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1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橘橹(qiWng)酉等(16i) 吟啸(x访o)羽扇纶巾(guan) 料峭(qilo)*创伤(chuAng) *B.笺注(qiWn)赤鼻矶(Ji)蓑衣(suG) C.针硬(b询n)粗糙(clo)差别(ch&) D.战栗(zhM) 炽烈(chi) 对称(ch3ng)万箭攒心(cuW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纶(liin)巾 酹(lei)酒樵(qiao)悴崩摧(cuT) B,纶(Kin)巾 酹(同)酒樵(qiao)悴崩催(cui) C.纶(guan)巾酹(质)酒樵(qiao)悴崩摧
2、(cui) D.纶(guan)巾酹(lei)酒憔(qiao) 崩摧(cuT)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C. “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D. “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4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橘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5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
3、项不同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B.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1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4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这样写法的作
4、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35 .声声慢借助哪些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6 .请从艺术角度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
5、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3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意境雄阔,“大江东去”,让人有“逝者如斯夫”的联想,把永不止息的江水 与随岁月消逝的英雄相联系,通古今而观之,有悠久深远的历史感。B.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表现了英雄美人 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C.整首词虚实相生,从眼前写起,回溯从前,又从从前回到眼前,眼前的人、景 与从前的人、景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构思巧妙。D.词的下片情感深沉,感慨英雄已逝,感叹自我理想落空,最后在江月永恒、江 水长流中获得思想解脱。38 .本词主
6、要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简要分析。三、小阅读-课内39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惊涛拍岸”,有版本作“惊涛裂岸”。你认为哪一版本好? 写出理由。4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上阕“乱石穿空、有的版本写作“乱石崩云:“崩云”意为 崩裂的云彩,形容波涛飞洒的样子。你觉得这两个版本,哪个更切合词意?请简要说明 理由。41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42 .明代王世贞说:“学士此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 使江波鼎沸,此语形象真切地道出本词豪放之风格特征。你认为其“豪放”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7、析。43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 修辞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4.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绘周瑜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45.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6 .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7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8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 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
8、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 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8.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继而为赞美周郎蓄 势,自然过渡到下阕。C.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 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 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 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49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去的大江和滚滚的浪花,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暗喻时光的
9、流逝。B.词人用小乔与周瑜进行正反对比,将周瑜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C.全词既有对古迹的描写,又有对古人古事的记叙,以古比今,言志抒情。D.词人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表现出豪壮的情调和旷达的精神。5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 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 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 描写赤壁
10、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 了词作的豪放风格。51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澎湃,“卷起千堆雪”运用 借代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B.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小乔 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C. “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 突出他的风度情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
11、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景象、大战的场面。上阕咏 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52 .下列对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起句大江东去”出语不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并且同样不事雕 琢,脱口而出,显示豪放派词章的本色。8.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既是实写眼前景色,又是摹写 古战场境况;“卷起千堆雪”,形象如画,力夺千钧。C “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借赞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 业无成的感慨,叙述中融入抒情。D.全词选景择事,遣词造句固然很豪放,但结尾却透露出消极色彩。“早生华发
12、人生如梦”,全然没有豪放不羁的气魄。5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从亘古浩荡的长江起笔,笔触由现实的景物转到历史的人物,这两个场 景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为词人的追古抚今提供了无尽的可能。8.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十三个字便包含了对静态、动态、 声音、色彩及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C.词人在写作上实现了写景、咏史、抒情的紧密结合,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英雄人 物的缅怀追忆,并由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也透露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结尾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表现出的心境和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的结尾两句一致。54
1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浩荡江水起笔,“浪淘尽”一句,则把眼前的江水与历史人物巧妙联系起 来,引出怀古之意。B.上阕描绘江水腾涌的壮阔景象,让词人不禁赞叹这大好河山,更引起他对叱咤 风云的英雄豪杰的向往。C.下阕描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写“小乔初嫁了”是为了表现周瑜生活幸福,从而 衬托出词人婚姻的不幸。D. “故国”三句,词人以自嘲的口吻叹惋自己与周瑜相比,光阴虚掷,抒发被贬谪 后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5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 “故垒西边”三句
14、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 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 “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 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D. “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 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56 .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
15、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东去的大江和滚滚的浪花,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暗喻时光的流逝。B.词人用小乔与周瑜进行正反对比,将周瑜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C.全词既有对古迹的描写,又有对古人古事的记叙,以古比今,言志抒情。D.词人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表现出豪壮的情调和旷达的精神。57.“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A.小乔初嫁了。B.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C.小乔羽扇纶巾。D.小乔橘橹灰飞烟灭。58 .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1)羽扇纶巾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16、,早生华发。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59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 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 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60 .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
17、铐未残”的气势。B. “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 “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 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61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烘托。B.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C.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D.词人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6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18、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 “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 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 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 “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 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D. “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四、选择类63 .下列句子中的
19、“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6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橘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 五、语言表达65.开封广播电视台拟举办“我心中的的经典宋词”推荐活动,请作为推荐人的你为苏轼极具豪放风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段推荐词,不超过60字。参考答案:1. A2. D3. C4. D5. B6. C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写出 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半壕”两句诗是说诗人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看见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
20、闪动,满 城春花明艳,迷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在写作手法上,此句中作者写 春景,注意色彩上强烈的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 地传达出来。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城内长满花,雨丝暗千家,展现出了一幅阔大的春 花满城烟雨图。在内容上,此句描写出了满城春色的壮美景象。“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 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最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看烟 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8. B 9. (1)苏词借此引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未能建功立业 的感伤;(2)杜诗蕴含造化弄人的意味,且隐含
21、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10. C 11.观点一:“乱石崩云”好。“崩云”,把浪涛比作“云、再加一个“崩”字更加有 动感有气势,险峻峭拔;并且此句侧重于“崩”的瞬间,意境稍胜。而后者的“穿空”,陡峭的 石壁刺向苍穹,表现了一种常态。观点二:“乱石穿空好穿写出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突出的是山势的陡峭;穿“ 字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 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此句与后句“惊涛拍岸”呼应,一个视觉一个听觉, 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12. D 13.这首词要
22、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以“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则又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周瑜,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词中写赤壁的险要形势 为实景,想象火烧曹营为虚景,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为映衬手法的运用;另外,词中 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也是相互映衬。14 .风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修辞手法:夸张、拟人、 比喻。作用:以赤壁风景勾勒古战场景象,以险要之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15 .以
23、“千古风流人物”烘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再以这些英雄豪杰烘托周瑜。 16.词 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种开阔 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17. D 18. (1)两首词都写到赤壁之战的重要人物周郎。苏轼着眼于周瑜英姿勃发的儒 将风采与年少有为的伟大功绩,用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词则以“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一句,以其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2)两首词都描写了战争场面。苏轼仅“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一句,以周瑜指挥若定的 轻松姿态,曹军惨败的狼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作业 统编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