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争辩奇异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4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驾驭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 “以” “则”等虚词和“然则” “得无”的用法。教学重难点1 .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 .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争辩奇异地结合在一起 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准备1 .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2 .将课文的学问整理成幻灯片。设计思路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 句式于整齐中见变更,尤其便于朗读
2、。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 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 上受到教化。阳楼记是宋人作品,把“与”解成介词应当是可取的。又, 文选张华杂诗之二:“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与”也是动词,作“给与”讲。五、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其次课时一、检查自读状况1 .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幻灯显示。)谪(zhe2)属(同“嘱 zhu3)淫(yin2)霏(fei1)# (q i ang2)楫(ji2)冥(ming2)谗(chan2)偕(xie2)2 .朗诵全文。二、研习新课1 .理解文章层次结构。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探讨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
3、):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 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其次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 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一问。其次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 人”的“览物之情”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显明对比。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志向。这 是全文的核心。2 .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 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 白什么?探讨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 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
4、不以己悲,把 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 一般的“迁客”不同。3 .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 江”,假如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 好?为什么?探讨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 “吞”则使 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 “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 活灵活现,成了 一幅气概磅礴的动人画面。假如用“连” “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 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4 .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探讨并归纳:(1)气概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敞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
5、气象万千。5 .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 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探讨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6 .朗 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 一种什么样 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探讨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7 .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 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探讨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8 .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白“迁客骚人”的“悲” 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探讨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白“迁客 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白“迁 客骚人”的“喜”
6、。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争辩, 突出全文的主旨。9 .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探讨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 .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探讨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11 .提问:“进”指什么? “退”指什么?探讨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 “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12 .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探讨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 京的慰勉之意。13 .提问:怎样
7、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探讨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1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 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宏大 的志向。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日仍有 着借鉴和教化的意义。.14 .提问:文章最终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探讨并归纳:作者特别奇异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动,最 终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
8、则 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 “古仁人”的 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 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其次个设问“何时而 乐”,使文章又推动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 深。三、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 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志向:并以此规箴 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 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 终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争辩,说 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争辩自然结合起来, 句式上骈散交织,节奏不断变更,读起来声调铿锵
9、,使人产 生审美的愉悦。四、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三题。2 .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一、思索与探讨1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 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 奇异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 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 “喜”两种不同的感 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深厚的感情色调。以第3 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 愁苦的色调,再加以“霏霏” “怒号” “排空
10、” “冥冥”等 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 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原来没有特别的感情色调, 如“日星” “山岳” “商旅” “才啬” “楫”等,但配以“隐 曜” “潜形” “不行” “倾” “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 的愁苦色调。(第4自然段的特点与第3自然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 生自己分析、体会。)2 .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 感情色调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 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 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假如 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引导要点:
11、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 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 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句;联系 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 一 段正论。假如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 在联系也被破坏。3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引导要点: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 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概又富于错综 变更。要留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 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
12、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精确,因 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视”,用看”, 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句是千 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细致体会。二、总结性练习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阴风怒号()薄暮冥冥()浩浩汤汤()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宠辱偕忘()嗟夫()属予作文以记之()2 .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 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 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 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
13、之 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3 .第3自然段的写景、抒情与第4自然段的写景、抒情是 什么样的关系?这两段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 用?4 .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 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 偶的。答案提示:1 .略。2 .有两处译得不正确:(1) “是进亦忧”把“是”译成“真 是”不对。“是”是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为这(真 是)”。(2) “然则”误译为“然而”,应译为“(既然) 这样,那么“。一3 .略。4 .两句相对。,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
14、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句自对:政通人和朝阵一夕阴迁客一一骚人才啬倾一一楫摧虎啸猿啼去国一怀乡忧谗一畏讥春和一景明心旷一神怡岸芷一一汀兰资料链接1.作者作品。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 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苦痛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 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 卫,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 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阳楼记 年级 岳阳楼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