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第24题-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真题汇编+押题预测(课标全国卷).docx
《全国卷第24题-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真题汇编+押题预测(课标全国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第24题-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真题汇编+押题预测(课标全国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按题号】真题汇编+押题预测(课标全国卷)第24题01掌握考情预测动向年份卷别题号考查角度命题特点1 .道家政治理念2022全国甲卷T24,2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年全国乙卷T24造与政治经济2021全国甲卷T24 1 .礼乐制度年 全国乙卷T24 2 .西周分封制2020 全国I卷T24分封制受到挑战 年2 .商周王位继承方式2019全国I卷T24.的变化年全国III卷T243 .宗法制1 .墨家思想及其科技全国I卷T24 成就2018全国H卷T24 2商汤灭夏的成功因年素战国铁器分布对社全国III卷T24会发展程度的反映一、高频考点:1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铁器的发
2、展及影响、 春秋战国商业发展;2 .近几年未考查角度:分封制对国家统一、集权 政治、华夏族形成的影响及在后世的延续;家国 同构的统治理念;宗法观念对后世的影响.3 .孔孟思想的内容、产生背景及其影响,墨家思 想及其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二、近几年未考查角度:荀子的思想主张;法家、 道家及其他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涵;百家争鸣与社 会转型三、备考策略1 从备考方向看:重点关注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华 夏文明的影响,比如文化扩展、国家统一、天下 一家、华夏族形成等;注意提升通过历史现象分类别原文铜 锡铜()锡()钟鼎之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6/7 1/7 85. 71 14. 29对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进行分
3、析,铜84. 77%、锡11. 64%、铅2.79%,大体与表中铸鼎 合金标准相符。材料旨在说明A.司母戊鼎的铸造以考工记为标准B.青铜器铸造的合金技术已经登峰造极C.技术的进步是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D.历史记载的正确与否必需事实的印证【解析】选C。司母戊鼎的铸造与考工记的记载都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C正确; 考工记的成书时间晚于司母戊鼎的铸造时间,A错误;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虽然有了较大 进步,但未到“登峰造极”的地步,B错误;D表述过于绝对。12 .商代对神灵的敬畏是空前绝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战国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4、,这种变化体现了 A.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统治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深远C.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旨在教化百姓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商朝是敬畏神灵的时代,周朝比商朝有了进步,周朝统治者 意识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荀子更加重视人,说 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D。A,敬天保民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 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 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而不是以神权维护统治,排除;B, 儒家天命观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不能反
5、映材料中商代、周朝的情况,排除;C,统治者 重视天人关系是为了维护统治而不是为了教化百姓,排除。【深化点拨】从“神本”到“人本”的演变(1)殷商时期,统治阶级迷信上天神灵,“民”没有进入执政阶层的视野。(2)西周时期,周统治者从商朝的灭亡中认识到,只有做到“明德” “慎罚” “保民”, 才能得到上天的授命和保命,这些成为“民本”思想的源头,古代中国经历了一个从“神本” 到“人本”的演变过程。(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民本”思想。孔子主张关注人事,践行仁德就 会获得上天的庇佑;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重民”视为国家兴衰成 败的关键。13 .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
6、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 用棍子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 对曾子说:“今参(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嬉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 大焉? ”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解析】选Co根据材料“今参(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殖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 义,其不孝孰大焉?”可以看出孔子是不赞成曾子这样没有原则的孝道,C正确;此时儒家思 想还未确立正统地位,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没有 体现有教无类,排
7、除B;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与精耕细作的农业无关, 排除D。14 .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痛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 法进行分析考证,认为这都是谣传而非真实的历史,并列举相关事例来说明这些传言不可靠。 这说明A.孟子注重对史料的考证B.光鲜的事迹才是真历史C.社会转型致使谣言盛行D.礼乐制度已经走向崩溃【解析】选A。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 名)”等说法进行分析考证,说明孟子对这些传说进行了考证,故选A;光鲜的历史并不一 定代表真实历史,也有可能是虚假的,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材料
8、仅体现了孟子注重考证的治学态度,排除C;“伊尹以割烹耍汤”不属于礼乐制度,排除D。 15.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 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A.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B.使我国学校教育开始普及C.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解析】选D。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将贵族文化大众化,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 动了官学下移,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进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促 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故D符合题意。A,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西汉时期儒学成
