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饶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限: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 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 “缺乏有感情地去影 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庠利者,并不多见。在再版后 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
2、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即使 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薄了那 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 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增强 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
3、说,具备批评精神,意 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 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 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 自 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 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洞见的文艺锐评更能得到受众的信赖 珍视和自发传播。倡导批评精神、强化褒贬甄别功能的文艺评论,还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
4、围,促 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评论者要能够从思想、艺术等多个维度,对 文艺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优长,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 给读者观众。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日:“赵王壮者皆死长 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对日:“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
5、”王日: “吾以五而伐一。”对日:“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鄢卿秦攻Ko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日:“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 功。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日:“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王蹴之以足。将渠 泣日: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于鄢。乐乘破卿秦于代。乐间奔 赵。廉颇逐之五百余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 燕围。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赵使李 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
6、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 也,欲因赵弊攻之。问剧辛,辛日:“庞暖易与耳。”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 剧辛。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赵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燕。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 秦王。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徒居辽东,斩丹以献秦。三十 年,秦灭魏。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删改)10 .文中画
7、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卒A起B二C军D车E二F千G乘H栗I腹J将K而L攻M部N卿O秦P攻Q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孝王元年”,文中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常见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 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纪年法等。B. “乘”,文中指的是兵车。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用以计算车、马等,是四的代称。诸侯 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C “四战之国”,文中指的是古代的赵国。后来就用其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D. “祸且至燕”与“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两句中的“且”含
8、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王喜无识人之明。他先不听将渠劝谏,攻打赵国后轻信剧辛的话,轻视赵国,导致兵败。燕王喜处 死了剧辛。B.燕王喜不听劝谏。乐间认为赵国的百姓熟悉军事,于是劝诫燕王不要讨伐赵国,但燕王喜没采纳。C.燕王喜趁人之危。本来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结果听了栗腹回国的报告后,却想攻打赵 国。D.燕王喜软弱胆小。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燕王喜慑于秦王 威势,斩杀了太子丹,并把太子丹 的头献给了秦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2)太子丹阴养壮
9、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于秦,因袭刺秦王。14 .燕王喜两次派兵攻打赵国而失败,除了燕王喜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请简要说明。【答案】10.DHN11. D 12. A13 . (1)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剧辛从前住在赵国时,和庞暖很要好,后来 逃跑到燕国。(2)燕太子丹暗地里供养着二十名壮士,这时他派荆轲把督亢地图献给秦王,乘机突然向秦王行刺。14 .燕王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却又攻打赵国,背信弃义,不得民心。赵国虽然失去了廉颇这样的大将,却还拥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实力雄厚。【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燕国终于派出两路军队,兵车二千辆,栗
10、腹率领一路攻打部,卿秦率领一路攻打代。“卒起二军”为动宾结构,后面断开,选D;“栗腹将而攻部”主语为“栗腹”,与前文主语不一样,应在其前断开,选H;“栗腹将而攻部”主谓宾都有,宾语“部”后断开;“卿秦攻代”中“卿秦”是主语,其前断开,选N。 故选DHN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D. “且”含义不相同。第一个“且”意为“将要”;第二个“且”意为“况且、而且”。句意:祸患将要 降临燕国了/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 “燕王喜处死了剧辛”错误,由原文“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
11、军二万,杀剧辛”可知, 燕王就派剧辛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战,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由此可知,是“赵国的 庞暖”杀掉了剧辛,而不是“燕王喜”。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使”,派;“拔”,夺取;“善”,友好;“走逃跑。(2) “阴”,暗地;“使”,派遣;“因”,乘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可知,和人家互通关 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 不会成功。由此可知,燕王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却
12、又攻打赵国,背信弃义,不得民心。由原文“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十二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 城”可知,悼襄王派乐乘接替廉颇统兵,廉颇不听命令,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也逃奔到魏都大 梁。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由此可知,赵国虽然失去了廉颇这样的大将,却 还拥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实力雄厚。参考译文:孝王元年,秦国围邯郸的军队解除包围,离开了赵国。孝王三年去世,他儿子燕王喜即位。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百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栗 腹回国报告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战死在长平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
