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6825(董金凤)教案 第17课 读书品味(二).docx
《《高职语文》6825(董金凤)教案 第17课 读书品味(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语文》6825(董金凤)教案 第17课 读书品味(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经典作品鉴赏课时2 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 )理解训学斋规(节选)的内容,并体会其内涵(2 )理解宝黛读西厢的内容,并体会其内涵素质目标:(1 )明白读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读书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学素养,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2 )掌握互联网时代的读书方法,提高在读书过程中的人生感悟力,并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加以运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内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考勤(2 min )一作品导入(5 min )一作品赏析()(23 min )各抒己见(15
2、 min ) 第2节课:作品导入(5 min )一作品赏析(二)(20 min )-各抒己见(15 min )一课堂小结(3 min ) 一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阅读训学斋规和宝黛读西厢,并通过文旌课堂APP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 论以下问题:读过训学斋规和宝黛读西厢后,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案例,思考并留言讨论通过学生课前预 习,让学生了解经典 作品的内涵,激发学 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 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
3、纪 律性,掌握学生的出 勤情况作品导入(5 min) 【教师】讲述训学斋规的创作背景,并提出问题:训学斋规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作品导入,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训 学斋规的文学体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赏析(一) (23 min)【教师】安排学生朗读训学斋规,并对其中生僻的词语进行解释,最后讲解作品的要义(-)作品精读【教师】随机邀请学生朗读训学斋规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 看字,子山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字,不可多通过教师讲解、课 堂互动和播放视频等 教学方式,帮助学生 理解训学斋规的 内容,并体
4、会其内涵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3。谓读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 读书有三1,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详见教材)【课堂问答】问题:谈谈你对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理解【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二)词语释义1 子:同仔。2 倒:颠倒。3 见:同现。4 漫浪:漫不经心。(详见教材)【原文翻译】组织学生将训学斋规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学生】聆听.思考.翻译【教师】巡堂指导,最后公布标准译文(三)认识作者【多媒体】扫码播放朱熹介绍视频,然后结合视频介绍本文作
5、者朱熹朱熹( 1130-1200),字兀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 世称朱文公,学界称之为紫阳先生。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 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宋朝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的 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 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详见教材)【课堂问答】问题: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朱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四)作品要义训学斋规属于古代应用文的范畴,朱熹在上述节选片段中提出了读书的 正确要求,这是对读书经验的总结和对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至今仍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语文 高职语文6825董金凤教案 第17课 读书品味二 高职 语文 6825 董金凤 教案 17 读书 品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