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1)古代诗歌阅读.docx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1)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1)古代诗歌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呢这首诗,完成问题。寄外舅郭大夫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 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 呼岳父为“外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 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 “妻孥且旧居” 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
2、独 白。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 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 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那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再泛吴江宋王禹便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意。但是他又无法脱下绿袍、真正遁世,不惹埃尘,表达了一种对入世的执著。同时,自 己的执著入世
3、,却仅换来“绿袍”之身、一贬再贬的遭遇,流露了对仕途坎坷的不满与自嘲。解析:B项,“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错误,从诗中来看,“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 雨属渔人”,“碧波”指的是江面,“疏雨”指的是小雨,稀疏的雨点,都是实指,故没有设喻; 另外,“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错误,从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 来看,江上野鸟自由地飞翔,江边渔人优游垂钓,诗句中表达的并非“无奈与不满”,而是表 达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生涯的厌弃。3答案:1.C; 2.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 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
4、真诚而美好的祝 愿。(“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 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 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解析:“莫相思”是“不要挂念我”4答案:LB; 2.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清晨图景。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 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 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
5、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 林清晨图景。对比、衬托。“松” “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 自己形成对比,反衬出自己在世俗中奔走,表达内心的无奈、凄苦。巧妙扣题。“竹户半 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 严谨。与尾句呼应。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 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解析:“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5答案:LB; 2.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
6、人;墨石坚重之质,不轻 易改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 对其去世的悼念之情。解析:LB. “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2.作者借物写人,睹石思旧。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本性,其实是借写石 来写苏轼的坚贞品格;表达了对苏轼品格的赞美及对其去世的悼念。6答案:l.C; 2.春光易逝、伤春之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 景色,表达作者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羁旅思乡之情:借“蝴蝶梦”、“子规”、“月三更”等意象及梦中之景表达了游子孤身 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仕途坎坷、孤独飘
7、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奈伤心语,传达出诗人苦闷彷徨、悲愁 痛苦之情。年华老去之悲:自己“华发”“满镜”。归隐田园之意:从暗用五湖的典故可以看出。解析:7答案:1.A; 2,运用设问,回答时不说景在诗中,却说人在景中,构思新奇。用画图比喻黄山 美景,生动贴切;而诗人骑着蹇驴缓缓前行,更显画卷之长之美。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黄山道 中所见景色由衷喜爱之情。(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 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 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解析:“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8、”错误。全诗的基调是喜悦的。故选A。8答案:LA; 2. (1)首联寓情于景,写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又看到送别之 地,流露思家之情。(2)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叙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 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3)颈联暗接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 情。(4)尾联下句直写对家国之事的忧虑。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用了
9、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南浦清江为乐景”不 对,“南浦”为送别之地,语出楚辞,九歌河伯及江淹别赋,古诗词中常用。诗人由 此想到了与“诸弟”的分别,“清江”可以是清澈的江水,也可以是凄清的江面,结合全诗, 应为后一义。故选A项。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结合诗歌的 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等进行分析。本题从“诸弟隔”“涕泪” “供多 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 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 “西山”和“清江
10、”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 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 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 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 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 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
11、文前面的 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9答案:LB; 2.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 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所见的美景。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 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 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 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 “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 年却仍羁旅在外的
12、哀愁的根源。解析:“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 动人。10答案:LB; 2,本词表面是写男女别愁,实则寓意深远。起句写对“邻鸡”啼鸣、催促启程的责备,实际表达对“君命”(实为秦桧)的一种怨恨和 不满;旅途中词人一再回望、依依不舍,既表达对所恋之人的思念,又暗含对入京后前途命运的担 忧;鸿雁无情离去、家书阻隔(或倚栏独立无语),则表达了词人心中苦闷无处诉说的无奈和痛 苦。解析: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错,该词并未做细腻描写。11答案:LB; 2.两首词都表达了因阻风而滞留江边引发的愁情。甲词通过景物描写和 “极目”“侧听”的动作刻画,以
13、及“何不流侬去”的疑问语气,主要表达期盼启程、归心似 箭的急迫心情;乙词通过风大浪高壮美景象的描绘和对春申君的联想,主要表达对历史杰 出人物的仰慕和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渴望。解析:12答案:LB; 2.下片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拟人。词人赋予南山月、浦桥柳、曲江馆以人的心态与情感,上至“明月”“暮云”,下至 “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想象。词人于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想象长安城外浦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 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解析:“悲观失望的情绪”错。13答案:LC; 2.对得到重用的渴望。用“宁
14、戚饭牛作歌”的典故,表明自己想得到君王 重用。对国家、人民的关心。“百二山河”指国家江山,“四海苍生”指百姓,词人说自己关心国 家,要解除人民的疾苦。对个人功名利禄的轻视。“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表明词人要有所作为,并不是 为了自己的个人富贵,用反问,表达出对个人功名利禄的轻视。解析:词中说的是“谁忆青春富贵”,是反问,表明词人不看重富贵;而且从全词看,词人并未 决定“隐居”。14答案:1.D;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雨。 此处将本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 的无限苍凉之感。解析:1.此句暗含了难
15、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的苍凉与悲壮。2.本篇为过吴松抒怀之作。南宋淳熙十四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路过吴松(今江 苏吴江市)时,写下了本词。缘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姜夔最推崇的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就 隐居在吴松。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数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苦生涯的写照。“燕雁无心”,写北方的 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的思念之情,因为他有很 多歌咏北雁的诗,如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孤雁:“我生天 地间,独作南宾雁。”等等。“太湖西畔随云去”意境深远,只见那些鸿雁在太湖西边随着白 云飘浮。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自己独自漂泊
16、。“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商 量、酝酿、准备)”二句,意思是那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此处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意盎然,别有情致。词人拟人写山,实则以数峰之清苦衬托出自己的万 千愁苦。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直抒写知音难觅的惆怅寂寞。“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 龟蒙曾隐居在此, 故词人打算追随他定居在甘泉桥边。“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 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充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 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
17、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 的苍凉与悲壮。全词化实为虚,意在象外。15答案:LD; 2.词人的“闲愁”其实是对当朝执政者的讽剌。词的下片先着力渲染汉王朝国力的强盛、人才的众多,但汉朝统治者还是以一个弱女子的 和亲来谋求和平,貌似强大的国力与用弱女子谋求和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讽剌犀利。 词人借古讽今,借汉代的故事,讽剌宋代统治者的软弱,流露出对宋朝国事衰微的忧虑。 解析:“为全词奠定了雄壮的基调”错。注: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大 司马东曹掾。后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妒鱼脍,遂辞官归吴。绿袍,古代低级 官员的官服。1.下列对这首宋
18、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 “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 “绿袍”呼应。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 坎坷的无奈与不满。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 舟时的心境。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 当,抒情委婉含蓄。2.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一轮 复习 知识点 训练 21 古代 诗歌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