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1: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 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 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 鲁小。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侍秦不可得也。 是故愿大王孰计之!”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 奉社稷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文本二: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张仪闻之,谓武王曰:“
2、仅有愚计, 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日:“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害I地。 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 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共函谷而无伐,以临周, 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 ”王日:“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 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 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 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 ”对曰:“是 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
3、: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 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 孤,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注】在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决定迁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迁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从此以后,魏国也被称为梁国。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水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上打“4”。悉A赵B兵C涉D河E关F指G博H关I虽J欲K侍L秦M不N可。得P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也作连衡。它是苏秦提
4、出的外交策略,张仪常用来游说各国,也用来泛指结盟。B.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 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 “乃具革车”的“具”是“置办,准备”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 意思不同。D.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 作兵力的代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劝说齐宜王,认为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但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 谈一时的安定,并未从长远角度为齐国谋划出长治久安的政策。B.张仪劝说齐王与秦国联盟,齐王认为齐国地理位置偏僻,东临大海,没有考虑 社稷的长远计
5、划,所幸现在有张仪这样的贵客前来指教。C.武王的左右近臣厌恶张仪,因此张仪献计武王,愿意前往梁国,利用齐王对自 己的仇恨,让齐梁两国交战,秦国趁此机会入侵三川之地。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在齐、楚之事处理完毕后, 冯喜对齐王说,大王憎恨张仪,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2)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14 .两则材料中,张仪、冯喜游说齐王都取得了成功。请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说服齐王 的?【答案】10.FIM 11. A 12. D 13. (1)替国家社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
6、发 生大的变乱,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地割取(别国的)土地。(2)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牵连,不能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 隙讨伐韩国。 14.张仪先通过鲁国亡国的例子说明战胜的虚名不重要,重要的是 国家的实力;进而指出齐国不与秦国联盟的后果。冯喜指出齐王攻打魏国是中了张仪的计,而且是在秦王面前抬举张仪。【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全部的赵兵渡过河关,长驱直入向博关,到那时您即使想侍奉秦国,(也是)不 能够的了。“河关”作“涉”的宾语,宾语后F处断句;“博关”作指的宾语,“虽”用于下句句首,宾语后I处断句;“秦,,作“侍,,的宾语,宾语后乂处断句。故选FI
7、M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错误。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 纵横家,与“合纵”对应,也作连衡。它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也用来泛指结盟。合纵, 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秦国在西方,六国在东 方并呈南北方向分布,故称合纵。C正确。置办,准备;详细。句意:于是准备了兵车三十辆。/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故选Ao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错误,由原文“乃使其舍人冯喜之 楚,藉使之齐”可知,是张仪的
8、舍人冯喜先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秦 王却厚待抬举张仪”主语错误,由原文“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 于秦王也”可知,趁机对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 厚待抬举张仪。”由此可知,是“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工 故选D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为”,替;“计。考虑;“变”,变乱;“然后”,这样以后。(2) “齐、梁之兵连于城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齐、梁之兵于城下连二 “连、 牵连;“相”,互相;“去”,离开;“间”,间隙。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臣闻之,齐与鲁三战
9、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 也?齐大而鲁小”可知,张仪先通过鲁国亡国的例子说明战胜的虚名不重要,重要的是 国家的实力;结合“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侍 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可知,进而指出齐国不与秦国联盟的后果。结合“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日: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 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 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可知,冯喜指出齐王攻打魏国是中了 张仪的计,而且是在秦王面前抬举张仪。参考译文:张仪为秦国的连横政策而去游说齐宣王说:“天下
