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综合管廊岩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综合管廊岩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综合管廊岩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综合管廊岩土工程施工方案本项目综合管廊位于该项目道路下2. 5m,依据道路标高计算管廊基础的开挖深度为6. 5m,依据现有地面标高计算基 坑开挖深度为0. 6-8. 0m,局部路段开挖深度为8. 0-17. 9m。考虑到后期道路施工方便,对于超过8m的路段,在基坑开 挖前道路范围内的先整平至道路标高上1. 5m,则管廊的基坑开挖深度为8. 0mo一、基坑开挖岩土施工方案1、基坑开挖准备工作a.征地拆迁施工前迁改地上附属物以及地下管线。首先对红线内附 属物进行统计,和当地协商解决拆迁事宜,为下步施工提供 施工空间。b.施工便道施工基坑右侧设置施工便道。为确保运输畅通,拟在基 坑右
2、侧修筑一条便道,顶面做成向外侧4%的横向排水坡,确 保便道在雨季仍畅通。喷管,以免送风时喷管甩动伤人,处理堵管时,料罐风压不 能超过0.4MPa;处理堵管和清理料罐时,严禁在开动电机、 分配盘转动的情况下将手伸入喷管和料罐;喷射手应配戴防 护罩或防护眼镜、胶布雨衣和手套。e.其他边坡安全防护基坑顶面设置防隔水墙防止基坑外部水倒灌基坑,防 止雨水集中冲刷边坡。基坑坡顶设置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架设,并刷红白相 隔警示油漆标识。临边防护与攀爬设施:为保证施工安全,预防高空坠 落事件的发生,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临边防护工作, 在基坑周围设置普通钢管栏杆,防护栏杆由上、下两栏杆和 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
3、1.2m,下杆离地0.6m,距离便道内 测边缘0.5m。开挖施工期间,在开挖点设置钢管脚手架便梯 供人员上下基坑用。便梯以钢管为梯梁和扶手,用扣件扣接 连接,栏杆柱高L2m,间距2m,底部铺设木板,并用方木 横向连接作为防滑条。步梯两侧、底部满挂密目式安全网。四、基坑监测明挖基坑较深,基坑开挖范围大,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 量测尤显重要,通过现场测量掌握基坑的稳定,以确保施工 安全。依据设计文件要求,应就基坑边坡安全监测,委托专 业的检测单位制定专项方案,并在施工全过程中对基坑边坡 实施监测。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 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 管理和记
4、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本工程基坑安全监测变形监测和水位监测,监测的主要 项目有:坡顶位移和沉降、水位观测和地面沉降等。具体监 测要求有: 基坑监测点横断面布置:对边坡高度大于6m的临时 边坡实施动态监测,每隔30m设一组观测标。 坡顶观测标应在施工放样时埋设并记录日期、坐标 及高程,往下每开挖至一个平台时,完成防护后随即埋设并 开始观测. 观测桩测量应采用光电测距仪和水平仪进行,测量 结果应满足监测表(见下页)要求,同时应有专项记录薄, 并编入竣工资料内。每段边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坡面、坡顶观测。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确保工程安全。用施工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作监控测量基
5、准点。施工 中应注意保护控制点和水准点,并将其列入竣工成果永久保 存。(边坡监测表如下)监控量测频率变形及沉降量测在基坑开挖期间每12天1次,底板 浇筑1周后,量测频率可适当放宽至每周24次,结构施 工完成,复土后结束量测。水位观测孔的观测频次按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要求进行。遇到暴雨、连续降雨等可能导致坑壁土体大量积水危及 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时,应加密量测频率,并及时反馈量测 信息。边坡监测表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目的地 表 监 测水平位移监测全站仪、 光电测 距仪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垂直变形监测水准仪裂缝监测标桩、直 尺或裂缝计观测裂缝发展情况地下位移监测测斜仪探测相对于稳定地层的地下土体
6、位移,证实和确定正在发生位移的 构造特征,确定潜在滑动面深度, 判断主滑方向定量分析评价边(滑)坡的稳定状况,评判边(滑)坡加固工程效果地下水位监测人工测量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 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其它注意事项1)监测仪器应满足监测所需要的精度、灵敏度及量程要 求,仪器安装、使用前均应进行标定并经监理审核。2)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时,应立即报告现场监理,会 同设计、监理等分析原因,及时提交对策;监测数据应按正 规表格记录整理,及时上报有关各方。监测信息管理对监测数据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避免发生 过程事故。监控量测资料均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与管理,当取 得各种监测资料后,及时进
7、行处理分析,绘制相应图表,对 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预测结构物的安 全性,并编写周、月汇总报表,及时反馈指导施工,调整施 工参数,达到安全、快速、高效施工之目的。1)数据采集:通过现场监测取得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其 它资料的搜集、记录等。2)数据整理: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 校核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量的计算、填表 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并将检验过的数 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数据分析: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 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便对工 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4)绘制测点时
8、间位移、力关系图:曲线散点图和距离 位移(力)曲线散点图,如果位移(力)的变化随时间而渐 趋稳定,说明基坑地层处于稳定状态,支护系统是有效、可 靠的;如果出现了反弯点,这说明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长 现象,表明支护体系已呈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施 工措施进行处理。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 况,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 大位移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监测情况处理1)如坡顶变形过大,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采用砂包或 其他材料回填,反压坡面坡脚,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2)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 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
9、征兆时,应连续监测。3)基坑工程施工期间,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 相关单位。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4)基坑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误差 异;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5)基准点、监测点、监测元件等监测设置情况是否正常 完好。6)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研究,一旦 发现有不均匀沉降或其他质量问题,视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d.弃土场地选定弃土场已经选定,开工前将弃土场平整成型,外观顺畅、美观,严格按规划的范围、高程、高度进行弃渣。e.施工技术准备先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道路 建设项目 综合 岩土 工程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