9、为 封建正统思想,故排除。B,孔子首开私学之风,材料未体现学校教育模式,普及说法明显 错误,故排除。C,材料所述与选官制度无关,且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尚未结束,故排除。 16.有人把先秦诸子的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土派”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爱好和 平,讲求实际功利;“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这些思想分别对应的是哪家学派A.儒、法、道、墨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解析】选D。根据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提倡顺应自 然、无为而
10、治的道家学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指的是提倡法制的法家学派,“提倡节俭与 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指的是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和 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提倡仁爱、追求道德修养的儒家学派,综上可知正确排序为 道、法、墨、儒,D正确;A、B、C与题干中所述思想的排序不符,排除。17.先秦时期,墨子主张“尚贤”,而孔子认为“亲亲”的重要性在“尚贤”之前;墨子强调“尚 同”,孔子则认为政治、社会有阶级之分;墨子主张“兼爱”,孔子则认为爱有阶级差别等。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两者A.道德观念的差异B.所处政治环境不同C.政治立场的分歧D.政治思想完全对立【解析】选C。结合
11、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代表的是中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孔子代表的是奴 隶主贵族利益,因此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C正确;A、B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根本 因素,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 .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析历史规律、历史本质的能力期相同文字的不同2 .从社会热点角度看:宗法制在当今社会的历史写法,反映出文字遗存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家谱热”、弘全国III卷T24的频繁使用促成字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等暗含了时下文化自信的 全国I卷T24 形发生了变化社会热点2西周分封对文化的4 .从备考方向看:重点关注孔孟思想的民本、教 2017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化和德政的思想理念,孔孟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政
12、年影响治诉求5.从社会热点角度看:社会转型和依法治国是近几年高考的关注热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尤 春秋战国之际商业发全国II卷T24其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主张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展响,法律儒学化在中国古代的作用,还有与同一时期西方思想家的比较都是命题的重点02汇编真题探寻规律角度一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直分封制1. (2021 全国乙卷T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 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 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 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典题精解
13、】答案:D(1)主题是分封制明立意(2)考查的主要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 简题干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G无相关;材福市涕江血神工反萎宿鼠、 u信息,即没有土地私有化信息排干扰C不符合齿后画芬药祠就并始施到废 史实:坏、春秋时,宗法制走向瓦解纪人以应函蓄蓝赢括而菽 过 9f其力量不断壮大,诸侯国君的权 史头,力遭到削弱 材料是通过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经济上的现象贵族掌握的土地与人口越来 定选项 越多,说明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加之 人口迅速增长,所以贵族的采邑不断扩大,故选D角度二 从史料实证.历史
14、解释角度考查道家政治理念2 .(2022.全国甲卷.T24)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 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 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典题精解】答案:B.(1)主题是道家政治理念明立意“(2)考查的主要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本题以击壤歌及相关故事为素材,考查老子的思想,揭示先贤对幸福生活的 简题干定义,意在启发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A无相关信息:孔子主张力二”“礼”以德治国,材料信息没有体现;C无相关信息:韩非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15、,主张法治,材料信息没有 排干扰体现;D无相关信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体现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和谐, 定选项 反映了老子“顺应自然”的思想,百姓无事”“帝何德于我哉”反映了百姓生活较少 受到干预,反映了“无为”的思想,B正确角度三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宗法制3 .(2019.全国HI卷T24)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 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解析】选A。孝为对父母的爱,悌为兄弟之爱,都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乐和礼属于礼乐
16、 制内容,也是为维护宗法等级服务的,因此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宗法制,故A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郡县制是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故c错误;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 无关,故D错误。角度四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4 . (2019全国I卷T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 产生了 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选B。西周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按题号 全国卷 24 冲刺 2023 年高 历史 汇编 押题 预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