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1】.docx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 盗传必究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1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 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名篇鉴赏篇赏析(一)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一、苏轼 的生平与创作(1)前赤壁赋中,苏轼在文中是如何通过水月之 喻,以旷达掩蔽无奈的?苏轼的身上,既有儒家积极入世、刚正不 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广泛吸收了佛、禅、道、玄诸家超越世 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境界的人生哲学,二者构成了苏东 坡洒脱无拘,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巧妙的解决了进取与退隐
2、,入世 与出世,社会与个人等的矛盾并在文学作品中充分表现。文中的最后一段,也即文章的中心段,苏轼以水月之喻,借助庄 子的相对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关系。“逝者如斯,(写水的 变)而未尝往也;(写水的不变)盈虚者如彼。(写月的变)而卒莫消长也。(写月 的不变)所以,从变化的角度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从不变 的角度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一段实际上反映了苏轼的思想, 文章中既有人生短暂若蜉蟾的消极思想,又有万物无尽,遗世独立 的达观思想,这一段也可看出苏轼所受老庄佛禅的影响,常常透过无 限的宇宙空间来体验人生,观照自然。本赋写于被贬黄州之时, 水月之喻,正是以旷达(与客共享清风明月)
3、掩蔽无奈的特定心 情写照。(2)试比较前、后赤壁赋。后赤壁赋写重游赤壁,既能照顾前篇,而又别开一路。刖:写万顷之水后:写千尺之崖 与客泛舟独自攀岩秋色一一冬景枕籍舟中 独睡屋内气氛幽雅宁静 惊险恐怖消极中带旷达,旷达中不失自信,终则 快乐安逸由乐到悲,终至飘渺。借景喻理(议论为主)描述见闻梦境(叙述为主)表达自己达观胸襟显示超凡脱俗的心境追求苏东坡(公元1037-1101年),名轼,字子瞻,号东坡,谥文忠。宋 仁宗景佑三年生於四川眉山。父洵,弟辙,均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 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二十 二岁中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估六年应中制科人第三等,除
4、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三年任满,适父病逝,扶丧旋里。熙宁 二年(公元1069年)还朝,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上书反 对,未被采纳,自感难容於朝,请求外任,熙宁时期历任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地方官。苏轼体恤民情,尽心职守,相机更革邑政。时而 撰写诗文对新法表示不满。王安石相后,新进官僚以诗文讥刺新法 罪,於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把苏轼击入御史台监狱,进行勘问。乌台诗案后被责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在近五年的迁谪生活中,他 躬耕东坡,与田父野老交游,并写了不少作品。直到哲宗即位,司马 光当政,苏轼才於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被起用为登州(今山东 蓬莱)知州,旋又召回汴京,历任中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阅读 写作 终结 考试 作业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