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含 答案)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彳弥猿(mi) 秉性(b i ng) 旎旖(n I ) 涟漪下面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哗笑(hud )颤抖(c i n)公爵(j u e)神机妙算 养遵处优 纵横交错 膀大腰粗( )摇摇晃晃精神抖擞极目远跳 一饮而尽(y I )B.燕园(yin) 吓(xi a )C.衔接(xidn) 跤(shu di)D.搔痒(sh d o) 相(c e ng)2.A.跃跃欲试B.肃然起敬 C.自相矛盾D.神机妙算薄弱(b 6 )威妒忌(j i
2、 )摔放肆(s i )丞辽阔无垠曲线优美胸有成竹优然自得3.汉字多有趣!下面的字你认识吗?正确的选项是()A.网、拿、雨、人B.册、拿、水、北C.网、秉、雨、北D.册、秉、水、人4.下列不同年龄段,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古稀期颐花甲 B.期颐古稀花甲 C.期颐花甲古稀 D.古稀花甲期颐 二、填空题而立不惑 不惑而立 不惑弱冠 而立不惑弱冠弱冠而立弱冠5.读拼音,写词语。juan lian( ) c i xi a ng ()1 6 ng zh a o (f a ng s i ()mi a o xi a o( ) xi a n ji e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3、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 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5)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 一:昼出耘田 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 银铤。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同 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指不义 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10. 我说,他不信,我
4、到屋里拿来给他看。鲁肃被诸葛亮请到船里。 难道诸葛亮没把鲁肃请到船里?女教师讲起源。【详解】本题考查改转述句、改被字句、改反问句、缩句。(1)本题考查改转述句。改写时,掌握“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 表述是否合理。做题时,把说话内容中的“我”改为“他“,再把冒 号改为逗号,去掉前、后引号即可。根据方法,改后为:我说,他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他看。(2)本题考查改被字句。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 被互换,动作部分照抄”即可。依据方法,把“诸葛亮”和“鲁肃” 互换,把字改为被字,改完后为:鲁肃被诸葛亮请到船里。(3)本题考查改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5、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 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 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 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根据方法,改为:难道诸 葛亮没把鲁肃请到船里?(4)本题考查缩句。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掉“地”字前面 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句中否 定词不要去。6.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句。注意缩句时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
6、缩句后仍是一个句子。读题可知压缩时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年轻的” “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人的“,剩下女教师讲起源。11 .今天我带你看看我们学校的变化。一进校门你就会看见校园 内水泥路两旁的绿化带,一棵棵小树被辛勤的园丁修剪成了蘑菇形状, 像一把把绿绒大企。放眼望去,是宽阔的操场,操场是红绿相间的,操 场内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跑道。【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语言表达。题目要求以小讲解员的身份向别人简单地介绍一下身边的一个 地方或者一种现象变化,可以从环境方面来介绍,也可以从人们的行 为习惯方面来介绍。如:十几年前,这座公园脏兮兮的,垃圾一堆一堆的,水面上也 漂着许多垃圾,臭气冲天。可是现在,
7、这座公园变得干净整洁了。那 里空气清新,河水清澈见底,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天空像一块晶莹剔透 的蓝玉石,景色美不胜收。12 . w e i y i ng 13. A B14.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15.他没有直接生硬地直接反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 那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解析】12.本题考查字音。(1)为字的意思是帮、替、给。读音为w0i。(2)儿应声答曰,y ing,表示回答,接受,顺着。13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1)“孔君平诣其父。”出自杨氏之子句意:孔君平来拜见他 的父
8、亲。“诣”的意思是拜见。因此选择A。(2)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对 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因此选择B1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李先生的姓氏,妙用词语回答,如:未闻李树是夫子家树。1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 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以否定 的形式婉转的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点睛】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 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于 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 平指着杨梅
9、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 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16 . X 17. V 18. X 19. V【解析】16.本题考查汉字演变。汉字的演变过程有6000余年的历史,是由零散的字符逐渐积累, 到达一定体量后经过人为规范形成文字体系;演变过程可简单的归纳 为声、形、象、数、理五个部分,依次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选项说法有误。17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题干说法正确。18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笄之年,意思是指女子满了 15岁。形容古代
