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观念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 也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有关,
2、是历史发展的逻辑使然。中国幅员辽阔,边境线很长,民族、地理、文化多样,使得中国的治理难度极高。然而,中国自夏、 商、周三代以来便以“四土” “天下”为声威教化范围,这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国家建构不能完全依赖政治 与法律,还需要辅以德治。三代德治以文武、周公之政为集大成,儒家将之视作礼乐教化的渊薮,并以之 为王政典范来喻教历代君王。礼乐教化的中心任务实际上是通过宗族认同以培育政治认同。家国同构决定了政治关系实质上是由血缘关系来确立的,传统儒家以“君父一臣子”来表达这种关系。 由此在社会意识领域中,孝、忠合一,这成为“家国同构”的观念形态。西周推行礼乐教化,并非是政治 权力运用中的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
3、策。礼乐精神一经确立,这种以内制外、以德化民的做法便成为历代 统治者遵奉的治国经典。源于早期国家家国同构关系的伦理观也成为传统中国的重要价值观念。周秦之后,“家国天下”观念之所以仍然能够流传后世,与历朝历代的德治国策有关。在长达两千年 的实践中,德治的形式日益广泛,既有显性的系统化程序,如朝廷规定教育、选士制度,也有“润物细无 声”式的渗透影响,社会共识由此而凝聚,社会风气也由此而改变。在“润物细无声”式的以德化民这方面,儒家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家国同构的观念被儒家进行了 内在性的转化。论语学而篇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们在家庭 伦理中感受到的亲情血缘之爱,成
4、为对他人之爱的起点,进而成为社会责任感与入世精神的基础。将基于 自然血缘之爱升格为对天下的责任意识,是儒家做出的重大思想贡献。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都是你爷们!(见孙小武还要说)闭嘴!第一书记不清楚,你是村支书你也不明白吗?你是石头子儿里蹦出 来的? ”和春枝的话“书记!那可不是几个普普通通的土堆堆啊,那是咱们神仙居全村人的念想、全村人 的魂啊你来看看,这第一座坟是吕五福,是咱村的第一任书记,吕青志的爹,也是孙小武的爷爷”, 以及张莉和孙小武的话“今天我们的现场支部会,就是要统一思想,尽快完成国家高速路征地任务“(站 起)我坚决
5、同意! ”“同志们,大家都是老党员,高速路要从我们村经过,这是多少村子盼还盼不来的好 事,咱神仙居的人竟然因为几个坟堆挡着不让修!当然,我理解咱这儿的乡风民俗和孝心! ”“就几个坟 的事儿啊!”可知,老一辈人不愿惊动因修路而牺牲的英雄们,不想放弃挂壁公路;年轻一代人想跟上时 代的脚步,选择修建高速路。可得出文本中矛盾冲突之二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和年轻人之间就是 否修高速路之间的冲突。根据原文孙大歪嘴的话“要我说,开路?自八百年前老祖宗们起,开修了多少回,谁能在这悬崖峭壁上 钻透个小眼眼儿? ”和吕五福的话“我就是要带着大家在悬崖峭壁上钻出个大眼眼儿,在没路的崖壁上破 壁修条大路! ”“以
6、前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没有这风力发电机,没有方针政策,没有拧成一股绳的 人心!乡亲们哪,为了咱的子孙后代,这路,一定要凿!老子凿不通,儿子凿,儿子凿不通,孙子凿,子 子孙孙,学咱王屋山的愚公,总有一天,咱神仙居的人也一定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天外面的日。愿意 干的,举个手! ”可知,吕五福下定决心带领大家修路走出大山,但村民们质疑犹豫,不相信这个任务能 完成。可得出文本中矛盾冲突之三是五十年代吕五福和村民就是否修挂壁公路之间的冲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
7、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 左右相说颂也,日:“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莪民耳矣?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 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遂鞭马而出。公使韩子休追之,曰:“孤不仁,悔不能顺教,以至此 极,夫子休国焉而往,寡人将从而后。“晏子遂鞭马而返。景公有男子五人,所使傅之者,皆有车百乘者 也,子为一焉。公召其傅曰:“勉之!将以而所傅为太子。”及晏子,晏子辞曰:“君命其臣,臣据其肩 以尽其力,敢不勉乎!今有之家,此一国之权臣也,人人以君命命之曰:将以而所傅为太子。此离树 别党,倾国之道也。婴不敢受命,愿君图之!”景公疥且疟,期年不已。召会谴、梁丘据、晏子而问焉, 日:“寡人之
