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docx





《2023七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七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七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2、背诵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时间:2023年3月28日教学过程:一、导入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 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 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 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 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
2、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 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 易都从中受到启迪。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 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 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 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 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 下了登幽州台歌。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三、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四、通过这首诗
3、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五、文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六、诵读课文七、教师小结:从诗歌看,指诗歌本身看,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 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八、作业布置1、完成点击2、背诵默写古诗登幽州台歌原文和译文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
4、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 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 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作者介绍: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一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 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 噪,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 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 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 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
5、,屡次上书谏浮。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 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 (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 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 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 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今天射洪县城古城墙名为“子 昂城”,街道有“伯玉路”等名称实为纪念陈子昂。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
6、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卢藏用说他“横制颓 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o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 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 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 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著语言 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登幽州台歌说课稿唐诗三首之一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唐诗三首,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第一首诗登幽州台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7、翻阅整套职高语文教材,唐诗三首是其中唯一的一组唐诗,这三首诗 的选择上也是很有特点的,第一首登幽州台歌是初唐的古风,第二首登金 陵凤凰台和第三首登岳阳楼分别是盛唐和中唐的近体诗。由此可见,它 是根据唐诗的体裁发展顺序来编排的。所以,在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和了解唐 诗的概貌上,这篇课文都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根据上述教材分析,针对登 幽州台歌,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2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几种体裁,掌握古风和近体诗体裁的不同。(2)能力目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独特的感情。3 .重点,难点设置:重点:感受意境,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8、。难点: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下面,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二、说教法1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业中专高一年级文秘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能力上略高 于其他专业,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多拓展一些。我准备的教学方法为:2 .教学方法移情法:用多媒体音乐、画面等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诵读法: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唐诗音韵的和谐和凝练的语言。可以加 深了解,加强记忆。设疑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 点。比较阅读法:对比这一组唐诗,比较体裁的变化,格律的不同。比较课内外 不同诗文,感受不同意象营造出的不同意境。学生对应的学法为: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幽州台歌 2023 年级 上册 语文 幽州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