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定位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水成说” “风成说”等观点争论了 100多年。到今天,已 故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先生创立的“新风成说”已基本成为共识。按照新风成说的理 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 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建造舞台的第二步是在地基之上砌盖主体结构。 那么主体结构的材料从何而来呢?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大气
2、环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东 亚大陆季风气候开始形成。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 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 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 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地基选好了,建筑材料有了,由谁来开始搭建呢?此时季风作为“建筑师”出马了。由 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上会产生沿纬度分布的风带南北纬30。 和赤道间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带,南北纬30。到60。之间的西风带。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 这就迫使西风带分成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以南向东流动,北支沿青藏高原北缘向东 流
3、动,并向南扩展到大约北纬30左右。它首先经过的是比较干旱的地带,一定的气象条件 下,风会把地面的颗粒物吹扬起来,沿着山间低地形成的通道直接输送到今黄土高原地区。 在到达黄土高原地区时,风力渐渐减弱,于是粗颗粒先被抛撒下来、然后是粒径中等的颗粒、 最后是小颗粒物,所以今天黄土高原上粒径由大到小的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 (与风的方向相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辛勤的“建筑师”就这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 搬运着、抛撒着、堆砌着。直到向南遇到秦岭、向东遇到太行时,它才不得不停止工作。最 终,在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上,一个土层深厚、宽广辽阔的黄土 “大舞台”基本成型。上苍费尽心力打造的黄土高原,又
4、能给人们提供怎样的生活环境呢?从气候条件上看, 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炎热多暴雨,绝对称不上气 候宜人。从自然灾害的角度来看,黄土高原上曾发生过地震、山崩、水旱风沙灾害等等,灾 害种类之多、频率之高、危害之大在全国各大地理区中都位居前列。在如此条件下,可为什B.来得突然一一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C. ”也许有罢,一一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D.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 一一倒不见那蠢 物也罢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5、,完成21至22题。桂树,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就提到“招摇之山多桂”,楚辞中有“援北 斗兮酌桂浆”。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后世咏桂的诗词甚多。可 见,桂花自古以来就受到关注和喜爱。中秋前后,桂花绽放,黄色或白色,香气绝佳。北周庾信山中:“涧暗泉偏冷,岩 深桂绝香。”再幽深的地方,香气便四处飘溢。其用于食品可,故桂花酒、桂花 饼、桂花糖等食物广受欢迎。我国江南有食用桂花的传统,将桂花收集起来,加盐或糖腌渍封存,煮在酒酿圆子里, 或用来制桂花糖藕。清代的花镜中说桂花的食用:“花以盐卤浸之,经年色香自在,以 糖春作饼,点茶香美。”桂花还可利用散发的芳香素调节人的心理、生理机能,并有
6、杀菌驱 虫、净化空气等功效。明代的文震亨以享受生活闻名,他在长物志中讲述了在桂花丛中 建一亭,一边欣赏桂香,一边以花为食的愿望,浪漫、闲适的情境令人神往。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6分)22 .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以“桂花”为主语,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 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有时间,有书香,有朝气,有梦想。今日的莘莘 学子也终将成为明日家庭的脊梁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坚力量。对此,某高中
7、生有一天自问道:“我的学生时代该如何度过?”苦思冥想之后,他(她)竟然从自家房子里 找到了所有的答案!屋顶:要高瞻远瞩。空调:要保持冷静。时钟:要珍惜光阴。 日历:要与时俱进。钱包:要居安思危。镜子:要自我反省。台灯:要照亮别人。 墙壁:要善于思过。大床:要敢于梦想。窗户:要拓宽视野。地板:要脚踏实地。 楼梯:要步步为营。马桶:要懂得放下。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点或三点为基础写一篇演讲稿,拟在学校 的国旗下面向全校师生演讲。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B (“南北纬30到60之间”和“
8、由西向东流动”理解错误,“建筑师”在文中指的是 北纬30到60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季风。)2. B (A. “这些都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基的稳定”说法错误,原文中“从距今300万年开始, 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 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一一这 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中亚地表物理风化严重最终导致的大量粒径小于0. 25毫米 的颗粒物是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并非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基的稳定。C. “底层为大粒径的沙 黄土而表层为小粒径的黏黄土”错误,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带状分
9、布,不是 由下到上立体分布;D. “原因在于”错误,单一化,“人类文明依然在此得到发展并绵 延不绝”不仅仅因为“地域空间广阔”,不能忽视人类的主动性。)3. A (“土层会更加深厚,依托土地的农耕文明也会更加发达”推断不当。如果没有秦岭、 太行山的阻挡,黄土高原的土层可能会更薄,农耕文明也可能会受到影响。)4. 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环境带来的挑战能恰当地激发 文明反弹的力量。这里的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应对生存挑战,发展农业,最终创造出灿烂的中华 文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由“这种挑战不能太过微小,否 则激发文明反弹的能量和活
10、力也很小,因此某些文明数千年来都处在停滞发展的阶段,比如 非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原始部落;挑战也不能过于巨大,以至于超过负荷,这样也会导致文 明发展中途停滞或夭折”“虽然气候谈不上宜人,黄土高原的气候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 存所以在环境变化或发生灾害时,人们总有辗转腾挪的空间”可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 件并不优越但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环境带来的挑战能恰当地激发文明反弹的力量。由“黄土高原从来都不是舒适安逸的伊甸园,也不是隔绝一切危机和挑战的庇护所, 它更像是一个广阔而坚实的舞台,让历代以来无数的中华儿女登上它,在一次次面对挑 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活力、积极应战,并锤炼出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最终创造出
11、了世界 文明史中独一无二、经久不衰、文明载体始终如一的中华文明”可知,这里的人民在生产生 活的过程中,积极应对生存挑战,发展农业,最终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5.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条件具有特殊性,是中国所独有的;黄土高原为农业起源提供了条件,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给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对中华儿女精神品性的塑造具有独特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由“按照新风成说的理论,黄土高原 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黄土高 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
12、就以稳定著 称”“上苍费尽心力打造的黄土高原”可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条件具有特殊 性,是中国所独有的。由“对黄土高原上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农业的起源于是,在黄土高 原及其周边地区,先民们开始驯化粟、黍,原始的旱作农业就此萌芽”“就这样,黄土高原 地区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可知,黄土高原为农业起源提供了条件,这对于中华文明 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由“黄土高原从来都不是舒适安逸的伊甸园,也不是隔绝一切危机和挑战的庇护所, 它更像是一个广阔而坚实的舞台,让历代以来无数的中华儿女登上它,在一次次面对挑 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活力、积极应战,并锤炼出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最终
13、创造出了世界 文明史中独一无二、经久不衰、文明载体始终如一的中华文明”可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 给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对中华儿女精神品性的塑造具有独特意义。6. B (“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错误,卖画人说 此话确实是故意为之,但并非是刺激蓝眼,让他高价买画,而是刻意提醒,为后文假画的出 现作铺垫。)7. D (“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错误,并没有对比,从一道蓝光、 两道蓝光到三道蓝光,是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8. 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 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
