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主题03 多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
《【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主题03 多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主题03 多文本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题03多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晁错言于文帝日:“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縻。”上从其言,诏日:“道民之 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文帝即位二十 三年,宫室、苑囿、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 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景帝十六年四月,诏日:“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朕亲耕,后 亲桑,以奉宗庙染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蓄 积,以备灾害。今岁或不登,民食
2、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 侵牟万民。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明年正月,诏日:“农,天下之本也。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班固赞日:“孔子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 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文本二: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 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 尔获,早缥
3、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 维餐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 类乎?”问者日:“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 也/B.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C.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D.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吾诏书数
4、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凶。后来人们常用整个典故形容身临险境。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忘故国,刺杀报仇。张良家族多人在韩国做丞相,后来韩国被秦国灭,张良不惜家 财为韩国报仇,行刺秦始皇。B.足智多谋,目光长远。刘邦初入秦宫不出,樊哙多次劝告无效,张良以秦因奢而亡作比, 循循善诱,刘邦最终退出秦宫。C.知足常乐,远离小人。在群臣争功时,张良不当“三万户”而选择“留侯”;丢却人世 功名利禄,自称赤松子去遨游。D.志贞心洁,忠心耿耿。张良出身上流,刘邦出自底层,张良以其高超的智慧向高祖刘邦 表明心迹,全心全意辅佐刘邦。13 .把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2)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答案】10. D11. C12. C13. (1)张良也对别人讲过这些话,(但那些人)却总是不明白。张良说:“沛公的智慧, 大概是老天爷赐给他的。”因而就归顺了刘邦。(2)即使不幸而被怀疑,选择死就罢了,不能内心是忠诚而外表苟且表现为奸佞小人。【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身方事汉”,“汉”是“事”的宾语,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B;“无疑于高帝之妒”,“高帝”是“妒”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自己刚刚归附大汉就表明他
6、始终想为韩国(报仇)的心意,对于刘邦是否妒嫉毫 不担心,这是他忘记自身(安危)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啊。(他)光明磊落,在多疑的君主面 前坦然地直抒胸臆。故选D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司马温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错误。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可注意文本二信息源为读通鉴论,可知 此处司马温公指司马光。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 “远离小人”错误。“远离小人”文中没有体现;“自称赤松子去遨游”错误,文本意为 追随赤松子。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 “省”,明白;“殆”,大概;“从“,归
7、顺。(2) “见”,表被动;“姑”,苟且;“佞”,奸佞小人。参考译文:文本: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而把全部家产用来寻求刺客,准备刺死秦 始皇,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曾在韩国相继做过五朝的宰相。(当时)刘邦正带 着几千人开辟地盘,来到下邳城西,于是张良就归了刘邦。刘邦让张良给他当管马的官。张 良经常给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很高兴经常采纳他的主张。这些话张良也对别人讲过,但那 些人却总是不开窍。张良说:“沛公的智慧,大概是老天爷赐给他的。“因而就归顺了刘邦。刘邦进了秦宫,宫室里声色狗马、真奇异宝,不计其数,美女也有几千人,刘邦想住在 秦宫,不愿离开。樊哙一再劝他到外面住,刘
8、邦不听。张良说:“正因为秦朝荒淫无道,所 以您今天才打到这里,既然我们是为天下除害,那就应该以俭朴为本,现在才刚刚打尽了秦 京,您就想要过他们昏君的那种享乐日子,这就叫助桀为虐。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接受樊哙的劝告。”于是刘邦退出皇宫,回军到霸上驻扎。汉高祖六年正月,分封开国功臣。张良没有带兵打仗独挡一面的功绩,刘邦说:“决策 于大帐中,制胜于千里外,这就是张良的功劳。你可以在齐地自己选择三万户做封邑。”张 良说:“当初我自己在下邳起兵,到留县遇上了您,这是老天爷把我交给您的,您采纳了我 的意见,有的也的确让我给蒙上了,现在我只要一个留县就够了,不敢领受这三万户的厚 赏
9、。”于是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张良跟随刘邦去讨伐代国,在马邑为刘邦出过奇计。张良说:“我们家世世代代在韩国 当丞相,韩国被灭亡后,我为了替韩国向秦朝报仇,曾不吝惜万贯家财,闹得天下震动。现 在我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当了帝王的老师,被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个平民来说,这已经到达 顶点,我的愿望已经满足了。我愿意抛弃人世间的一切事情,想跟着赤松子去当神仙。”于 是他就学着不吃粮食,希望平地升天。又过了八年,张良去世,朝廷谥之为文成侯。文本二:张良想跟着赤松子去当神仙,司马光说:“明哲保身,张良做到了。” (司马光的话) 还不足以说明张良的为人。张良说:“我们家世代做韩国的丞相,(我一定要)为韩国报仇。”
10、自己刚刚归附大汉就表明他始终想为韩国(报仇)的心意,对于刘邦是否妒嫉毫不担心,这 是他忘记自身(安危)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啊。(他)光明磊落,在多疑的君主面前坦然地直 抒胸臆,说:“我愿意抛弃人世间的一切事情,想跟着赤松子去当神仙。”把大汉的爵位利 禄视为鸿毛,而非他的志向。(张良)忠臣孝子青天白日般的内心,不知道有荣辱,不知道 有利害,何曾考虑过韩信被夷灭三族、彭越被砍成肉酱,而仅仅追求保全自身呢!也正因为 是这样,刘邦本来已经明白他志向的忠贞和内心的贞洁了,因此郑重地把太子托付给他,始 终不反悔。啊!正是因为他的忠诚,因此处于危险中也不忧虑。即使不幸被怀疑,不过一死罢了, 怎么能内心忠诚而外表
11、苟且做个奸佞小人呢。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硅硅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 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 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 于水上,噌吹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 风水相吞吐,有薪坎镇辂之声,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如
12、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噌吻者,周景王之无射也;莪坎钱辂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 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文本二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比能,博通经史,属文H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目: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
13、裂诡异之弊 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教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 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 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4 .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 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B.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 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C.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