10、女子已到了结婚 的年龄。不惑指人四十岁。选项说法错误。19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 于1784年。它的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 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贾宝玉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选项说法正确。20 .呼兰河传 萧红 21.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或者具体地说“总结了前面一切都活了,提示接着说一切都 很自由”也可以。 22.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23.风刮得真 大,像有只无形的巨手将空气搅得一塌糊涂。低沉的天空之上,大片 大片的黑云不断翻滚;道路上,灰蒙蒙的一片,尘土漫天;路边的高 大树木,也被飓风吹得摇头晃脑
11、,像电影里披头散发的魔鬼,发出呼 呼的喘气声。我紧了紧身上的大棉衣,却还是觉得一阵阵寒冷从脖子、 从衣摆、从脚踝钻进,无孔不入。【解析】20.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 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这里是“我”童年的乐园。本文展现了作 者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21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 由的。”是一句过渡句,连接上文又引起下文。这句话中能让我们感受 到园子中“我”的身心是自由、愉快的,园子中一切都是自由的。表 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22 .本题考查思想感情。读文段内容可知,园子
12、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 束的。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其实也处处表现了 “我”的自由自在。 萧红把情感寄托在园子里的事物身上,通过对它们的描写表达出自 己的对自由的向往的心情。2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后面的关系是概括写与具体写的关系。这 里,“风刮得很大”是概括,所以后面应该通过具体的现象表现风很大。 如:风真大。转眼间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地上干草落叶被刮得到 处乱,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玻璃真有点天昏地暗。24 .李逵杀虎 25. 水浒传 施耐庵 黑旋风 26. C A D B 27.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也为下文吊 睛白额虎的出现埋下伏笔。 28.我更喜
13、欢武松。因为李逵是凭着 刀和自己的蛮力杀死了老虎。武松更为机智,面对凶猛的老虎,用了 三个“一闪”先消耗掉老虎的体力,再进行搏斗。【解析】2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文段描写了李逵打虎来写,因此标题可以取为“李逵打虎或李逵 杀虎二25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水浒传,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李逵是水浒 传中主要人物,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祖籍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 又叫李铁牛;肤色黝黑,性格暴烈,心粗胆大,绰号“黑旋风”。阅 读时要注意积累。26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根据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李逵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寻 不见娘。”李逵先发现母亲不见去寻找母亲,才发现了母亲被老虎叼 走;“这小
14、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 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 从这里可以得知他杀了小虎;“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 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 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 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 力,舍命一戳。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 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 To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 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
15、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 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 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 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J 从这里可以得知李逵再除两虎;“次日早晨,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的骨殖,把布衫包裹 了,直到泗州大圣庵后掘土坑葬了。”除了四虎之后,李逵葬母。故答案为C A D Bo27 .本题考查句子品析。“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这是环境描写。结合下文内容“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划线
16、句子的环 境描写引出了下文的吊睛白额虎,渲染了紧张的气氛。28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虽然两人同为打虎英雄,但打虎的方式不尽相同。李逵是凭着刀 和自己的蛮力杀死了老虎,而武松凭借机智来消磨老虎,再进行搏斗。 二者各有所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观点来答即可。29 .例文:您是我的榜样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她是目前世界上夺取乒乓球冠军 次数最多的女选手。小时候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 材料,而那时还不满十岁的邓亚萍却语出惊人:“我不会放弃,我要 冲击,要练就最拿手的本领!”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十三岁的她就 夺得全国冠军,十五岁获亚洲冠军,十六岁就在世锦赛上成为了女团, 女双的双料冠
17、军,并成为了连续八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乒乓球运动员。 她成功了!她的成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那种绝不服输,顽强拼搏,永不言 败的精神!记得她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过这样一句话:我好像在攀登 珠穆朗玛峰,越要向上爬,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可如果累了,想歇 一歇,就可能滑落山谷,永远也不会到达顶峰了。这句话布不正是邓 亚萍精神的写照吗?我细细品味着这句话,多形象的比喻啊!多朴实 的哲理呀!在体育竞技中是这个道理,而把这句话应用到学习当中不 也十分恰当吗?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付出努力,可如果停下来就会退 步。这不禁又令我想到了自己。寒假中,数学作业太多了,我便动起 了歪脑筋,偷偷撕掉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语文 年级 下册 期末 高频 考点 检测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