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 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
2、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 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 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 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 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法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 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 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
3、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 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 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 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 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 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
4、和人格境界, 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 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 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 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慢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 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A.倘使他反对改革,他就没有保守的能力B.纵使他反对改革,但也不否认有保守的能力C.不仅仅反对改革,又有保守的能力D.
5、虽然反对改革,却又未必有保守的能力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数麻石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 “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B.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C.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B.生命的路是进步的,什么都阻止他不得C.我们需要革新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D.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二)语言文字运用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2022题。(9分)有些文字是闪亮的,因为它早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有些篇章是不朽的,因为它曾经迸发出排山倒 海般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报章里的改革史是1978年以来改革的一个缩影,可以帮助人们 回顾和理解这一段历史是如何 的,从中领悟改革的势在必行,并从历史的智慧中寻找破解现实难题的方法。如果从单篇文章来看,可能是一个案例,可能是个人的作为,但是把这一组组文章积集在一起, 它就成为由改革大潮汇聚成的时代洪流,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新华社发表的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一文引发了 “凤阳大包干”的报 道潮,凤阳县小岗村的“小岗大包干”创举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关广梅
7、现象引发的“社资” 之争发人深省,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的论断。在这些人和事的报道背后,承载着一个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那些曾经困扰着人们的问 题通过媒体的报道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进程。报章里的改革史()o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者和编者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 的时期,他们完全不顾个人的前途和安危,勇敢地喊出 的声音。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演进标志春寒料峭振聋发瞳B.演变标杆十风五雨
8、醍醐灌顶C.演进标杆十风五雨振聋发聘D.演变标志春寒料峭醍醐灌顶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一锤定音。B.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C.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D.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
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B.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C.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D.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顶,青 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
10、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 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 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 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期间,恰逢你 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 “这很中国”。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
11、答案1.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 词”错误。结合“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 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分析,原文中没说“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 楚辞和明清诗词”,属于无中生有。B项,“多是”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 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 量的判断。D项,选项内容颠倒二者关系了。结合“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 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
12、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 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分析,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 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颠倒了二者关系。)2. 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项,“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 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错误。这既不是作者的观点,也不是陆机的观点,陆机的“诗缘情”并非否 定“诗言志”;文中是说“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3. D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错误。结合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
13、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 育作用”“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 蕴”“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 心灵契合”等分析,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同“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4. 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与文本有关内容能力。结合“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 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 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
14、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 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 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 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 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 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等分
15、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 读懂古代诗歌。5. 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况 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 哀怨的心境;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 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 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 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
16、中菌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 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 两句进行鉴赏”分析,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 句词来鉴赏。结合“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 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分析,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 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结合“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因自己 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分析,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王国维也
17、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6. A (“脸上呈现出不知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表情,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错 误,结合“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 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可见,她为丈夫去世而难过,但又为自 己能与丈夫“相处”,去探望丈夫父母而感到心酸的欣慰,因而“流出一种不知喜忧的奇妙神色:“脸上 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则是被他人的幸福引起对丈夫的思念,并非“生活无助, 人生茫然二)7. D (“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错误,对于肖
18、锦云夫妇并未“细致地展现”,而只通过寥寥几句 话来展现。)8. 美丽轻盈、晶莹剔透的雪花喻指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寒风中的雪暗指肖锦江一家遭受重大变 故,以及充塞心中的悲痛。分析:第一段“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营造出宁 静美好的氛围,象征着美好的现实生活;“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 思” “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勾连六年前的雪和现在的“雪”,暗 示肖锦云的丈夫遭遇不幸,同时也烘托出人物的悲伤之情。9. 参考答案一:是警察。理由:情节上以“警察回家”作为小说主线贯穿始终;人物上肖锦云、年
19、 轻夫妻、老人都是侧面衬托伟大的缉毒警察;主题上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缉毒警察的伟大,引发人们对幸 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思考。参考答案二:肖锦云。情节上。以“肖锦云带丈夫回家”作为小说主线贯 穿始终;人物上,小说用大量笔墨从正面、侧面刻画了肖锦云的形象。主题上,小说是通过默默付出、 隐忍坚强的肖锦云,表达对英雄家人的崇高敬意这一主题。分析:本题开放式作答,可认为主人公是肖锦云,因为文章主要描写了肖锦云带着丈夫的骨灰回家路 上的经过,刻画了她作为烈士家属的坚强、隐忍的人物形象,表达对默默奉献的英雄家人的敬意;也可认 为主人公是缉毒警察,文中的肖锦云带丈夫回家,其实她是缉毒警察故事的叙述者,缉毒警察才是
20、作者想 要歌颂赞扬的对象,表达作者对警察的赞美之情,通过小夫妻启示人们要珍惜平凡的幸福。10. B (本题句意为: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 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 说了守备的要领。“假”为“借”的意思,与“官钱八十万”构成动宾关系。“余”做“告诏除之”的主语 更合理。“四图”做“上”的宾语。下句省略“四图”更合乎文言句式的省略特点。)11. B (表,指的是方位“南”,岭表是岭南的意思。)12. A (“以到官署做官为耻”曲解文意,根据文本“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可知,应为“以被官府
21、征聘做 官为耻13. (1)己经判罪定案,邵晔发现他们被冤任,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杨全应当核查该案实情工(狱具、 枉著、白、其实各1分,句意1分)(2)大中祥符初年,起用他担任兖州知州,上表奏请东封泰山,皇帝 以褒美嘉奖的语书答复了他。(起、知、东封、优诏、报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邵晔字日华,他的祖先是京兆人。唐朝末年战乱,他的曾祖邵岳带领族人到荆南拜见高季兴,不被礼 遇,于是到了湖南。邵晔年幼好学,耻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走上仕途,被任命为 邵阳主簿,后改任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当时太子中舍杨全担任知州,其人性格粗鲁愚昧,州民张道 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劫贼强盗,全部定
22、为死罪,已经判罪定案,邵晔发现他们冤枉,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 杨全应当核查事实。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 案情。不久捕获到真正的强盗,张道丰等人于是得以释放,杨全获罪削官为民。邵晔由外任调回朝廷,皇 帝召见他问话,太宗对他说:“你能救活我的百姓,确实值得嘉奖。”赐钱五万,下诏书晓谕天下要以杨全 之事为戒。景德年间,邵晔代理光禄卿,担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其 兄龙全率兵抢劫仓库的财物后离去,其弟龙廷杀死龙钺后自立,龙廷兄明护率领扶兰寨兵攻打。邵晔驻扎 岭南,将此事上奏,改任缘海安抚使,允准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晔致信
23、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 其迅速确定首领。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当初,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 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邵晔上言道:“怀柔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另加封 爵以宠幸恩赐他。”真宗对此极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邵晔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员外郎,被赏赐金 印紫绶。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 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 领。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被判削去一官,皇帝因其不远千 里出使的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唐山市 一中 2020 2021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 Word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