14、谣言、卖假画。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 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 爷不同的形象特征,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解析: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 使用方言词汇,符合小说故事背景。如“听赛没听”“嘛能耐” “转天”“打眼”等天 津方言的运用,符合小说故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如“捏着这 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人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 儿,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内涵丰富,语言有意蕴。如“可就是神气不同一瞧,这幅真的 是神气”,写出当时的蓝眼被流言闲语所扰,已然失去
15、了自我判断,以致误把假画当真画, 引人深思。解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 DJ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统一天下以后,就认为宾客是没有用处的, 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掉了豪杰。“天下”作“并”的宾语,宾语后断句;“客”作主语, “无用”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主谓句作“以”的宾语,其后断句;“名城”作“照” 的宾语,其后断句。故选DJN。11.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 速 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迅速;招致。句意:而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才招致灭亡的祸 串/少O12. B (“对强
16、大秦国发动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不知出此, 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 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可知,原文并没有说“对强大秦国发动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 指责”。)(1)如果凭着这样大的国家,却降低身份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2)因而不曾不责怪那些当时的谋臣,他们考虑祸患不周密(或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 太短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形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苟”,如果;“以”,凭着;“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大天下”; 第一个,下”,降低身份;“故事”,
17、旧事。(2) “盖”,表原因,因而;“咎”,责怪;“疏”,不周密(或太粗疏);“知”,了解。 14.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贿赂秦国。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谋士思虑不周、见识浅薄,不明了天下大势。苏轼认为六国重视人才因而得以久存,秦不重视人才导致迅速灭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可知,苏 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贿赂秦国。结合“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 之浅,且不知
18、天下之势也”可知,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谋士思虑不周、见识浅薄, 不明了天下大势。结合“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 客养之,不失职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故栗名城杀豪 杰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可知, 苏轼认为六国重视人才因而得以久存,秦不重视人才导致迅速灭亡。参考译文:材料一: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 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地灭亡, 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
19、吗? ”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 如果凭着这样大的国家,却降低身份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材料二:我曾经读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 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嵯山西边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 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而不曾不责怪那 些当时的谋臣,他们考虑祸患不周密(或太粗疏),谋求利益
20、的眼光太短浅,而且不了解天 下的形势。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靖山东边的诸侯国,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 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天下的诸侯国,必须靠 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 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 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人得以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 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材料三: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及卿相,都争相收罗、供养贤才。国家有坏人,就像鸟 兽中有猛禽,昆虫中有毒虫一样。把他们分
21、别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是正确的处 理方法;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之所以长 久存在,而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明察。有智谋的人、有勇气的人、有辩才的人、有气力的人,这四种人,都是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 士,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坏的而去奉养别人的,都是要役使别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 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四种人不失去常业,百姓就 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们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秦二世,然而在那个时候,百姓 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 有失去常
22、业。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统一天下以后,就认 为宾客是没有用处的,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掉了豪杰。秦朝的变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在 位之时,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畏惧这四种人,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去常业,那么 秦朝的灭亡,还不至于这样快。15 . B解析:“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愉悦”错。诗人表面上是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是暗示这快 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16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说,建功立业之后,就要辞别官场尘世,去水边垂钓。表达了 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并且在功成名就之后,就去隐居山林的理想。解析:首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然
23、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谢人间”“投钓”等体现了诗 人对功名的态度以及功成名就之后的归隐之意。17 . (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苣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解析:不能出现错字。如“膺”“废”“厌”。18 .陶瓷作为中国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对内承载着博大的中华文化,对外架起了中国与世界 沟通的桥梁,在古代中国与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皆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 “对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中动宾搭配不当,“中华文化”应是宾语,所以应把“博大” 提前;二是语序不当,”在当今社会与古代中国的发展中皆具有重要意义”语序
24、不当,应把 “当今社会”与“古代中国”交换位置。19 .五湖四海(或四面八方);得天独厚;日新月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原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可知,此处在讲千年瓷都景德镇曾吸引全国各地的制瓷工匠,故此空可填“五湖四海”,或 者“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四面八方:指各个地方或各个方面。第二空:根据原文“景德镇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地 理条件”可知,此处在讲景德镇能制成的精美瓷器其自身优良的地理环境,故此空可填“得 天独厚”。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而言。第三空:根据 原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安阳市 一中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定位 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