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科学教案汇编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科学教案汇编8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科学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 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 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大家一起来 看看吧。科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2、科学探索。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 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 步形成比较能力。3、科学态度。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子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心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 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 但那是
2、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普通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 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 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 后,可以持续肃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 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 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向来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 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璀璨且呈圆锥形,为内焰;环绕在 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
3、色,璀璨而不耀眼,为外焰。蜡烛挨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挨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 而距离火焰较远部份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 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 没着灯心。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 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 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 是从里向外挨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 最低的。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索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 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为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
4、只干燥的烧 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 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 生?猜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为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 芯飘出,即将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 重新将蜡烛点燃提问:通过探索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练习:1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份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
5、下探索。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 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浮现水 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科学教案篇4活动目标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斗胆探索、尝试便 物体沉或者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 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活动
6、准备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 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 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活动过程、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二、活动过程(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 什么现象?1 .幼儿尝试。2 .幼儿介绍尝试结果。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 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 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 上? 1.幼儿尝试。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商议,一人尝试,一人记录。2.尝试结论
7、: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 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 上.(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1 .幼儿尝试。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斗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 方法进行尝试。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 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 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 木块混在了 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 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
8、是塑料插片。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活动延伸: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 续进行尝试。科学教案篇5【活动目标】1、认识红黄绿,感受色采美。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活动重点】认识红黄绿,感受色采美【活动难点】能找到对应颜色【活动过程】一、引出活动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 颜色。二、寻觅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的认识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 蓝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2、游戏“
9、大灰狼来了”(1)(先在地上铺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 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 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即将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否则就 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 妈。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 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科学教案篇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泡泡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吹泡泡的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2、鼓励幼儿想出办法吹出更多泡泡。3、知道泡泡到了高处表面水分被蒸发所以泡泡破了。活动准备1
10、、溶解有餐洗净的水2、透明塑料杯,塑料吸管。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餐洗净和水小朋友一定要子细看呀,看看老师要干什么?现场配兑吹泡泡的泡沫水,引起幼儿的好奇心。2、教师吹泡泡,激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教师:吹泡泡真好玩,你们想玩吗?二、展开1、教师吹出泡泡,让孩子追捉泡泡。2、你抓住泡泡了吗?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小结:泡泡本身是没有颜色的,经过阳光照射就成五颜六色的啦。3、讲解吹泡泡的方法,请幼儿试试。小朋友你们知道泡泡是怎么吹出来的吗?请几个小朋友来试试。4、老师示范:吹泡泡用力不要太大,要慢慢吹。5、幼儿尝试吹泡泡,教师指导。提醒小朋友吹泡泡时注意不要把水吸到嘴里,不吹时把吸管 插在小
11、瓶里,不能含在嘴里。(1)你是怎么吹出泡泡的?(2)你能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飞越高?(3)泡泡飞到高的地方会怎样?(4)谁知道为什么泡泡破了? ”小结:泡泡到了高处,表面水分被蒸发所以泡泡破了.三、结束二、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 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 等) ,白纸,笔。2、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者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 小木棒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猜一猜:哪根棒更长?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 生判断哪根棒更长?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两根木棒并排
