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拟行路难》(其四)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拟行路难》(其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拟行路难》(其四)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结论: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 乎还是“认命”了。2、具体品味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的?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 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 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
2、的形象?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 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 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 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 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4)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 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 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3、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 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 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明确: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 为有非凡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 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 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五、总结全文乍读之下
4、,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 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 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接下去写借酒浇愁: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 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 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 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土,“才秀”而“人微二 有才 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拟行路难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 行路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