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六部分“实施建议 的“教学与评价建议,提出“树立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 计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创设历史情境,二是以问题为引领,三是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在 教学设计过程中,以上三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三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界线划分, 在实践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设计方式是创设历史情境、设计问题链、基于史料研习 发现并解决问题,都是围绕问题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接下来,笔者以中外历史 纲要(上)第二单元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为例,说明在历史
2、教学实 践过程中如何贯彻课标要求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重点落在 “变化”与创新。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理解变与“新是教师应重点花费时 间和笔墨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思考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像历史学家研究历史那样去学习。其次,教师对学生历史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基于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思考中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探究学习。如果把历史教学活动比作摘果子,教师则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摘 果子的梯子,这个梯子的大小、结构、材质都取决于教师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 能够爬得上去,够得着果子,使学
3、生在爬梯子的过程中收获劳动的快乐。第七课 的第一子目中如何搭建梯子呢?首先,需要创设历史情境;其次,设计问题链, 以问题为引领,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一、真实历史情境下的问题链设计真实的历史情境,是指创设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的情境。历史教学中,为了 让学生了解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建立在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便于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隋 唐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叙事见人,讲人讲事,由此将学生 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设计若干问题,从而使学生理解历史
4、、解释历史。例1:选官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跨越很大,选官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 品中正制、科举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唐代诗人孟郊科举考试的故事。情境设置:唐代诗人孟郊,其父亲只是一名小吏,家中清贫。孟郊在故乡湖 州举乡贡进士,后往京城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经三次应试,孟郊得以进 士登第。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被授任漂阳县尉等职。问题(1):孟郊为何能当官?史料研读:唐代规定只要身家清白之人,皆可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由礼部 举行的考试。礼部考的是才学,有进士、明经诸科,故此制又称科举制。考试及 格,即为进士及第。进士及第便有做官资格,至于实际任用须经过吏部之再
5、考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问题(2):唐朝哪些人有资格参加科举?科举考试的范围和内容是怎样的?问题(3):假如孟郊生活在汉代和魏晋时期,是否可以当官?问题(4):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西周时期到隋唐,中国古代的选 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选官标准是什么?合作活动:请你设计中国历史年代尺,并在上面准确标出察举制、九品中正 制和科举制建立和实行的具体朝代。探究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有什么影响?指出创 新性与进步性。设计意图:“历史课是一个讲理(逻辑)的课,只有逻辑通畅,才能实现有 效教学。教师所搭建的梯子结构是情境一问题一史料研读一问题一合作探究活 动”,体现出小步子
6、、阶梯式、缓步行,最后解决问题,摘到果子。上述以孟 郊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生经历设计问题链,把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定位在不同的时间 和空间下,利用历史年代尺等方式对相关史实加以描述,认识科举考试的来龙去 脉,其中通过魏晋到隋唐选官标准的变化理解不同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对认 识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性,有助于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进行培养。二、矛盾冲突情境下的史料实证矛盾冲突的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心中留下悬念,产生不同的答 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可靠的史料加以证实,尝试用史料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例2:中央官制科举制度为隋唐时期选拔优秀人才治理国家,三省六部制则奠定了隋唐之后 历代封建
7、王朝的中央机构的权力运作体系。要了解这项制度,先从宰相刘祎之与 武则天抗衡的故事说起。情境设置:武则天当权时,宰相(中书侍郎)刘祎之抱怨说:太后既能废 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心。武则天听后很生气,下令将刘 祎之停职查办。办案人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下发的敕令(命令),结果刘祎 之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更奇怪 的是使者面对刘祎之的质疑竟然哑口无言,悻悻而归。武则天大怒,下令将刘祎 之即家刺死。问题(1):刘祎之抗拒武则天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问题(2):武则天派人传达的命令是否合法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不容易解答,需要教师借助选取的史料进行
8、详细讲解: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 善于唐朝,奠定了隋唐之后历代封建朝廷的治理体系。这一影响中国古代一千多 年的隋唐官制,是如何形成并确立的?它由哪些机构组成?这些机构又是如何运行的?先说三省。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个省。三省的级别相当,构成朝廷的中枢。中书省主管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为侍中, 尚书省为尚书令,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三省在国家政务决策和执行的 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中书省协助皇帝草拟诏令和决策,称为“定旨出 命。国家大事中,凡是需要皇帝下诏的,都由中书省来起草。资治通鉴中记 载,中书省除首长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教学 设计 上学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