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纲要链接rdm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府中出玩1.- .古代它员管理:疗核与监察制度r上计制刺史更部御史台台谏行御史台考满考课御史大夫制度 御史台I合一去政廉访司六科都察院III1西周年秋战国 秦朝两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11111|_世官制 举荐.以法为察举制九品1科举制工功以史为师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选官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它员选拨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制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宣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上)第 1、2、3、4、5、7、3 10、13、14课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先秦思考:阅读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朝代西周-春秋战国选官制度标准
2、特点影响(二)秦一“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概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指百姓和普通官吏都要向“法官、法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法 官” “法吏”负责宣讲法律和君主的旨意。2、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1、 途径: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2、 目的:3、 实质:4、 结果: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然而造成文化专制。(三)汉朝一一察举制1、汉武帝推行察举制:(1)方式:(2)科目:常科(定时)察孝廉:讲求孝行、廉洁举茂才: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特科(不定时)贤良方正: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贤良文学: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明经: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3)特点:(4)标准:(
3、5)评价:积极:消极:2、重要补充:积功劳为官、征辟制:概念:征辟制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主要由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 官府征召称“辟”。(四)魏晋南北朝一九品中正制1、背景:人口流动加剧,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不利于中央集权曹魏求贤若渴,需要人才,察举制不适应选拔需求2、推行:3、内容:(1)设置中正: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2)品评人物:评定士人资品,写出评语“状”(3)按品授官:吏部授官4、标准:5实质:6、衰落:7、评价:积极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人才;对魏晋南北朝时的家学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儒家思想传播。消极:(五)隋唐至清一一
4、科举制1、背景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门阀世族衰落,,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统治者2、标准(特点):3、发展历程(1)隋唐:创立与发展创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立隋炀帝创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增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发武则天扩大科举取上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时间科目结果制举常举(2)两宋:进一步发展完善(成熟)两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表现有哪些?“取士不问家世”,录取人数大大增加;严格考试制度,“锁院”“糊名” “誉录”等,更公平、严密。考试程序和内容有了明显的变革。对北
5、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殿试制度、以经义取代诗赋, 注重真才实学。3)元朝:时办时废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1314年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官员比例不高(4)明清:鼎盛与僵化形式:生源:内容:形式:南北分卷如何看待南北榜争(南北分卷)?4、评价积极:消极:朝代制度标准方式特点1先秦世官制血缘世袭与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举荐与军功爵制才能军功军功与爵位官制密切相连汉代察举制行能一品才举荐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魏晋南 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出身品评 授官与当时门阀政治密切相关隋唐科举制才学考试冲破1: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明清八股取士与君主专制强化相关演变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原则:选官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导学案 上学 历史 统编 201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9154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