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桥》(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第13课《桥》(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桥》(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13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 .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感受形势危急,理清人物间的关系。4 .通过文本初步感受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会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学习重难点L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感受形势危急,理清人物间的关系。2.通过文本初步感受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会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读小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学生运用已掌握方法的基础
2、上,重点引导学生联 系上下文情节及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人物形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此外,学生对小说的情 节曲折多变以及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不够了解。所以,学生阅读本文时,感悟小说 创设曲折情节以及基于现实的虚构的表达效果方面应适当渗透。教学辅助PPT、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单元主题,引入课题1 .本单元围绕“小说的魅力”这个人文主题,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一一桥穷人 金色的鱼钩。其中,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2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统编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 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
3、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 的作用。3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 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 的语言和思维。4 .谈话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读读单元导读,说说你知道了 什么?这就是我们认识的新文学体裁: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5 .我们怎样读小说呢?【预设】:关注情节、环境,通过情节、环境描写,来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 本单元的第一篇小说桥。
4、6 .齐读课题。点明:谈歌写的小小说。朗读课文,发现桥与其他课文的不同。(篇幅短小,独句成段、短句短段)小小说的独特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尾出人意料。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这篇小说写 了 一件什么事。2结合学习任务单,出示词语:第一组: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狞笑、放肆第二组:你拥我挤、跌跌撞撞、乱哄哄第三组:揪出、吼道、沙哑、清瘦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意。(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教师示范书写。(课件出示)咆 哮 嗓 哑 呻V./引导观察
5、:你们有什么发现?要写好这类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指导书写:“口”在字的左边时,字形要写小,位置靠上。练写,互相评价。(2)发现词组分类(随机出示:洪水、村民、老汉)3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内容。(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结合学习任务单第3题,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16自然段 山洪逼近2427自然段 祭奠亲人【预设】:723自然段 指挥过桥 (2)根据情节结构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本文主要写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山洪暴发,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最终老支书和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4 .根据故事的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3课桥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3 第一 课时 单元 教学 设计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统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