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练习一、单选题1 .唐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下列事件发生在她当权期间的是A.推动长庆会盟B.灭东突厥汗国 C.官修大唐六典D.首创武举殿试2 .某选官制度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该制度是()A.军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 .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C.儒家思想是主流D.重文抑武之风气4 .宋代科举出身寒门的人较之前的朝代大有增长,与传统世家与世袭皇族相比,他们 流动性大,显得卑微,于是不得不推崇皇帝,以获得长足发展。这说明了()A.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B
2、.寒门崛起推动基层治理C.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 D.科举制实施强化了等级观念5 .隋朝规定“工商业者不得入仕;唐朝时,除现任官员、工商业者和宗室子弟不得应举外, 一般士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宋朝,凡应试者,无论家庭贫富、郡望高低、年龄 大小,甚至“工商杂类”出身之人,皆可投牒自进。这意味着()A.商人获得了更多政治权利B.科举成为主要的选官途径C.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扩大D.官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6 .下图所示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 方人事),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 的年度统计数字。该文物()26. (1
3、)原因: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剧,朝政腐败;藩镇割据,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地方 监察机制的异化,地方官员权力增强。特点:地方监察机构相对独立;形成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职权范围较为广泛;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强调依法依规监察。(答出两点即可)意义:加强了地方官员队伍建设;有利于防范和打击官吏腐败,推动吏治清明;维护了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大一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封建政治机器(政府 机构)的正常运转。启示:建立完备的监察体制;监察官应独立执法;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加强监 察法规建设。27. (1)发展历程:秦朝建立了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文帝创立刺史巡视制度; 汉
4、武帝完善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名。特点:刺史品级低、权力大;刺史具有相对独立性;刺史监察的范围和内容广泛; 历史作用:打击了郡国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澄清吏治;激发了官吏的积极性和责任 心;为后世借鉴沿用;28. (1)特点: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程序严密;严格赏罚规则;考核机构专门化。作 用:维护中央权威,加强中央集权;激励和警诫官员,改善吏治,增强官僚体系的效能。措施:定期考核;完善考核制度;采用账簿按事考核。原因: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掌握大权;强化六科在内的监察体制建设;加强执行力(严肃惩 处懒政行为)。29. (1)职能:巡行郡国;监察地方官员;考察吏治、奖
5、惩官吏;决断冤狱。评价: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刺史制度对 整饬吏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皇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之处:监察权限大,对官员品德、政绩等均有监察权;重视对户口、赋役、农桑、 仓库等经济事务的监察。原因:吸收历代监察法实施的经验及教训;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唐代前期 统治者重视法治,加强监察制度建设。A.可作为墓主官职升降的主要依据B.是研究汉朝中央官制的重要资料C.体现了朝廷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D.反映了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情况7 .朱元璋经常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由“吏部考其股最“,分为5等;同时丁严惩贪官污 吏
6、,受财任法者,1贯以下杖70,每5贯加1等,至50贯纹,“脏至六十两以上者,袅 首示众。”为了监督官吏,特地规定:凡地方长官贪污者,允许老百姓上京城告发。上 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明初( )A.严刑酷法激化社会矛盾B.以民为本初具民主理念C.整肃吏治实践善治目标D.革除吏治弊病成效显署8 .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阶层群体土族小姓寒素朝廷品官66.2%12.3%21.5%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刑部侍郎93.48%6.52%0.00%刑部尚书95.90%3.28%0.82%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C. 土族政治仍具影响力D.科举程序存
7、在弊端9 .唐诗“一声大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注:翠微为唐代宫殿名)葛水雾中龙乍变,绥山烟外鹤初飞。邹阳暖艳催花发,太嗥春光簇马归。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 衣。”描写的是()A.唐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场景B.科举考试放榜的盛况C文成公主送亲队伍西出长安D.国际都会长安的繁华10 .隋书刘炫传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 长官自辟(官府征召),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纤介(细微)之迹,皆属考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废除了土族门阀特权官吏任用机制变化 导致了地方权力膨胀A.B.C.D.11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一
8、时期的监察体制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中央地方(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地方督抚)A.地方督抚定期在十道监察区巡回监察B.六科给事中主要负责纠察内外百官C.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行使监察权D.监察御史开代表皇帝巡行地方之先例12 .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中多处谈到“忠的要求,其中“吏有五善”中的第一条 是“中(忠)信敬上”,“吏有五失”中最严重的就是“非上”,对其惩罚可以“身及于死工 上述记载表明秦朝()A.德治与法治之争激烈B.重视约束官员行为C.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D.注重改良社会风俗13 .在汉代,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将记载本地生产、税收、户口、刑狱等情况的计簿 由上计
9、吏携到京师上计,备受查询。郡国上计吏常驻首都,参加朝会及其他大典,了解 朝廷的指示,同时备询政俗,向中央反映郡国的情况。这说明汉代()A.郡国长官行政权力削弱B.朝廷加强对地方的治理C.监察巡视制度日益完善D.官员考核程序逐渐规范14 .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官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 财务、户口、刑狱等情况,并接受考课。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 迁除实例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这表明此时()A.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C.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15 .有学者认为,隋唐之后,土就不是地主
10、阶级贵族,而只是“四民之首。也就说,隋 唐之后,中国只有士而没有士族。这主要是因为()A. 士的崛起和政治地位的提高B.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C.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和发展D.世卿世禄制日益没落16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 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 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17 .睡虎地秦墓竹简置吏律规定,任用吏和尉时,若有不应任用就行使职权,或私 下谋划就派往就任的,“以律论之”;任免吏、佐
11、和各府属员时,“十二月朔日免除,尽 三月而止之,其有死亡及故有夬(缺)者,为补之,毋须时工 这些规定()A.体现了官吏任免程序的规范性B.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D.防治了官吏选拔过程中的腐败问题18 .唐以前的谏官均为宰相的属员,而宋代台谏官由宰相任免变为皇帝“亲擢宋代法 律明文规定“选谏官、御史,凡宰执之臣曾所荐者,皆不与选”。这表明宋朝()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三省体制已名存实亡C.中枢制衡机制日益完善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9 .汉书武帝纪载:“元光元年(前134年)冬十一月,(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 各一人。”自此,以“孝”为仕进门径的察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91891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