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读教材单元分 析课文分析解读学生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3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琵琶行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里的一篇 自读课文。本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围绕“生 命的诗意”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探寻“生命的诗意”其实也是认识我们文化生命的存在方式,而理解 这种存在方式需要通过赏析具体篇目的言说和艺术审美方 式,探寻其背后所蕴藏的情思、信念、价值观和文化逻辑。 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意境,感受 诗人的精神境界,体会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欣赏其独 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诗歌鉴赏能力。因此需引导同学们
2、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体会 诗人与琵琶女境遇的相通之处,理解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同时,学会鉴赏诗歌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特色。琵琶行巧妙地将音乐艺术转化为了语言艺术,并通 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呈现出琵琶女的经历和情感变化。因此需 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上还原弹奏现场, 从而领略音乐与诗歌的巧妙交汇。此外还需要运用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的方法对比分析琵琶女与诗人经历的相通之处,以 揣摩、理解诗人的心境,体会独特的生命诗意,并加深对社 会与人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们反复诵读, 并重点关注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与景物描写。学习本诗对同学们深入思考社会与人生有着积极意义。同学
3、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白居易的不少诗歌作品,如钱 塘湖春行卖炭翁等,对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有一定了 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能够对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与景物描写进行赏析。但在理解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巧妙融合以 及琵琶女与诗人人生经历的相通之处方面存在难度。(2)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如今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潺阳城。潺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 丝竹声”“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概括:谪居卧病、无乐可赏、无人相知、凄凉落魄被贬原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 头刺
4、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 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 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 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 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 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 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816)秋天,白居易在潺阳江头 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弹琵琶的长安歌妓,便用为题材,创作了这首 叙事长诗琵琶行。注意启发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潺阳的山歌与村笛是不是真的“呕哑嘲嘶难为听”?“呕哑嘲嘶难为听”与“恬然自安”
5、是否自相矛盾?(以意逆志)答春“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其奈山猿江上叫,故乡无 此断肠声J明确:潺阳的山歌与村笛并不是真的“呕哑嘲嘶难为听”,而是诗 人被贬后正常的心理反应。济阳的山歌与村笛和诗人不如意的生活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诗人觉得“呕哑嘲嘶难为听”,表现出 他对这种生活的反感。那这样说不是和“恬然自安”相矛盾了吗? 需要注意的是,要去揣摩诗人一瞬间的情感,需要通过“以意逆志” 的方法,即用自己的心去揣摩、还原、理解诗人当时的心理现场。 我们结合同一时期诗人的其他作品可以发现,比如在答春一诗 中写道:“草烟低重水花明,从道风光似帝京。其奈山猿江上叫, 故乡无此断肠声J 尽管江
6、州也有自己的独特风光,但是诗人还是 思念京城。因此“呕哑嘲嘶难为听”和“恬然自安”不一定是诗人 生活的常态。过去提问:猜猜诗人被贬之前的人生经历会有何不同?预设:同学们可带着预期阅读新唐书白居易传,并进行梳理。新唐书白居易传白居易自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 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 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 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授 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雄校至结绶 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 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
7、中。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 年五月,拜左拾遗九年冬,人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概括:聪慧过人、文辞富艳、前辈称赞、官运亨通)(3)对比经历,寻找相通。找到最能概括两人惺惺相惜的诗句。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同”在何处?诗人为什么说两人“相 逢何必曾相识” ?明确:两人均有过让人艳羡、无比风光的少年生活,又都因为某些 原因流落他乡,过上飘零憔悴、凄凉落魄的生活。经历的落差,让他们内心深处都有怨愤、悲伤、自怜的情绪,故而两人可以迅速相 知。环节三:寻找线索,赏析景色9min诗歌中有哪些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8、瑟J明确: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秋夜、江水、枫叶、荻花 共同构成送别意境,凉气袭人,渲染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伤感。 “别时茫茫江浸月”明确:叙述离别景象,情景交融。江水茫茫,月色溶溶,弥漫着诗 人的离愁别绪。“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明确:曲终收拨,乐声未逝。“东船西舫悄无言”一句,诗人通过 间接描写人们的反应突出了音乐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而“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句,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绕船月明江水寒”明确:写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生活,渲染出琵琶女凄凉冷落的心 情。“住近流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 血猿哀鸣。”明确:描写诗人被贬后凄
9、苦的生活环境,渲染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 情。小结1 ,盛极一时的歌女一旦年老色衰,就会“门前冷落鞍马稀二 从此开 始孤寂生活,这是一类女性群体的悲剧性命运,而这种现象与中晚 唐知识分子的命运极其相似。中唐以后,落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牛 李党争让政治环境极不稳定,很多文学家,比如刘禹锡、柳宗元、 元稹等先后被贬。与此同时,文坛上也产生了大量以“士伎同悲” 为主题的作品,琵琶行就是其中的经典。白居易和琵琶女本来 属于不同阶层,但通过学习琵琶行,我们知道了社会地位的高下、文化修养的高低、贫富贵贱的差别不会从根本上阻止人与人的 情感沟通,而诗人对琵琶女流露出的人文关怀,正是这首诗跨越时 代的先进性所在,富
10、有浓厚的生命诗意。2.最后回顾整堂课所学,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明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同学们也可就自己的收获进行分享。课后作业1 .反复诵读琵琶行全诗,感受诗歌中音乐描写的魅力。2 .预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设计走也行并序白将当 同是天M沦恋人 犯世女白居另当年:身半年少,占4议绝、电电4人.文鼾客艳、人妒人排、忒灵及日前发称赞、官达亨通见也曲|如今:年看也表、门甘冷乂.谪居卧病,七乐可赏、商人,惊伴无人相如.准苏在建M人论世以强逆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同学们在诵读中发挥联想和想 象,借助诗歌语言还原琵琶女的弹奏现场,并借助知人论世、以意 逆志等方法深入体会诗人的人
11、生感慨。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琵琶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2 .划分并概括诗歌叙述和描写的不同层次,通过诗与乐的对话,赏 析诗歌的音乐描写与景物描写的特色。3 .通过知人论世,对比并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 诗人“同是天涯沦落”的人生感慨。教学重点1 .鉴赏诗歌的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2 .对比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教学难点1 .体会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巧妙融合。2,理解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教法学法讲授法、吟诵法、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教材、多媒体等教学过程琵琶行并序第一课时导入6min以唐宣宗凭吊白居易的诗为导入,并由诗中的“长恨曲
12、”“琵琶篇” 回顾与歌行体有关的文学常识。吊白居易(节选)“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 能唱琵琶篇。”歌行体代表作(1)以“歌”命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岑参)、长恨歌(白居易)等(2)以“行”命名:琵琶行(白居易)、少年行(李白)、兵 车行(杜甫)等(3)以“吟”命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秦妇吟(韦庄) 等歌行体特点(1)篇幅可长可短。(2)保留古乐府叙事的特点。(3)声律、韵 脚比较自由。(4)句式灵活,以七言为主,辅以三、五、九言。环节一:整体感知3min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概括诗歌内容。 全诗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 教学 设计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