10、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 宗室贵族都富足安乐,没有超过齐国的。可是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逸,却 不考虑千秋万代的利益。主张合纵联盟的人都互相结党,没有人不认为合纵政策可以。 我听说,齐、鲁交战三次,鲁国三战三胜,鲁国因此(陷入)危机,亡国紧随其后。虽 然有战胜的虚名却又陷入危亡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大而鲁国小。(假 如)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攻打齐国南部,全部的赵兵渡过河关,长驱 直入向博关,到那时您即使想侍奉秦国,(也是)不能够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 虑这件事!”齐宣王说:“齐国处在边远偏僻的地方,依靠于东海之上,未曾知道国家的长远利 益。所幸现在有
11、贵客前来指教,请让我献上国家来侍奉秦国。”(于是齐国)向秦国献 出了出产鱼盐的土地三百里。(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文本二:张仪侍奉秦惠王,惠王死,武王即位。武王的左右近臣诽谤张仪。张仪听闻这些, 对武王说:“我有一条愚笨的计谋,希望献给大王。”武王说:“是什么样的计谋? ” 张仪说:“替国家社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发生大的变乱,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 地割取(别国的)土地。如今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张仪所在的地方,齐王必定发兵攻打 那里。所以我愿意请求用不才之身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当齐国、魏 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牵连,不能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隙讨伐韩国,入侵 三川之
12、地,出兵函谷关却畅通无阻,靠近周王的地界,天子祭器必定献出。挟持天子, 掌握地图户籍,这就是帝王基业啊! ”武王说:“好。”于是准备了兵车三十辆,(把 张仪)交给魏都大梁。齐王果然发兵讨伐魏都大梁。魏王十分恐惧。张仪说:“大王不要担心,我可以令 齐国退兵。”于是派他的舍人冯喜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齐国、楚国 的事务处理完毕,趁机对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 厚待抬举张仪。”齐王说:“寡人十分憎恨张仪,张仪在哪里,寡人必定攻打哪里,凭 什么抬举张仪呢? ”回答说:“这正是大王抬举张仪之处。张仪离开秦国,趁机与秦王 约定说: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张仪所在的地方
13、,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乞求 用不才之身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齐国果然讨伐魏国,这样大王对 内使民众疲弊对外与邻国交战,在邻国间广树仇敌却自己陷于孤立,而使张仪得到秦王 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抬举张仪。”齐王说:“好。”于是停止(进攻魏国)。(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
14、里”和十年”写出了生者与死者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隔离,表达了词人对亡妻 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能再相逢的遗憾。B.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记述词人 在对亡妻的哀思中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加深了这首词的内涵。C. “小轩窗,正梳妆”句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亡妻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印象。这 看似梦境记实,实则是夫妻二人生前甜蜜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D.本词题为“记梦”,梦境在全篇中居主导地位。词人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 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16.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耐人回味。请简要赏析。【答案】15. D 16
15、. (1)对写(侧面落笔,悬想)。从对方落笔,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将对亡妻的思念之痛表达得深沉哀婉,催人泪下。(2)以景结情。用明月夜、短松冈作结,以荒凉凄清之景,烘托出思念幽独之痛,余 音袅袅,回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梦境在全篇中居主导地位”错,此词题为“记梦:只有下阕五句写梦境,上阕写梦前 所思。故选D。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对写(侧面落笔,悬想)。“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意思是“料想你年年都 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诗
16、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 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实际上,这是从 对方落笔,写自己怀念亡妻,通过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风”二句,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写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 凄清幽独的氛围,让“难舍亲人、柔肠寸断的情感更加黯然魂销。诗歌以景作结,意深, 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追忆妻子嫁给自己后,带到项脊轩中来做的两件事是, 3 O(2)柳永望海潮中“, 两句互义见义,写出了西湖 上日夜飘荡着美妙的歌声、乐声。(3)瓜洲,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
17、,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受世代诗人关注,并写入诗中,如“, :【答案】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凭”羌”菱”“洲”“渡”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笔下的土地上有着几千年来孩子、爸爸、爷爷分别在土里玩耍、干活和守望 的平凡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踏上乡村的土地,一条条迂回的羊肠小道,载着你轻快的步伐。田野间,不时传来 布谷鸟悠闲的声音,偶尔也会有几声蛙叫,掺杂着 的鸟声,似一曲田间交响;风 吹麦浪,一颗颗饱满的穗头轻轻
18、摇曳,黄昏的斜阳缓缓落下,挂在树梢间,又披在田野 间,最后消失在远处的山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人靠的是土地。土地给了他们依靠,给了他们温暖,更 给了他们生命;对于一个世居乡村的人来说;土地是希望,是慰藉,更是情感的寄 托。 ,日落而息,到了收获的季节,每一块田地里,到处可见收获的农人,金灿 灿的麦子,象征着希望,被收割于刀下。而割倒一片片麦子之后,人们又会拾起掉在地 里极少数的穗头,因为乡村人更加懂得,一饭一粥,当思。黄土地不会辜负乡村人,就像乡村人不会亏待黄土地一样。人们将一颗颗、粒粒 的种子勤劳地播撒在土地上,用心血去经营,用汗水去浇灌:土地以根肥苗壮、麦饱果 实报答着热爱它的乡村人
19、。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黄土地”“乡村人”按照不同的次序出现了两次,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不绝于耳(宛转悠扬) 日出而作 来之不易 19.费孝通笔 下的土地上,有着几千年来平凡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孩子,在土里玩耍;爸爸,在土里 干活;爷爷,在土里守望。 20.先以拟人手法写黄土地如何对待乡村人,再写乡 村人如何对待土地,二者形成类比;使语意得以强化,更好地揭示出二者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关系;使语句整齐匀称,给人以回环往复的意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吉林省 梅河口市 中高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