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之《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统编版).docx
《古诗词诵读之《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统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之《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统编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高适生平事迹。2 .了解边塞诗,及边塞诗的创作风格。3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环境描写和对比手法。4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批判意义。重难点: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所蕴含的批判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学习的诗,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燕歌行并序加一听高 适,大家好像不太熟悉的样子,但是高考考边塞诗的话,高适是比较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平时没太提及高适呢?包括历史当中,核心的原因是因为高适一生过 的比较顺遂。无论是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好像他们的人生都有些悲惨。 越是这种不顺遂的人生,越可以作为高考作文的论据,
2、有才华、人生不顺、死得 惨。而越是顺遂的人生、无遗憾的人生,反而不太会受到关注。讲授新课:一 .知人论世写出了战士毅然决然愿意出征的慷慨。赏析“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男儿重横行”出自史记季布传。樊哙在吕后面前曾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 匈奴中。”所言气势慷慨,但季布却斥责樊哙当面欺君,该斩!这里的“横行既有 表面上的豪情,又潜藏隐患,意味着“恃勇轻敌”。“天子非常赐颜色”天子破格赐 予荣耀。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对偶手法。开篇战士的豪迈和皇帝的张扬,与后来战败的残 壮形成对比。“攒金伐鼓下榆关,旌筛逶迤碣石间”中哪两个字写出了军情进展情况?“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字写出了战火布
3、满山川,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之 大。补充:“碣石”指当时东北沿海一带。曹操北征乌桓,作有观沧海凡开篇即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赏析“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瀚海”指贝尔加湖,“狼山”指狼居胥山。在诗中泛指无边的边塞疆域、会战之地, 一片阔大的战场。诗人联想到霍去病的漠北大战,北击匈奴数千里,封狼居胥山,最后兵峰直指瀚 海。概括此节8句诗写了什么?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氛逐步趋向紧张。916 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4、。边土:即边地,靠近边境的地域。胡骑:这里指契丹人、奚人的军队。凭陵,逼压。军前:战场。半死生:死生各半,指伤亡惨重。帐下:指统帅的营帐中。穷秋:晚秋,深秋。腓:枯萎。当:承受。恩遇:天子的知遇之恩。翻译:那里是山川萧条的边地,敌人进犯,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战士们在战 场上死生各半,统帅们还在自己的营帐中观看美人歌舞。深秋的边塞草木已枯萎, 在落日映照下的孤城旁,战斗的士兵剩下的已很少。将军因为承受了天子的知遇 之恩,所以常常藐视敌人,但历尽沙场敌人的围困依然没有解除。从前4句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战士们作战的条件?“萧条说明自然条件恶劣;“杂风雨”说明天气恶劣;“凭陵”说明敌人来势汹汹 且战斗
5、力强。战势的危急与作战条件的恶劣被渲染出来。赏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此句是全诗最具讽刺且批判力度最为深刻的一联。与战士在战场杀敌,将军在营 中怀抱美人做了对比。把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的必败原因毫无掩饰的点出来。所 以,高适在此诗中隐藏着复杂的情绪(爱憎),故而引出下一句。赏析“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此句写了六个意象: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诗人用这些意象营 造边塞荒芜、衰败的意境,从而烘托出士兵心境之凄凉。总结唐军战败的原因?一是作战环境恶劣;二是敌人凶猛善战;三是将士与战士之间的矛盾,战士战场 杀敌将军营中怀抱美人。(官不惜兵)17-24 句:铁衣/远戍
6、/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当:承受。恩遇:天子的知遇之恩。铁衣:用铁片制作的战衣,借指战士。玉箸:玉制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蓟北:蓟州(今属天津)以北地区。飘飘:随风飘动,形容动荡不安。那可:即“哪可”。绝域:极远的地方。三时:早、午、晚。阵云:浓重堆积似战阵的云层。寒声:凄凉的声音。习斗:三足长柄的锅,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翻译:战士长期辛勤戍边,家中的妻子自离别后因思念垂泪。家中妻子思念得几 乎断肠,出征的人在蓟北却只能空望家园无法南
7、归。边地动荡不安,难以越过; 边地旷远迷茫,人间少有。白天战场上杀气腾腾天昏地暗,夜晚军营中戒备森严 警报频传。概括以上八句的内容。写了被围士卒的痛苦情绪;边疆的荒凉;战争的酷烈。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指战士,“玉箸”指思妇的眼泪;“久”指长久。战士们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 辛勤已久,而家中的思妇泪如雨下。诗人概叹征战之苦的同时,谴责将领们骄傲 轻敌、骄奢淫逸,以致战争失利。赏析“寒声一夜传刁斗”。“刁斗”在军中白天可以用来烧饭,晚上用它来敲击巡更或传递讯号。所以此句听 来让人心惊胆寒。以上八句运用了哪些手法?借代,铁衣代指士兵,玉箸代指思妇;对比,征人思乡、思妇思人
8、,更能突出久 离之苦。25-28 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纷纷:表示多。翻译:看吧,在战场上白刃纷纷碧血飞溅,历来志士为(保卫国家的)气节献身, 难道是为了个人的功勋!大家没看见沙场上战争是多么艰苦,到现在还是怀念李 将军那样的将帅。以上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到加强语气的作 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运用对比和用典手法。把前线奋战的战士 与骄奢淫逸的将帅对比;把德才兼备的李广与无德无才的将帅进行对比。讽刺了 将帅的无能和不体恤士兵的艰苦。补充:飞将军李广
9、虽命不济,但处处爱惜士卒,“士卒咸乐为之死”。像李广这样 的将领,士卒们跟随他保家卫国,哪怕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都没有半分怨言。以上四句的作用?总述全篇。慷慨淋漓,悲壮无比。五.合作探究概括本诗的艺术特色?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运用了反问、对比、用典的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有律动之美。六.总结全文本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讽刺和愤恨骄傲轻敌、不恤战士的将领。既是高适 的名篇,也是边塞诗的精品之作。七.课堂情境练习燕歌行并序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大漠穷 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并序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0、)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 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高适燕歌行并序中突出表现士兵们不为功勋、质朴善良的诗句是(相看白 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进犯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 是(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八.布置作业请以此诗为背景,发挥想象,编写一篇“战地故事”,字数八百,风格不限。1 .高适简介高适(704 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 宋城(今河南商丘)。唐代大臣、大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 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765年)正月病逝,时年六十二岁,卒赠礼部 尚书,谥号“忠”。著有高常侍
11、集二十卷。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戏称“边 塞 F4”。2 .高适的人生高适的祖父名为高儡,任监门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平原威公,赠左武 卫大将军,陪葬于乾陵。到他父亲这代,家道开始中落。所以,高适小时候, 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甚至还乞讨过。后来流落宋城,也就是河南商丘一带,躬耕自给。二十岁的,他到长安,找不到工作,二话不说就去了燕赵边塞。燕赵重镇在幽州(现在的北京),欲投奔朔方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幕下,却终至无 成。后来远赴长安应举,却频频落地。壮游山河之时,曾结识李白、杜甫、 王昌龄等人。与王昌龄、王之涣有“旗亭画壁”的佳话。但是多年以后,当李、 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燕歌行并序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 诵读 歌行 教学 设计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统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