8、病病矣,使史固与祝佗巡山川宗庙,牺牲珪璧,莫不备具,数其常多先君桓公,桓公一则寡 人再。病不已,滋甚,予欲杀二子者以说于上帝,其可乎? ”会谴、梁丘据曰:“可。”晏子不对。公曰: “晏子何如? 晏子曰:“君以祝为有益乎? ”公曰:“然。” “若以为有益,则诅亦有损也。君疏辅而 远拂,忠臣拥塞,谏言不出。臣闻之,近臣默,远臣喑,众口锦金。今自聊、摄以东,姑、尤以西者,诅 君于上帝者多矣。一国诅,两人祝,虽善祝者不能胜也。且夫祝直言情,则谤吾君也;隐匿过,则欺上帝也。上帝神,则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无益。愿君察之也。不然,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公曰: “善解予惑,加冠!”(节选自晏子春秋)10
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闻古者俯之士心可与得之心不可与曲失之曲可与进之不曲可与退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晏子谏曰”的“谏”是指“规劝君主改正错误”,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意思相同。B.歌,特指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古时以防兵士逃亡,在其脸上薪字刺黑作为记号。C. ”公召其傅曰”中的“傅”,指师傅、教师,也可特指君王及诸侯之子的老师。D. “君疏辅而远拂”中的“拂”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用法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10、一项是()A.齐景公信任谗佞之人,致使没有功劳的人得到奖赏,没有罪过的人受到了惩罚,晏子因此离他而去。B.齐景公在晏子离开后,恍然省悟,马上派韩子休去追晏子,并命韩子休将自己对往日的所作所为感到后 悔的话转告给晏子。C.齐景公身患重病,却非常迷信,派使者去各地宗庙祝祷,但因病情更重,就想杀死使者来泄私愤。D.对于是否应杀两位使者,晏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假设景公的话有道理,然后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命其臣,臣据其肩以尽其力,敢不勉乎!(2) 一国诅,两人祝,虽善祝者不能胜也。14.晏子为什么驳斥齐景公“将以而所傅为太子”的命令?请简要概括。【答案】
11、10.BDF11. D 12. C13. (1)君主任命他的臣子,臣子根据自己肩负的责任而尽自己的力量,岂敢不尽心尽力呢?(2) 一国的人都在诅咒,只有两个人在祝祷,即使最善于祝祷的人也是不能祝福成功(胜利)的。14.因为景公不止一个王子,而是有五个。景公的命令很容易形成王子间相互争夺、国内党派林立的局 面,会使国家有倾覆的危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国君亲近信任他们就能得到他们的辅佐;得不到国君的亲近信任他们就选择隐 遁。国君亲近信任,他们就接近国君;国君不亲近信任,他们就隐退。“古者之士”作“闻”的宾语,在B处断开;“可与得之”与“不可
12、与失之”结构对称,各自断开,在DF处断开。故在BDF三处句读。【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晏子进谏说/进谏唐太宗十思的奏章。B.正确。C.正确。D.错误。通“弼”,名词,辅佐君王的大臣;通“弼”,动词,辅佐。句意:国君疏远左辅右弼/一个国内 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杀死使者来泄私愤”错,杀死使者的目的是想讨好天帝,以此来减轻他的病情,并非“泄私愤”。 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二个“其”,自己;“敢”,岂敢;“勉”
