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docx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打印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案专题一、观察渗透理论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观察渗透理论这一命题的内容和含义,理论与命题之间的关 系,以及该命题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2、了解日常经验问题的复杂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二、内容分析1、本专题重点:(1)逻辑经验主义关于经验问题的看法;(2 )观察渗透理论;(3)历史主义和整体 主义2、本专题难点:(1)为什么说经验不是中立和纯粹的;(2)理论与经验之间的复杂关系三、教学方法和手段L 专题教学;2、多媒体教学;3、问题讨论四、教学时数1学时五、教学内容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 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
2、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 察结果。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它重点表征了 先行信息在人的视角转换中的意义;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渗透理论是 一个关于科学的概念框架的变换问题,而哲学层面考察的则是主体的先行具有、先 行掌握和先行视见”等精神的本质力量对于现实的认识活动的条件性。观察是一种经验活动的方法,是科学家认识问题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经验事实,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感性的经验基础。观察 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在不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用人的感 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器官)或借助于一
3、定的观察仪器对客观对象自然形态的观察。例如对 生物形态及其生活习性、生态平衡等的观察,或是对遥远星体的亮度、空间位置等的观察。 后者主要指人们通过科学实验的途径,在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人的感觉器官或通过各 种实验仪器对实验对象特定方面的观察。观察与问题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与观察和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科学家头脑中产生出对自然界的某个问题时,他就有一种强烈的探索的欲望,想要通 过有目的的观察加以解决。反之,如果观察是没有目的的,那他观察到的只是事物表面的 一些东西,因为他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观察实际上并不是科学家特有的认识活动,而是每一个人随时都在进行着的认识过 程。
4、但是只有那些目的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的观察,才可以称为科学的观察。换句话说, 观察有目的性或者无目的性,是科学观察与非科学观察的分界。当代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 金在牛津大学当学生时,有一年暑假,他到格林威治天文台给台长郭莱当助手。霍金通过 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觉得只是一些模糊的光点,趣味索然,儿时对神秘星空的美妙幻想 顿时烟消云散。可是当他提出了有关黑洞的一系列问题以后,他的观察就变成有目的的了。 在广漠的星空,他特别注意观察天鹅星座中X-1这颗星体。因为这颗射电源星体是否是黑 洞,对他的理论检验关系重大,所以对射电源星体的观察可以为黑洞理论提供感性的经验 基础。又如对候鸟的冬去春来,花草的春荣秋
5、实,湖泊的冰封化冻,某些动物的冬眠春惊, 这些观察事实是许多人司空见惯的,可是他们并没有提出什么科学理论。当竺可祯带着气 候与生物有什么内在关系这个问题进行观察时,这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就给物候学理论 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达尔文在随贝格尔舰”作环球旅行时,开始他尽管也观察、作记录,但是并没有形 成科学理论。只有当他提出了一系列是什么?是多少?”的事实问题和为什 么?能不能?等理论问题以后,他的这些观察事实才成为进化论思想的有力证据。实际上,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 是和科学的观察密切相关的。二观察渗透理论在科学研究中,老一辈的科学家往往告诫青年一
6、代的科学工作者:不要有先为主的思 想,要实事求是地观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要力求做到中性的观察等等。中性观察实际 上要求人带着空脑”去观察,这只有刚生下来的婴儿的观察才有可能。刚生下的婴儿, 对这个陌生世界的一切都很好奇,对周围的一切都要认真地观察”一番,但这又是什么 观察呢?它并不属于科学观察范畴,而只能是人类发生学范畴的观察。英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最先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认为观察是一个 有理性因素渗入其间的感性反映形式。因为不同理性因素对观察的影响,所以使不同的个 体对同一事件的观察很不一样。设想哥白尼和托勒密观察日出。公元二世纪时的托勒密看日出,看到的是东方的 晨曦驱赶着沉
7、沉的黑夜,玫瑰色的朝霞迎来了令人心醉的黎明。一轮红日,带着光和热从 地平线上腾起,太阳神阿波罗接替了他的双生姐姐月神阿耳忒尼斯。可是十六世纪时的哥 白尼看日出,看到的又是什么呢?他必定看到他所站立的那一座山头,随着自西向东转动 的地球,逐渐接近太阳迷人的光锥,在光锥与地球上这座高山的相切处,就是阿波罗与阿 耳忒尼斯交接班的地方,这里呈现出一切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沐浴着温暖日光的哥白尼 和欣赏清晨美景的托勒密观察到的是同一个东西吗?我们说他们观察到的既是同一个东西,又不是同一个东西。哥白尼和托勒密观察日出 的物理过程是完全相同的。那些同样的光子被太阳辐射出来,它们穿过太阳系空间和地球 大气层。假
8、定哥白尼和托勒密都有正常的视觉器官,所有这些光子以同样的方式穿过他们 眼睛的角膜、水状液、虹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同样的光子刺激他们的视网膜,产生同样 的图形。直到这时,他们二人都在进行同样的观察,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毫不含糊地告诉我 们,他们观察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闪耀着迷人光芒的橘红色的圆球, 这个图象是不变的,唯一的,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可是哥白尼和托 勒密观察到的是同一个东西吗?不是。托勒密观察到的是一个动态的太阳,哥白尼观察到 的却是一个静态的太阳。这是因为托勒密坚持的是“地心说,而哥白尼坚持的却是日 心说。他们是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的。在科学史上类
9、似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例子多得很,普利斯特列和拉瓦锡,牛顿和爱因斯 坦,玻尔和海森堡可以说这些人中的每一对都作了相同的观察,但是观察到了极不相同 的东西。这就给科学理论的检验和选择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人们不仅要分析这些理论所赖 以建立的经验事实,而且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些经验事实是如何观察的。正因为观察渗透着理论,所以不存在中性的观察。这就使我们以往的感觉经验可以运 用到每一项新的观察过程中去,而不必在认识每一个新事物时,完全排除我们以往的认识 史,保持一个白板式的大脑,事事要重新认识。对于科学观察,理论渗透尤其重要。实际 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渗透到观察过程中,那么根本就不存在科学的观察。一束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课程 教案 打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