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杠杆
15、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而我们科学的教学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而服务 于生活,因此在第一部分的教学时,我先呈现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图,让学生判别这两种杠杆,它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地方。然后又出示了羊角 锤拔钉子、老虎钳、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杖,让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不是杠 杆,并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老师的引导,再加上一些生活情境的再现,学生基本 上都能正确判断,并说理由。二、加强实验指导,发展能力本课的重点部分是最后一个环节杠杆尺的研究实验,由于有了前一年上课的经 验,我在实验前加强指导,强调:1 .暂时规定把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看作是重物,当作阻力,钩码挂的格数就 是阻力点的
16、位置;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钩码挂的格数就是用力点的位 置。2 .问学生: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几格?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又是几格呢? (一个小孔就是一格)左边挂1个钩码,右边挂2个钩码达到平衡了,你认为这个 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3 .我们要求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并且演示。4 .尽量挂出更多的平衡。有了这些实验前的指导和提示后,学生实验效率明 显大大地提高了。三、用好课程资源,拓展思维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出示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等生活中的情景图,最后 在拓展运用时,我又再一次地出示,并且问学生:他们是属于什么杠杆呢?为什 么?让学生马上用课上所学进行判断并作出解释,不但对学生
17、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 固,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两得。实验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使用的器材都是 实验室提供的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以至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类似。若实验中 杠杆由学生自己制作,用身边的一些小物品作为阻力,实验的数据不会类同就更有 说服力,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这一个探究实验还有待完善。另外,一下几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1 .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 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2 .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 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
18、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3 .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篇二本课从认识简单机械中的撬棍引出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三个点:支 点、用力点、阻力点。接着,引导学生区分杠杆类工具和非杠杆类工具。最后,用 杠杆尺做实验,从而进一步探究杠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什么时候不省 力也不费力。教学时,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的。结果,每个环节进行都很顺利,特别是 一班的学生做杠杆尺的实验时非常有序,对操作步骤也是一点就明。课堂提问中, 也是一班的学生对杠杆和非杠杆的认识最准确。而二班的学生,四个组中有两个组 的学生操作中
19、出现违规行为,有三个组在往杠杆尺上挂钩码时,竟然在支点两边挂 了几处,相当于找出了很多个阻力点和用力点,没能准确理解杠杆的定义。而且,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篇+J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认识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 密”。这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出在哪呢?作为教师,我 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安排探究活动,已经做得够到位了。反复斟酌,我 觉得应该是这一课的教材存在问题,那就让我来给教材挑挑刺吧。第一根刺:从撬棍引到杠杆,太急!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 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右边是一幅卡通插图,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杠杆的科学 小学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杠杆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