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训练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2.《石钟山记》训练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石钟山记》训练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石钟山记训练题一、小阅读一课内.1 .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 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杼止响腾,余韵徐 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 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
2、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座座焉。余固笑而不信 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咙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莪坎钱辂之声,与向之噌噬者相应,如乐作 焉。因笑谓迈日:“汝识之乎?噌咳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霰坎钱辂者,魏庄子之歌钟 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
3、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土 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 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 渤之陋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 肱如钟鼓不绝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 眩如钟鼓不绝(文与可画黄筲谷偃竹记)注:即文与可,北宋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赏笛谷:山谷名,在今陕西 洋县西北,以盛产赏笛(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著名。24 .下列对文
4、中画波浪线句子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 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 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B.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 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C.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 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D.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 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2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5、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丑:干支之一,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来作为纪年的一种方法。B.适:“适”字在古文中有多个义项,此处与“始适还家门”中均为“到”的意思。C.轮扁:古人的一种称谓方式,可以将身份置于名之前,类似的还有庖丁、师襄。D.绿素:丝织品,带黄色的称为“绿: 洁白的则称为“素”,后统而言之称为“绢26 .下列对两段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中着力描写了阴森恐怖的石钟山夜景,渲染凄清冷厉的气氛,衬托 了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士大夫“不肯夜泊”的行为埋下了伏笔。B.选文(一)中运用了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方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 音描
6、绘得形象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C.选文(二)先引述总结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意在陈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 表达对文与可的推崇和怀念。D.两段选文均属于“记”,这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叙述、写景、状物、抒 情,但不用于议论。2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28 .文与可画黄筲谷偃竹记重在表现苏轼与文与可两人深厚的情谊,文章语言朴素, 叙事真实自然,请结合选文(二)第二段概括作者所记的趣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破石空焉。余固笑而不信 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 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 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 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簌坎钱鞫之声,与向之噌咙者 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咙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莪坎钱辂者, 魏庄子之歌钟
8、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 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 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 渤之陋也。(节选自石钟山记)文段(二)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 亲家翁彰雪琴待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 日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日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 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咙 岸堂辂之
9、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人之其中 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衣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润 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 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 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 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 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节选自俞微春在堂笔记卷七) 29.下列对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B.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C.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D.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3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 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 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C.笔记,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文包
11、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D.丹房,指道教炼丹的地方,后指道观;也指神仙的住所。本文指的是神仙的住 所。3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的别开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 象生动的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B.文段(一)中作者用栖鹘和鹳鹤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心惊 胆战,侧面凸显出了作者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C.文段(二)认为苏轼只看到了下钟山的山形似钟,而没看到上钟山亦然。D.文段(二)认为苏轼考察石钟山,以为其得名是因风水相吞吐而为声,这也没 有探察到问题的根本。32 .把文中画横线的
12、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眩锤鞫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2)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33 .请简要分析彭雪琴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 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杼止响腾,余韵徐 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 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
13、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碗被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X直至专人咳县萎土必爸空者感且此鹤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咙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霰坎镣辂之声,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如乐作 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咳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森坎钱辂者,魏庄子之歌钟 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 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 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 渤之陋也。3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噌眩如钟鼓不绝/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 眩如钟鼓不绝/C.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 眩如钟鼓不绝/D.又有若老人咳且
15、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 眩如钟鼓不绝/3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丰”是年号纪年法;“丁丑呜”是月丁未”(登泰山记)都是用干支法来纪 日。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两句中的“适”字含意不同。 C.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与“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两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D.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意不 同。3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就引水经注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 引
16、起下文。B.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表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 响很大。C.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D.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是说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但不能说 清楚。3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38 .苏轼在游玩石钟山后,得出了什么论断(请用原文回答)?这一论断在治学方面给 你什么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17、 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 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梓止响腾,余韵徐 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 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座石空焉。余固笑而不信 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 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舟人
18、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 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莪坎镀辂之声,与向之噌咙者相应,如乐作 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吻者,周景王之无射也;霰坎钱辂者,魏庄子之歌钟 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 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 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 渤之陋也。(苏轼石钟山记)39 .请用斜线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大石侧口立
19、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口上栖鹘闻人口 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口谷中者或口 日止匕鹳鹤也4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经:我国最早记录主要河流水道的专著,鄙道元对其作注释,名为水经 注。8. 丁丑:干支纪元法,干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可纪年、月、日,文中 是纪年。C.尉:古代官名,自战国时期就有,一般是武官,如太尉、者B尉、县尉等,此处 指县尉。D.魏庄子:“庄”是晋大夫魏绛的谥号,谥号之制始于西周。“子”是古代对男子的 尊称。4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钟山名称来源有不同观点,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人质
20、疑,这也成了作者要亲 自去考究山名由来的原因。B.绝壁之下,行进途中,阴森恐怖的环境连舟人都感到害怕,但苏轼却毫不畏惧, 依然前行,以寻求真相。C.水石相击,发出噌眩之声,风水与大石的穴窍相吞吐,发出嶷坎镇鞫之声,两 音相和,如同音乐在演奏。D.作者不受他人见解左右,亲临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观点,告诉 世人做事要“目见耳闻工4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43 .作者为什么“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沙头
21、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前两句的意思是:过了沙头渐渐看到了村庄,这里地势低平,江水广阔, 气候凉爽。B.杨诗虽只有四句,但也遵循着“起、承、转、合结构章法,其中转句有画龙点 睛之妙。C.从题目看,陆诗是写给子女的,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体现了诗人深邃的 教育思想。D.陆诗前两句告诫子女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否则将来可能一事无成, 后悔莫及。45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所表现的哲理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
22、分析。这与我们高中学过的 哪篇文言文哪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意味相同?四、材料作文4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苏轼的石钟山记“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之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辫伪的旨 趣”。而求真辨伪的过程中,大抵要经历“质疑、求实、反思”三个阶段。这无论是对 我们的学习求知还是人生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照 搬古文内容,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五、语言表达47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20个字以内。苏轼是一个创作能力极强、创作精力极为旺盛的大文学家。在64
23、年的人生当中,他 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文 化全才。在诗歌、辞赋、散文、书法、学术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文 化史上,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还不包括他在 建筑、农业、绘画、宗教、饮食、医药、保健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及所做的深入 研究。4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o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 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赘同王安石的观点。他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 ,被贬到外地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钟山记 12. 钟山 训练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