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设计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作者背景常识鉴赏活动五、文本研读折,感情更加委 婉强烈,形象更 加鲜明生动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相比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 境相比 答案用以针硬南宋的萎靡不振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情感都 冲淡了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任务二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学习情境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指出:“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虽曰怀古,实寓伤今之意。 发端沉雄,与东坡大江东去
2、相同,惟东坡泛言,稼轩则实本地风光。”这首词是作者 知镇江府时所作,此时作者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学习 时,注意深入体会。3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词人看到眼前局势,极为感慨。人心麻木,几年已过,执政者仍不准备收复 失地,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表达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 谋求恢复的话,人民将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表现出词人对失去 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之意。4 .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三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 情怨语。你是怎样看的?答案(观点一)最后三
3、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 已年过花甲,但壮志未减、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观点二)最后三句话蕴含的是悲情怨语。“凭谁问”三字抒发了作者想到赵国有用廉颇 之意,还派人去探问,而朝廷却无重用自己之心,更无探问之人,空有报国之志,却 只能坐视髀肉复生的悲愤之情。11/11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素养目标1 .赏析词作中的景物描写及人物形象。2 .赏析词作的语言及表达技巧。3 .赏析词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二、教学素养宋词之美,美在雄浑苍凉、豪迈悲壮,美在清丽淡雅、婉约多情。“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我们看到了苏轼的气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
4、”让我们看到了辛弃疾抗战救国的情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凄苦悲酸的内心世界。现在,让我们 走近他们的作品,感悟宋词之美。三、作者背景常识。识作叁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 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名家评说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 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
5、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 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白寿彝中国通史。探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 经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当政的韩伉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 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 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 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 的一封“谏书”。情境活动辛弃疾主张抗击金军,收复失地,但被保守派排挤,壮志难酬,心中常常郁闷难平。 但这些丝毫
6、不能抹杀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请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第三人称,写一 段文字,抒发你的感慨,表达对辛弃疾的评价。答案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烧红过,被人世的无情锤打过,力量与霸 气因此得到完美地结合,剑指过处莫不俯首称臣;他又是一枝修长饱满的墨笔,笔尖 下可以流淌出风格迥异的词句,豪放洒脱可如滔天巨浪势不可挡,清新隽永如妙龄少 女婀娜多姿。他随时间的长河大起大落:辉煌时立马横刀指点江山,失落时如墙角之 花般寂寥。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自惭形秽。 皇帝可以冷遇他,朝廷可以冷遇他,人民也可以冷遇他,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 可以冷遇那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要用万丈
7、豪情点燃熊熊大火,烧退来犯的金军, 烧毁那纸醉金迷的虚荣,用心灵无限的光芒照亮世间黑暗的角落。他辛弃疾,一 位侠之土者,一位傲立于天地间的英雄!知常识辛派词辛派词,是南宋时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诗词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陈亮、刘 过、刘克庄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壮,意境慷 慨激昂,以抗敌爱国、感时抚事为主要创作内容,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用典用典,又称用事,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指将古代人物故事和有来历出 处的词语融会在文句或诗句中,以曲折委婉地表达思想情感。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 艺术特色。典故可以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使诗歌辞约而意丰,
8、含蓄蕴藉, 但也有人认为用典容易造成语言的晦涩难懂。!1!、鉴赏活动(-)文意理解(第1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英雄业绩)总被,雨打风吹 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街道),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请概括层意:上片借怀念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第2层)元嘉草草(轻率),封狼居胥,赢得(落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 火扬州路。可垠(哪堪,怎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请概括层意:下片先是对南朝元嘉年间的一段历史的评议,接着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 愤慨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二)基础梳理(A)请
9、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赢得仓皇北顾(动词,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动词,拜访)1 顾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一首示子侄) 、(副词,难道、反而)亡月辇中犹记(动词,远看)(动词,对望)2 ,望雕栏相望焉(核舟记)(B)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 .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 2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名词作动词,吃饭) (C)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 .元嘉草草古义: 今义:匆忙仓促的样子。2 .赢得仓皇北顾 古义:今义:博得,获得。答案1 .轻率。2 .落得。(三)诵读指导用划分朗读节奏,用 “标出韵脚。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口北 怀古 教学 设计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