12、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 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欣赏儿歌吹泡泡小朋友现在我们歇息一下,泡泡不仅好玩,他还有一首好听 的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欣赏吹泡泡的儿歌吧。自然结束。科学教案篇7【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磨擦力对我们有时是实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 需要增大磨擦力,有时需要减小磨擦力。过程与方法:应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磨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 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者减少磨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 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 分析日常事物,勤思量、斗胆解释的态度。【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
13、等交通工具增加或者减少磨擦力得 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对磨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 说明了什么?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磨擦力的帮忙,那末磨擦力 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3、引导语:因此当磨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 磨擦力,当磨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磨擦力。4、揭题:那末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磨擦力,哪些地方 的设计是需要减少磨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磨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 磨擦
14、力。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磨擦力或者减小磨擦 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把滑动磨擦改为滚动磨擦4、学生讨论交流。三、寻觅自行车上的好设计1、引导:这些设计在不少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 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 需要增大磨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磨擦力的?3、学生探索。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磨擦力或者减小磨 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四、
15、小结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科学教案篇8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特性。2、在操作活动中斗胆的探索橘子皮的特性。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人手一个橘子、人手一个一次性杯子、一包卫生纸、热水若干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会剥橘子吗?师:你知道橘子有哪些部份组成吗?师:我们都知道了橘子由橘子皮,橘子瓣还有橘子核组成师:橘子瓣上有什么?它能吃吗?师:平时吃橘子时剥掉的橘子皮你知道都去哪了吗?幼:扔垃圾桶里了师:哎呀!好可惜呀,其实橘子皮的本领可大了,今天老师 又给每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橘子,等会剥掉的橘子皮千万不要 扔哦。活动反思:通过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16、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以提问导入,巩固幼儿对橘子基本部份组成的认识,为下一环节 做铺垫。二、通过摸一摸、揉一揉、闻一闻感知橘子皮的特性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揉一揉橘子皮,有什么感觉?(软软的)师:请你闻一闻橘子皮是什么滋味的?(香香的)活动反思:该环节以幼儿自己亲自感知,鼓励幼儿斗胆表述 自己的感知结果。三、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橘子皮的特性师:请你把橘子皮对着卫生纸捏一捏,看看会看到什么?(有水喷出来)师:把橘子皮包在卫生纸里揉一揉,打开卫生纸你会发现什 么?(卫生纸湿了)师:请你把橘子皮放到热水杯里泡一会,尝一尝杯子里的水 是什么滋味的?(苦苦的)总结:橘子皮摸在手里软软的,闻起来香香的,
17、捏一捏有水 喷出来说明橘子皮里含有水分,尝一尝橘子皮泡的水有苦苦的味 道,晒干的橘子皮可以泡茶喝还可以治疗咳嗽哦!活动反思:准备不同的材料,把主导教给幼儿,做幼儿的引 导者。此活动鼓励幼儿斗胆的用不同的材料自己动手去探索,验 证,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橘子皮的特征。四、延伸活动请你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再来发现一下橘子皮的 新本领吧活动反思:大部份孩子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所以平时在家 吃水果也是由大人包办分水果的,孩子自己很少动手。在吃水果 环节吃橘子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发现有好多的孩子不会剥橘子, 有的孩子会请求老师的帮忙“老师我不会剥橘子”,有的孩子则会 直接
18、拿起橘子放进嘴巴里咬。在剥开吃的时候,我们老师又会发 现好多孩子都会把橘子瓣上的橘络一点一点的撕下来,还有些孩 子会把橘瓣放进嘴巴里搅几下就吐出来,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 我们将带领幼儿一起来探讨橘子。而探索橘子皮就是就是了解认 识橘子的某一特征。在该活动里,通过第一环节,讨论,引起幼儿对该活动的兴 趣。第二环节在幼儿自己动手摸一摸、感知橘子皮的特征时,我 们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将橘子皮剥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复习 了幼儿对橘子的基本构造的认识。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 己去探索,去研究,并鼓励幼儿自己表述自己的看法。固然,任 何活动都不该止于课堂,将活动延伸到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 继续探索桔
19、子的更多秘密。(二)新课学习。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思量: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 道的?(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红色)不同 形状积木2块。思量: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 道的?(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便性。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 们的不同和相同。思量: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 不同和相同。思量: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
20、的?3、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 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份、人的共同 特征等)。(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划出脚的轮廓,用电 子秤称量)(三)整理材料、下课。科学教案篇2病毒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二、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21、: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采集的资料。(二)、猜想假设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三)、制定方案1.教师讲解.(四)、展示交流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五)展示交流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
22、,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 上自主学习。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味。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者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 味和收获。科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 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 然科学。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 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索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索式教学方 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 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
23、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索。探索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索。2.探索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 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 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末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 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 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 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 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索(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 过探索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神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 脑筋,运用各种手段子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 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 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