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五石之瓠》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石之瓠》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 2五石之瓠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 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 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 一 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 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 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 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
2、,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 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 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 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 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 “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 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 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 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
3、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 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 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 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 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的嘲笑。斥友昌认为自己 的生活方式比大朋鸟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 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 间上的局限。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
4、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 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 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 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 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参考答案:1. D 2. C3. D4. C 5. A 6. C 7.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 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 8.B 9.可取之处及理由: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
5、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这样 能够使官员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行政体系的效率。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这样能够制止 恶行,保证社会稳定。不可取之处及理由:着眼于维护统治者权威,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因为法制不仅应该维护公 平正义,也需要保障人权和自由。10. B11. C12. C13. A14. D15. C16. C17. C18. 刻意地去追求功名 而不屑于做小事 也许最终一事无成19. “决定”改为“定”;“有所研究”改为“研究造诣深厚;“亲临”改为“光临”;“务必 届时到会改为恭候您的到来”。20. 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在寂寞中顿悟 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
6、可走的人们打开了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户。21. 就简称为“老庄哲学”孟子为道德找到了人性论的基础道德和自由是人类生存的两大基石22. 你的问题看似毫无用处,却隐含深意,你应该继续追问下去,因为,无用之用,乃为大 用啊!23. 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 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24. 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25. “不龟手之药”用在大处,能够“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此乃“大用工26. B27. “不龟手之药”用在小处,让人“世世为济游绕: 这是“小用”。28. 三十辐 共一毂 蜒埴以为器自是者不彰自矜者
7、不长自知者明强行者有志生于毫末起于累土 慎终如始 其微易散29. (1) “致知在格物“,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中获得智慧。认识: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却 并不太重视格物和致知。像国外那些人们,他们无论是什么事,都会格物,然后致知,他们 的这种方法是完美的,脑力加手的劳动,从而使思考变得简单。而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格物 致知的意义就被淹没了。在今天,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 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注意的研 究工作时,往往力不能及。(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人生在世, 从小到大
8、,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成长,我们总在改变,我们总在与下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要 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天地,我们需要不断的找准方向,认清自己。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找到 自我,需不断迎难而上。为人处世不仅要认识环境、人和事物的重要性,更要有自知之明的 能力去认识自己。人是万物之灵,灵在于你是否努力,若受一些挫折和失败就气馁的话,那 么你就是一个失败的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界在变,我们也在改变,我们总是在与下 一个不同的自己相识。认识自我,是对自我的肯定和挖掘。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 “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
9、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 .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 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B.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 中的突出地位。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需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 真正的逍遥自由。D.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 的。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
10、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 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 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 是不自由的。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 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 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
11、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 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 “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 到真正的“逍遥”。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 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 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 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 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
12、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 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 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 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 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 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 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
13、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 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日:亡国之廷无人 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 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 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 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故日: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 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石之瓠 五石之瓠练习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练习 答案 2023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