13、,可以进攻赵 国。“燕王叫来昌国君乐间询问这事情。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经常抗战的国家,他的百姓 熟悉军事,不可以进攻。”燕王说:“我们是以五个人攻打他们一个人。”乐间仍然回答说:“不可 以。“燕王很生气,这时群臣都认为可以进攻。燕国终于派出两路军队,兵车二千辆,栗腹率领一路攻打 鄢,卿秦率领一路攻打代。只有大夫将渠对燕王说:“和人家互通关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 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燕王听不进去,自己率 领侧翼部队随军出发。将渠拉住燕王腰间系印的带子阻止他说:“大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去,去了是不会成 功的!“燕王用脚把他踢开了
14、。将渠哭着说:“我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大王啊! 燕军到达宋子,赵国 派廉颇率兵,在鄢打败了栗腹。乐乘也在代打败了卿秦。乐间逃奔到赵国。廉颇追赶燕国,追出五百多 里,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燕国人请求议和,赵国人不答应,一定要让将渠出面主持议和。燕国便任命将渠 为国相,前去主持议和。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和,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即位。悼襄王派乐乘接替廉颇统兵,廉颇不听命令,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 廉颇也逃奔到魏都大梁。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剧辛从前住在赵国时,和庞 暖很要好,后来逃跑到燕国。燕王看到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而且廉颇又离开了赵国,这时正让庞暖领兵 作战,
15、就想要趁赵国疲惫的机会去进攻它。燕王这时询问剧辛,剧辛说:“庞暖很容易对付。”燕王就派 剧辛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战,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这时秦国攻取了魏国的二十座城 池,设置了东郡。十九年,秦国攻取了赵国的邺等九座城池。赵悼襄王去世。二十三年,燕太子丹被送到 秦国去做人质,这时逃回燕国。二十五年,秦国俘虏了韩王安,灭掉了韩国,设置了颍川郡。二十七年, 秦国俘虏了赵王迁,灭掉了赵国。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燕国君臣看到秦国即将灭掉六国,秦军已经到达易水,祸患将要降临燕国了。燕太子丹暗地里供养着 二十名壮士,这时他派荆轲把督亢地图献给秦王,乘机突然向秦王行刺。秦王发觉了,杀死了荆轲,
16、派将 军王翦进攻燕国。二十九年,秦军攻取了燕国都城蓟,燕王逃走了,后来迁居辽东,杀掉了太子丹,把他 的头献给了秦国。三十年,秦国灭掉了魏国。三十三年,秦军攻取了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终于灭掉了燕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释:午桥:在洛阳南面。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开篇用“忆昔” 一词引出对
17、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与诸位友人饮酒的美好回忆。B. “此身虽在塔惊” 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C.“闲登”句叙述雨后初晴,词人登上阁慢,跳望远方美景,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D.渔唱,此意象自楚辞渔父始,多用以表现隐逸之志,或抒发兴衰存亡之概。16.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与此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都将声音与背 景融合,而意境有别,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清角吹寒”的背景是黄昏和空城,与军中号角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空虚的意境,表达词人面对残破衰败的扬州城,心中的悲伤和感慨。“吹笛”的背景是“杏花疏影”,将花、树和月色融合
18、,“天明”既点明时间的持续,也落笔曙光已现, 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柔美的意境,表达诗人年青时和友人聚会,心情欢乐而恬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能力。C. “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错误。“此身虽在堪惊” 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 的感慨,“闲登”表达词人对朝代盛衰引发的悲凉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天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声吹起来清寒,这就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由此可知清角吹寒营造出一种清冷空虚的意境,表达词人面对残破衰败的扬州城,心中的悲伤和感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对
19、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上片忆旧,首先回想往昔在午桥 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 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 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柔美的意境,表达诗人年 青时和友人聚会,心情欢乐而恬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了阿房宫 豪华奢靡。其中,“,两句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了比较。(2)陆游书愤, 两句,追述了当年宋军抗击
20、金兵取得胜利的往 事,抒发了诗人的抗金抱负和战斗豪情。(3)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答案】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呕哑” “洲” “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则 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国,其历史遗
21、存之丰厚、文化 文明之辉煌是 的。无数的文明之秘、历史之谜也决定了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的光明前景。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 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广汉三 星堆每一个重要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都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展现着民 族精神风貌。“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短短14个字的背后,是中国考古学者百年的不懈奋斗。正 是考古,为我们 了文明的来处,为我们寻回华夏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从用一把小小的手铲开启科学发掘的第一铲,到如今运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发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扎根田野.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
22、索未知,中国所以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规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容置喙大有可为揭露宵衣阡食B.不言而喻大有作为揭露栉风沐雨C.不容置喙大有作为揭示宵衣阡食D.不言而喻大有可为揭示栉风沐雨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规模 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馆。B.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一座 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C.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
23、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规模 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馆。D.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中国所以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一座 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比喻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D19. B20 .引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句话正体现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为 我们揭示了文明的来处,使语言精练,含蓄典雅,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喻:将历史比作教科书,将考 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比作“活字典”,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突出了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作 用和意义,不断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知,探寻文明的来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饶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