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素养评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素养评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素养评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素养评价(三)(120分钟 120分)一、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 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 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 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 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
2、文字有时 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 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 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 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 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 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 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
3、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 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 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 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 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 嫡、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 濯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
4、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 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 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 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 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 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荒无人烟”语意太重, 用在这里不合适。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颠 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
5、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颠扑不破”不能修饰“消息”。雪泥鸿爪:意思是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 遗留的痕迹。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指吸取教训,警惕未 来。“痛定思痛”与语境不符。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永恒才是绵延的真实B.绵延的真实才是永恒C.绵延的永恒才是真实D.永恒才是真实的绵延【解析】选C。根据上一句“世事变化只是表象”,下一句相对格式应该是“才是真实”, 据此排除B项、D项;根据整个句子的表达意图,排除A项。故选C。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6、()A.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 紧张之关系。B.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 张之关系。C.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极度紧张的人与实 践之关系。D.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 紧张之关系。【解析】选A。本句语病有两处,第一处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与”,在“那股将生命”前加介词“与,排除B项、C项;第二处用词不当,将“发展”改为“展现,排除C项、D项。故选A。18 .下列是一则通知的正文,有五处
7、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母校将于1月6日在教学楼103室举办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知识讲座,本次讲座主要涉及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 重阳节等。本次讲座我们邀请了德高望重的金老师,他将用丰富翔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 精神上的盛宴。请各班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准时莅临,耐心聆听。答:参考答案:“母校”改为“学校”。“1月6日”后应加具体时间,如“上午九点半”。“拜 托”改为“希望二“莅临”改为“参加”。“耐心”改为“用心”。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
8、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脸谱的产生起源于面具,不同的是,,面具则是先 把图形画在别的东西上面,然后再贴在脸上。脸谱作为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特殊图案,创 造出一个个神态各异、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长期以来,脸谱的图案与色彩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已经约定俗成。,如整脸多用来刻画笑里藏刀的奸诈权贵,三块瓦脸则正反人物皆可用。脸谱色 彩也象征着人物的性格。一般而言,如关羽;黑色象征粗犷豪爽、刚正悍勇,如张飞;白色象征阴险奸诈、刚愎自用,如 曹操。其他诸色也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参考答案:脸谱是直接将图形画在脸上 脸谱图案代表了人物的个性红色象征正义勇敢、赤胆忠心(6分,答出一句得2分)三、写作表达
9、(50分)20 .微写作(10分)朱光潜先生主张阅读写作应该咬文嚼字,推敲字句,揣摩情感。而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 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两者是否相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完成作文片段,表达 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不少于200字。【参考例文】为“咬文嚼字”叫好毋庸置疑,汉语汉字不仅是世界上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语言,而且是最精美、最 考究的语言之一。读之,或如倾珠泻玉,铿锵悦耳,或如流风回雪,一唱三叹,给人以文字特有的 审美愉悦。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如此精美、考究的汉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原本优雅、工致、洗 练、精美的汉语正在走向粗鄙化、“快餐化”、低俗化。试问,当今中
10、国文坛还有多少人肯下功 夫咬文嚼字,“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呢?有人为莫言辩解,说莫言风格粗犷,八十 三天就写出了五十万字的丰乳肥臀,但粗犷绝不等于粗糙。我要为“咬文嚼字”叫好!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窗外的同一枝花,在不同人的口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开心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伤 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心细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是无情的,所谓“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以客观上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11、”, 却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 主观感受、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针对汉语的这一特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或 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本次作文是“材料+任务”型作文题。命题人给考生的任务是:“针对汉语的这 一特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或思考J这个要求中,有两个方面必须先弄明白。第一,“汉语的这一特点”是指哪一特点?从前面的要求文字看,就是指“汉语有着无穷的 魅力,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