13、,尽心尽力。(2) “诅”,诅咒;“善”,善于;“胜”,胜任,成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景公有男子五人”可知,因为景公不止一个王子,而是有五个。由原文“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可知,景公的命令很容易形成王子间相互争夺、国内党派林立的局 面,会使国家有倾覆的危险。参考译文:齐景公宠信重用谗邪奸佞之人,赏赐无功的人,惩罚无罪的人。晏子进谏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仰 慕圣人而听从他们的教诲,没有听说他们听从谗邪奸佞之人来进行赏罚的。现在君王与身边的人相互逢迎 取悦,说:将死的人还尽力寻欢作乐呢!我们怎么能为行仁义而活得还不如犯人呢?我听说古代的贤 士,国
14、君亲近信任他们,就能得到他们的辅佐;得不到国君的亲近信任,他们就选择隐遁。国君亲近信任, 他们就接近国君;国君不亲近信任,他们就隐退。我请求离去了。”晏子于是策马扬鞭,离开了朝廷。齐 景公派韩子休追赶晏子,并代为转告说:“我不仁德,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您的教导,以至于到了这种极 端(昏庸的)地步,先生您丢下国家要去哪里,我将跟在您身后去哪里。晏子(听了这些话后)于是又策马 返回来。齐景公有五个儿子,派去担任教导他们的老师的人,都是拥有百辆车的大臣,晏子也是其中一位。 景公召见各个儿子的老师说:“努力把您辅导的公子教导好,我将把您所教导的公子立为太子。”等到召 见晏子时,晏子辞谢说:“君主任命他
15、的臣子,臣子根据自己肩负的责任而尽自己的力量,岂敢不尽心尽 力呢?如今辅佐教导公子的都是家有百辆车的大臣,是一国之中有权势的卿大夫,人人都以君主的命令自 命说:将以他所辅佐教导的公子立为太子。这是离间他们,让他们各树一党,使国家走向灭亡的做法 呀。晏婴我不敢接受命令,希望君主您好好考虑这件事!”齐景公生了疥疮又害疟疾,整整一年不见好转。 他召见会谴、梁丘据、晏子问他们说:“我的病加重了,派出史固和祝佗巡祭山川之神和祖宗的宗庙,用 的牛羊猪和珪璧,没有不周备齐全的,那数量常常多于先君桓公,桓公用一份祭品,我却用两份祭品。病 不见好,反而更重了,我想要杀掉这两个人来取悦天帝,这样可行吗? ”会谴、
16、梁丘据答道:“可以。” 晏子没有回答。景公问:“晏子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吗? 晏子道:“国君认为祝祷有好处吗? ”景公说:“是的。”晏子说:“要是认为祝祷会有好处,那么诅咒也同样是有害处的。国君疏远左辅右弼,忠臣进 谏的路被阻塞,劝谏之言无处表达。臣听说,君王身边的臣子大都缄口不言,远离君王的臣子也哑口不言, 民众的舆论势如烈火可使金石销熔。当前齐国自聊、摄以东,姑水、尤水以西,对上天诅咒您的人就很多。 一国的人都在诅咒,只有两个人在祝祷,即使最善于祝祷的人也是不能祝福成功(胜利)的。况且,祝祷者 直言真情,就是指责诽谤我们的君王(那就是犯了谤君之罪);如果隐瞒国君的过错,那就是欺蒙天帝。天 帝如
17、果有灵,就不可能受欺骗;天帝如果不灵,那么祝祷也没有用处。希望国君审度这件事。不然,杀死 无罪的人,就是步夏朝、商朝灭亡的后尘了。”景公说:“先生善于消解我的迷惑,应该给您加官晋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凤凰山【注】王安石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注】该诗作于变法失败、第二次罢相后,退居南京之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是说人们都期望少年时期便能得到欢乐,但人生百年,总是苦于欢乐迟迟不来。B.诗歌第三句
18、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的看法,更暗含诗人对富贵来得太晚的感叹之意。C.诗歌第四句说精力都因为忧愁和勤劳而衰竭,这是诗人一生兢兢业业为政的精准概括。D.诗歌颈联化用典故:假设现在是贞观开元盛世,那自己也就不用再为朝廷劳心了。16 .诗人真的愿意过诗歌尾联中描述的生活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B 16. (1)不愿意。(2)理由:从诗歌字面上看,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放浪不羁的生活, 实则却是无奈的反语;诗人穷尽一生心血忧心国事,却因变法失败,罢相退隐,内心极度失望愤懑,故 而发出希望“斗鸡走犬过一生”的愤激之语;诗人内心,依然有对国家繁盛的期望,依然心系国家安危, 变法的失败和被
