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型(含答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题型(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经典题 型(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 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 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 即施行焉。注释智意:智慧。若:相仿。太祖:曹操。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校(jid。):比 较。施行:按这个办法做。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1)咸莫能出其理:(2)置象大船之上:2 .与“有若成人之智”中“之”字意思相同的是()A.访之群下B.置象大
2、船之上C.称物以载之3 .曹冲所称的象是哪里来的?以下答案正确的是()A.曹操带来的B.孙权送的C.曹操的手下群臣送来的D.是孙权送来的文言文阅读。成衣匠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 剪.遂询主人之性情、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 人怪之。成衣者日:“少年科第者,其性傲,履必挺,需前长而后短; 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低,需前短而后长,至于尺寸,成法 也何必问耶!”注释:成衣者:裁缝。匹帛:一匹丝绸。得科第:在科举 考试中考中。慵(yong):困倦,精神不振。恨(yu ):曲背, 驼背。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 午时的光明
3、;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炬的光亮。点亮了火 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对啊!”16 . C 17. 一定 自信 18.善于思考,并能进 行冷静推断分析的人。【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 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阅读文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李树 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结合句义,朗读停顿应划为:看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故选C。17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树在道边
4、而多子,此必苦李”可以得出这句话 是王戎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 这一定是苦李子。所以的“必”字的意思是一定、必定。结合文中“此 必苦李,王戎用一个“必”字表现了他的自信。18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短文,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王戎分析李 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由此可以看出王戎 是一个善于从事物的表面观察、勤于思考和分析事物的本质的孩子。【点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 玩耍。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 To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大家问他,他回答说: “李
5、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 下来一尝,的确如此。19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 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20. D 21. B【解析】1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俱:一起;弗:不;日:说;非然也: 不是这样的。20 .本题考查字义。“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善”意思是善于,擅长。A.乐善好施:意思是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善”意思是善行;善事。B.心慈面善:心地慈祥,面容善良。形容为人和善。“善”意思 是善良;慈善。C.多愁善感:意思是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 弱。“善
6、”意思是容易。D.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善”意思是善于,擅长。 故选D。2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人,最后学习效果不同,不是因为智商不同, 而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同。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 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 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 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 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J22 . A 23. D24.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25. C【解析】
7、22.此题考查字词解释。“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以”是“用”的意思。“以蕉叶供 挥洒”中的“以”也是“用”,句子的意思是: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 用组词法理解“书不足”,“书”是书写,“不足”是不能足够,句子 的意思是:书写的地方不够了。故选Ao23 .此题考查字词解释。“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一个动作,结合语境可以理解“书” 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书写”;“名其庵”中“名”也是这样,是一个动 词,结合语境可以理解“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意思是“命名”即“取 名叫作”。故选D。24 .此题考查句子翻译。“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这句话中“书”的意思是“书写”。“再 三”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这句话的
8、意思是:反复地书写,最后 木盘和方板都被磨穿了。25 .此题考查主旨概括。阅读故事可知,怀素和尚为了练字没有纸就种芭蕉,没有钱,就 制作木漆盘用来磨墨,用木漆板用来写字。最后木盘被磨漏,木板被 擦穿。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学习要勤奋刻苦,要坚持不懈。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 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 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 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 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 木板擦穿了。26 解释带点字的
9、意思。(1)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2)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27 解释句子的意思。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28 这段文言文主要说明()做事情一定要问清楚。做事要善于观察,把握特点。学本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请别人做事要有礼貌。文言文阅读。猴弈西蕃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子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 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之 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 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为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盛桃,置于猴 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注释:西蕃:古代对西城带的泛称。朝:朝廷
10、。上诏: 皇帝下诏书。系:拘囚。29 下列句子中的“之”在文中分别指谁?诏释出之征能弈者与之较30 下列句子停顿合适的一句是()A. 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8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C.猴即下树/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D.靖/请以盘盛/桃,置/于猴前。9 .“国人奇之,献于朝”时,他会如何介绍这只奇猴呢?国人:文言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 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 异?注释:营:建造。异:灵异。惟:只是。10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所: 故:11 .飞禽走兽“终不如人”的原因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
11、 出相关的句子。12 .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 阅读下国小古文,完成作业。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 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注释】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 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点。安:怎么,哪。孰与: 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昧:昏暗。13 .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
12、君乎!14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A.点燃蜡烛照明行走,谁还愿意在昏暗中行走呢?B.点燃蜡烛照明行走,怎么还可以在昏暗中行走呢?C.点燃蜡烛照明行走,与在黑暗中走路相比,究竟哪一个更好呢?15 .关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oA.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 业。B.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 不好学好。C.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 终生。D.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 心,一定能成功。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小升初 文言文 阅读 题型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