14、云霄间/又有若 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D.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 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1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丰,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 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铸造了一套名叫“无射(yi) ”的大型编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 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无射”作钟名。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 仪制及
15、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 由孔子修订而成。因文字过于简质,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诠释之作被称为 “传”。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的别开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特点, 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B.作者用栖鹘和鹳鹤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使人心惊胆战,侧面凸显出了作 者的不怕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C.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 原因,他考察得
16、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D.苏轼自幼聪颖,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但在仕途上常遇坎坷,欧阳修 就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免让他出人头地。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2)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18 .苏轼经过考察后认为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回答。【答案】14. A15. A16. D17. (1)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 山命名的真相。(2)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18.
17、山下有石穴和缝隙,不知深浅,水波涌进,激荡出噌眩的声音,是无射的声音 入港口处有可坐百人的大石在水中央,大石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 进去又吐出来,发出森坎链整的声音,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两种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含义: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 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 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森然”是做“欲搏人”的状语,所以应该在“森”前面断开,排除C、D;“闻”的宾语为“人声”,并且“闻人声”又做了 “惊
18、起”的状语,所以在“闻”前面断开, “亦惊起”前面不断,排除B。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不是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前皇帝常常改元。 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应当避免让他出人头地”错误。由原文“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可知,欧阳修对梅圣俞说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乃”,竟然;“考击”,敲打;“以为”,认为;“其实”,它被 命名的真实原因。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比冠”,等到二十岁;“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属”,写;
19、 “好”,喜欢。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大声发于水上,噌吹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噌眩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可知,山下有石穴和缝 隙,不知深浅,水波涌进,激荡出噌眩的声音,是无射的声音。由原文“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有薪坎镇鞫之声”“寂坎链鞫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可知,入港口处有可坐百人的大石在水 中央,大石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簌坎镇整的声 音,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由原文“薪坎镇整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如乐
20、作焉”可知,两种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 乐演奏。参考译文:文本一: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 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 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石空座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 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 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 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
21、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 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 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 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霰坎钱辂的 声音,同先前噌咳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 故吗?那噌咳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莪坎链辂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 人没有欺骗我啊!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 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上大夫终究
22、不愿用小船在夜里 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 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 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 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文本二: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 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 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 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参加礼
23、部考试。当时文章晦 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 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 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 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日:“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御 躬秉耒相,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 ”侍臣日:“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 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日:“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 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 文言文 热点 题材 主题 03 文本 阅读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