19、迫罢相并不能让他真正放弃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坚持和追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8. “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的看法,更暗含诗人对富贵来得太晚的感叹之意”错误。该句是借对“富贵 何所用”的抱怨,表达自己有才不得施展的苦闷心理。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尾联的意思是:每天就斗鸡赛犬闲散荒唐度过一生,而对天下安危和国家兴亡不闻不知。从诗歌字面上看, 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放浪不羁的生活,实则却是无奈的反语,诗人并非真的愿意过诗歌尾联中描述的生活。 结合注释“该诗作于变法失败、第二次罢相后,退居南京之时”可知,诗人穷尽一生心血忧心国事,却因 变
20、法失败,罢相退隐,内心极度失望愤懑,故而发出希望“斗鸡走犬过一生”的愤激之语;“天地安危两不知”,诗人希望自己能对天下安危和国家兴亡不闻不知,恰恰说明诗人内心,依然有对国 家繁盛的期望,依然心系国家安危,所以此时变法的失败和被迫罢相并不能让他真正放弃对自己政治理想 的坚持和追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反驳司马光认为他“生事”的两句是“,”。(2)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统治者要从秦灭亡的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两句是“,(3)苏洵六国论中认为如果六国能“,并且能合力向西对抗秦国, 那么秦国的统治者将会寝食难安。【答案】 .举先王
21、之政 .以兴利除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弊”“哀”“鉴”“赂”“事”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司马迁祠,矗立在一片雪白的山岗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迂承继家学, 自小便胸怀,撰著史记时“士以弘道”的隐忍与豪迈志向,激励着无数后世学者精进学术志 业,弘扬学术精神。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山西、山东、江南、塞北等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爱”。 a司马迁第一
22、次将“中国” “人”与“民”连在一起构成偏正词组,b第一次首创了 “中国人民”这个完整 独立的语音单位,c体现了自豪的民族情感,d也为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学术话语领域使用该高频词作出了开 创性的一步。两千多年过去了,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堪称的史记彰显出的治史情怀和学术 精神,依旧光照后人。中国,饱经沧桑,古老而又年轻,文明灿烂的历史中国早已转换为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我们所处的 新时代,承前启后,o面对宏阔发展的新时代,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彰显新时代的学术精神, 自觉践行学术初心、积极担当学术责任,是当代中国学人的重要使命。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23、请指出并修改。(1)序号:修改:(2)序号:修改:20 .请以“中国学人”为开头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语言顺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凌云壮志鸿篇巨制 继往开来19 .序号:b .修改:去掉“第一次”,或将“首创”改为“创造”。.序号:d .修改:将“一步”改为“贡献”,或将“作出”改为“迈出”。20 .(示例)中国学人在当代的重耍使命,是面对宏阔发展的新时代,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要彰显新时 代的学术精神,自觉践行学术初心、积极担当学术责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语境指司马迁自小便有高远的志向,可填“凌云壮志”。凌云壮志:形容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2 2023 学年 河北省 张家口市 第一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