12、出不同的主观感受、情绪,给人 以美的享受”,即“汉语的魅力”,而这个“魅力”具体来说,可以拆分成三点: 汉语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写同一个客观的存在;汉语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主观感受;我们可以用汉语的词语、句式、语气等做材料建造一座桥梁,连接起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给 人以美的享受。第二,这次作文不能只停留在对汉语魅力的阐释、说明上,而是要谈谈对这个“魅力”的 “认识、体会或思考”,其中的“或”字,表明考生可以在认识、体会或思考三者中选择其中 之一或二者来写,当然如果有足够的驾驭能力,也可以三者都写。那么,对“汉语的魅力”,大家应该有哪些认识、体会或思考呢?首先,从
13、给出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汉语是灵活的、多变的、丰富的,表达是形象生动的, 这是表象。透过这一表象,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是智慧、细腻、圆融、善于变化的,中国文 化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又灵活变通的等本质。其次,由这些表象、本质,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汉语有如此魅力,我们应该如何守 护、继承?我们怎样靠它去张扬民族的个性,建立起文化自信?我们如何正视汉语发展中遇到的 诸多问题,将汉语改造、发展得更好?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积极作用的层面去思考:如何利用汉语的魅力联结世界,融通天下?如 何利用汉语去除浮躁与喧嚣,展示国人的风采?行文中,大家可以联系初、高中学过的课文,利用那些经典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14、写出自己对 “汉语的魅力”的独特认识、体会或思考。【参考例文】用汉语撑起我们的文化脸面陈才能憔悴的人说“人比黄花瘦”,心细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落红不是无情物”, 有人说“轻薄桃花逐水流”;志士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游子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同一事物,多样表达。汉语体物传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多元与精深,实在像是二八少女,活 力四射,姿态万千,魅力无限。我认为,汉语的魅力,在其精微。“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恍如亲临碣石,共观沧海;“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仿佛置身东篱,尽享闲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江南烟雨, 满是惬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溪桥茅舍,
15、全是静谧汉语,积淀了中华儿女共 同的文化基因,它总能以其细柔或者刚毅在一瞬之间直击人心,通透灵魂。贾岛在“推敲”中 感悟汉语的精微,王安石在“绿”与“到”之间选择灵动与活力。诗人炼字,尽显汉语芳华,读 者读诗,肺腑浸润,心鹫八极。我还认为,汉语的魅力,在其多元。毛诗序里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多少情绪体 验,就可以有多少种汉语表达。“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惨淡的离别;“莫愁 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深情的离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豪迈的离 别字字珠矶间,透露出的是离别的款款深情。人间百态,风情万种,汉语都能细别之、实录 之、畅达之、尽美之。然而,我也注
16、意到,时代的陀螺飞旋,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中,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汉语又 似乎走到了她历史的三峡地带,虽表面平静而实则暗流涌动,虽奔流不息却也泥沙俱下。古诗 词中的意境正淡出中华儿女的视野,汉字的神韵也正从中华儿女的指尖流逝。简短的字符扭曲 了象形的汉字,突兀的字母取代了深情的语词,千篇一律的表情包、支离破碎的生造词,所有的 任性都是对汉语的伤害,所有的妄为都是对汉语的洗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异族文化和科技的围攻之下,汉语也正经历着历史的阵痛。叶嘉莹先生说:“我的快乐在于把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分享给青年朋友。”在母语的屋檐 下,我们能否重拾不能割舍的乡愁?在时代的大潮中,我们是否
17、更需汉语的装备?中华民族的千 年积淀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要远行,就得主动扛起汉语这面大旗。联合国那一大摞文件里,最薄 的那本一定是汉语文本!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你在行走于世界各样文化之间时,努力撑起你作 为中国人的文化脸面吗?【点评】文章开篇通过排比、引用,指出汉语具有无限的魅力;接下来,用“我认为”“我还认为”“我也注意到”等显眼的语言标志来组织全篇,条理明晰、层次清楚。行文中, 作者既谈了自己对汉语精深与博大的认识,也讲到了自己对汉语发展过程中遇到“围攻”的忧 虑与思考,体会认识深刻。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熟练驾驭语言文字,引经据典,文白参差,字字珠矶,掷地有声,其本身 就是一篇魅力十足的美文
18、,显示出作者掌握和运用汉语的深厚功力。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 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 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1 .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与作者原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A. “蓝田日暖玉生烟”是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但是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
19、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解析】选A。B项,“因带上主观色彩”有误,应该是“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C 项,“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文中无此意。D项,“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 应为“诗文中的字的联想意义难以控制”,偷换概念。故选A。2.从修辞的角度来审视,与例句“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相同的一项 是(3分)()A.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B.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C.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D.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解析】选A。例
20、句“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为比喻修辞,A项,“有 如轮外圆晕”也为比喻句,而B、C、D三项都是拟人修辞。故选A。3对于第一段文字在阐述问题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3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证归纳推理类比论证A.B.C.D.【解析】选Co解答此题,可根据第一段文字的具体内容分析判断。第一段文字中并没有采用 归纳推理和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故选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 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
21、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 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 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 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 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一一德国的伊瑟尔 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 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素养 评价 解析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